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管道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22532发布日期:2019-09-06 22:3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溶管道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堵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岩溶管道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碳酸盐岩出露面积约95万km2,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滇东、湘西和鄂西等地,这些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水电资源。现有的堵漏装置只是简单的用几根支撑杆连接在一个套筒内,高流速、大渗漏量岩溶管道在可溶岩分布区的已建或待建水库中普遍存在而对水库的运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运行风险。而现有的堵漏装置无法实现对其完全堵漏,如何经济、有效地封堵岩溶管道是目前公认的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溶管道堵漏装置,能够避免因水流速度过快而带走充填物的问题,具有快速、有效封堵岩溶管道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岩溶管道堵漏装置,包括外护筒7,外护筒7的中央竖立装有螺旋杆2,螺旋杆2的顶端穿有旋转把手1,外护筒7的两端,各端对称装有固定螺栓3,两端固定螺栓3之间连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上对称等距装有两侧固定器9,支撑杆5穿插套有堵漏网4,外护筒7的内侧与螺旋杆2的外侧装有旋转杆6,旋转杆6的中心装有方向转换器8,外护筒7的底部装有底部固定器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把手1为″一″字型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的堵漏网4由网格状铁网或塑料网构成,网格间距0.5-5cm。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5呈板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护筒7为钢制或塑钢,直径15-40cm。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转换器8是90度齿轮转向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通过转动旋转把手1、挤压支撑杆5、堵漏网4打开等简单操作,解决了以往堵漏材料被水流冲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堵漏的效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人力物力,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整体示意图,图1(b)为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堵漏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打开一半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完全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转把手,2-螺旋杆,3-固定螺栓,4-堵漏网,5-支撑杆,6-旋转杆,7-外护筒,8-方向转换器,9-两侧固定器,10-底部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岩溶管道堵漏装置,包括外护筒7,外护筒7的中央竖立装有螺旋杆2,螺旋杆2的顶端穿有旋转把手1,外护筒7的两端,各端对称装有固定螺栓3,两端固定螺栓3之间连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上对称等距装有两侧固定器9,支撑杆5穿插套有堵漏网4,外护筒7的内侧与螺旋杆2的外侧装有旋转杆6,旋转杆6的中心装有方向转换器8,外护筒7的底部装有底部固定器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把手1为″一″字型把手,固定于螺旋杆2顶端;螺旋杆2直径2-5cm,杆身设置螺纹,顶端与旋转把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堵漏网4由网格状铁网或塑料网构成,网格间距0.5-5cm,外侧与支撑杆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5呈板状,上下两端固定于固定螺栓3上,内侧与堵漏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护筒7为钢制或塑钢,直径15-40cm。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转换器8是90度齿轮转向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岩溶管道堵漏装置,需要对流速快、流量大的溶洞进行堵漏时,首先在溶洞上方进行钻探,为了便于向溶洞内填制混凝土粗骨料,孔径选择本装置的一倍及以上;将本装置沿钻孔下放入溶洞,将底部固定器10嵌入溶洞底部岩石缝隙内;转动旋转把手1,螺旋杆2随之下降;在螺旋杆2下降的过程中,通过方向转换器8带动旋转杆6发生转动;旋转杆6转动后,挤压支撑杆5,使得支撑杆5向两侧顶出,从而带动固定于支撑杆5的堵漏网4呈扇形打开,两侧固定器9嵌入四周岩石缝隙。堵漏网4打开后,从钻孔内灌入混凝土,由于堵漏网4会阻挡混凝土中的骨料被水流冲走,从而起到了填堵溶洞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和特点,本行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岩溶管道堵漏装置,包括外护筒,外护筒的中央竖立装有螺旋杆,螺旋杆的端穿有旋转把手,外护筒的两端,各端对称装有固定螺栓,两端固定螺栓之间连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装有两侧固定器,外护筒内壁装有堵漏网,外护筒的内侧与螺旋杆的外侧装有旋转杆,旋转杆的中心装有方向转换器,外护筒的底部装有底部固定器,堵漏网会阻挡混凝土浆中的骨料被水流冲走,从而起到了填堵溶洞的作用,堵漏网两侧和底部的尖状固定器,能够嵌入岩石缝隙,起到固定堵漏网的作用,本发明通过转、压、堵等简单操作,解决了以往堵漏材料被水流冲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堵漏的效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人力物力,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吉延峻;罗滔;孙超伟;刘方;袁晓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京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19.09.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