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2188发布日期:2019-07-13 09:5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潮汐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潮汐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是国家命脉,常规化石能源作为基础能源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会造成极大破坏;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及能源紧缺等世界共性问题已十分严峻;潮汐能具有分布广,可预测性强,蕴藏量丰富的特点,以及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

目前在利用潮汐能发电时,大多要求有5、6米的潮位差,导致低于5、6米潮位差的潮汐能不能利用而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设计提供潮汐能发电装置,主要解决潮汐能发电要求潮汐落差高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潮汐能发电装置,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内部为空心,工作时坝体内部注满海水,所述坝体的两侧设有进水管道以及闸门,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海平面下方,所述坝体内部设有与进水管道连接的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内设有发电机组,所述进水管道设有启闭装置。

所述坝体的横截面积大于出水管道的横截面积。

所述发电机组为低水头水轮机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虹吸原理和伯努利原理中以流体截面积比实现速度比的特性,从而实现流体在管道内高速运动推动发电机组的叶轮转动实现发电的目的,使目前大量不能利用的潮汐能得到开发利用,为海洋能的大规模应用创造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海潮位高于内海潮位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海潮位高于外海潮位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坝体正面示意图。

坝体1、进水管道2、闸门3、出水管道4、发电机组5、启闭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潮汐能发电装置,包括坝体1,所述坝体1内部为空心,工作时坝体内部注满海水,所述坝体1的两侧设有进水管道2以及闸门3,所述进水管道2的进水口位于海平面下方,所述坝体1内部设有与进水管道2连接的出水管道4,所述出水管道4内设有发电机组5,所述进水管道2设有启闭装置6。当外海的潮位高于内海的潮位时,内海侧的闸门3打开、进水管道2关闭,外海侧进水管道2打开,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外海侧的海水沿着进水管道2进入出水管道4,海水通过出水管道4后进入空心坝体内,再从内海侧的闸门3流出;反之,退潮时,内海潮位高于外海潮位,打开外海侧的闸门3,关闭外海侧进水管道,打开内海侧进水管道,海水会从内海侧进水管道进入到出水管道4,再从坝体1的外海侧闸门3流出。无论是涨潮还是退潮,出水管道4内的海水都是从上方流下,也就是始终保持海水流向不变,单向性为发电机组5在设计上提高效率创造条件。

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坝体1的横截面积大于出水管道4的横截面积。所述发电机组5为低水头水轮机组。进水管与出水管的连接处位于坝体的上方,由坝体内内外潮位差高度海水的重力来推动发电机组5的发电,而该重力又由潮位差的高度和空心坝体的横截面积决定,这两因素可人为而定,从而避免了目前潮汐能发电装置中对高潮位差的要求。本装置基本能保持一天20小时持续发电,如再辅助其它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发电。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潮汐能发电装置,解决了潮汐能发电要求潮汐落差高的问题。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内部为空心,所述坝体的两侧设有进水管道以及闸门,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海平面下方,所述坝体内部设有与进水管道连接的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内设有发电机组,所述进水管道设有启闭装置。利用虹吸原理和伯努利原理中以流体截面积比实现速度比的特性,从而实现流体在管道内高速运动推动发电机组的叶轮转动实现发电的目的,使目前大量不能利用的潮汐能得到开发利用,为海洋能的大规模应用创造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王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晖
技术研发日:2019.04.18
技术公布日:2019.07.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