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5981发布日期:2019-04-17 02:5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鱼类过坝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广泛,随着各种各样的大型水利枢纽的建造,各种水坝建立在河道中间用以蓄水发电、防汛抗旱、灌溉航运等,但水坝带来这些好处的同时,限制了河道内生物的活动范围,比如鱼类的洄游。目前对洄游问题的解决方案基本就是建造过鱼设施,或者人工使用集鱼船对鱼类进行收集,运输。过鱼设施有很多种,例如鱼道、升鱼机、鱼闸等,都存在一些弊端。

其中,集鱼船可以自由选择集鱼位置、灵活多变、效率良好,但耗费人力物力,需要造船、石油等多种额外消耗或污染、也可能受天气影响。

鱼道一般将入口设置在电站尾水管处、溢流坝段两侧等有集中水流的地方,鱼类会比较喜欢这类区域,从而在此处引诱鱼类进入鱼道,出口又需远离溢洪道等水流集中处,防止已经进入水库的鱼又回到下游。因此鱼道虽耗费人力较少、效率可观,但设计复杂、施工困难、受地形限制大。

升鱼机和鱼闸都可认为是人工将鱼提升,到上游释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且捕鱼不集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及方法,可以解决需造船、消耗额外能源、施工困难、效率低的问题,施工容易、移动方便、耗费人力少、维持运转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受上下游水位影响小、对地形地质等要求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包括顶面开口的槽体,槽体内部空间被整流器分隔为整流段和槽身段,进水管与整流段连通,槽身段的下游处安装有防逃网,防逃网与整流器之间的槽身段底部连通有集鱼箱,槽身段的远离整流器的一端设置有鱼类进口,鱼类进口底端设置有向下倾斜的进口舌板。

整流器为均匀布设有多个过水孔的隔断体。

防逃网为分别安装在槽身段的两边墙上的网体,网体朝向整流器布置,且两网体之间呈“八”字形。

网体的网孔直径小于目标鱼类体宽。

进口舌板的一端与鱼类进口底端铰接,与水平面的角度可调,且进口舌板为横截面逐渐变大的板体。

槽身段底部开设有安装孔,集鱼箱顶部放置于安装孔上,方便取出。

一种利用上述装置集鱼的方法,

将所述装置设置于在电站或大坝下游河段河岸,使槽身段的前半段半淹没于水中,向进水管通水,水流从进水管1进入整流段,通过整流器的整流作用使水流更加平稳,在槽身段内形成鱼类引诱水流,鱼类引诱水流通过集鱼箱的上部的槽身段,再经过防逃网,从进口舌板流出,进入河道,鱼类受鱼类引诱水流吸引,顺着进口舌板进入槽身段,再游经防逃网,进入集鱼箱所在的槽身段,逐渐关闭水流,直至鱼类落入集鱼箱,即完成集鱼作业。

鱼类引诱水流的水流速度为0.5~1m/s。

进一步的,鱼类落入集鱼箱后,通过提升装置将集鱼箱提升至工作台面,即完成集鱼作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及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1、可以有效地收集岸边处本难以收集的鱼群。

2、建立在鱼群自愿进入装置的前提下收集鱼群,符合生物生态规律、且不会对鱼类造成伤害。

3、除引水、提升装置以外,没有任何能源需求,且提升装置不会一直工作,消耗能源极少。

4、无任何油污排放、不产生任何废物,即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5、成本经济、造价低廉、设计容易、施工方便,可随用随建、随建随装,亦可提前建好,检测鱼群位置,有针对性的装在鱼群集中的地方。

6、在河道中摆放的方式灵活,可斜放在岸边,也可与岸边垂直,只要有鱼群,就能收集,整个装置可笔直摆放,也可将其弯折,只要对流态影响不大或在可调整限度内即可。

7、受地形、天气等自然因素限制较小,适用范围广、且占地面积小,同一区域可以摆放多个装置以提高效率。

8、运行后几乎可以不耗费人力,实用高效,将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主视图,同时图1还为本发明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包括顶面开口的槽体8,槽体8内部空间被整流器3分隔为整流段2和槽身段4,进水管1与整流段2连通,槽身段4的下游处安装有防逃网6,防逃网6与整流器3之间的槽身段4底部连通有集鱼箱5,槽身段4的远离整流器3的一端设置有鱼类进口9,鱼类进口9底端设置有向下倾斜的进口舌板7。

整流器3为均匀布设有多个过水孔的隔断体。

防逃网6为分别安装在槽身段4的两边墙上的网体,网体朝向整流器3布置,且两网体之间呈“八”字形。

网体的网孔直径小于目标鱼类体宽,防止鱼类在已经进入槽身段4后又随水流游出槽身段4回到河道,提高集鱼效率。

进口舌板7的一端与鱼类进口9底端铰接,与水平面的角度可调,且进口舌板7为横截面逐渐变大的板体,便于鱼类爬坡上溯进入槽身段4。

槽身段4底部开设有安装孔,集鱼箱5顶部放置于安装孔上,方便取出。

进水管1的管径和整流器3的过水孔需要根据设计流量及流速设计,进水管1上安装闸阀调节流量。

槽身段4的长度根据具体实际环境而定。

为防止整流器3的孔径过大,鱼类逆流进入进水管1,可在进水管1管口安装滤网。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上述装置集鱼的方法,

将所述装置设置于在电站或大坝下游河段河岸,使槽身段4的前半段半淹没于水中(如图1所示),向进水管1通水,水流从进水管1进入整流段2,通过整流器3的整流作用使水流更加平稳,在槽身段4内形成鱼类引诱水流,鱼类引诱水流通过集鱼箱5的上部的槽身段4,再经过防逃网6,从进口舌板7流出,进入河道,鱼类受鱼类引诱水流吸引,顺着进口舌板7进入槽身段4,再游经防逃网6,进入集鱼箱5所在的槽身段4,逐渐关闭水流,直至鱼类落入集鱼箱5,即完成集鱼作业。

鱼类引诱水流的水流速度为0.5~1m/s。

鱼类落入集鱼箱5后,还可通过提升装置(如起吊设备等)将集鱼箱5提升至工作台面,即完成集鱼作业。

装置的槽体8与与岸边的夹角视水流状况、鱼群位置、当地地质、引水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

进水管1的引水方式多样,可使用水泵从河道、蓄水池、上游水库引水等方式。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包括顶面开口的槽体,槽体内部空间被整流器分隔为整流段和槽身段,进水管与整流段连通,槽身段的下游处安装有防逃网,防逃网与整流器之间的槽身段底部连通有集鱼箱,槽身段的远离整流器的一端设置有鱼类进口,鱼类进口底端设置有向下倾斜的进口舌板。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及方法,可以解决需造船、消耗额外能源、施工困难、效率低的问题,施工容易、移动方便、耗费人力少、维持运转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受上下游水位影响小、对地形地质等要求少。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保;罗东旭;吴磊;胡石;郑霞忠;许勇;杨昌齐;陈和春;石小涛;程帅;刘超凡;夏伟;陈艳超;王岑;陈士桐;石迅雷;方强;向晨光;宋基权;杨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1.04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