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6899发布日期:2020-01-21 23:3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一般道路的海绵城市建设,会在人行道外侧设置植草沟或下凹式绿化带,植草沟(下凹式绿化带)中设置排水井,收集的雨水首先进入植草沟(下凹式绿化带),超过植草沟(下凹式绿化带)蓄渗能力的雨水则经排水井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系统。

但是,该雨水调蓄系统存在一个缺点,收集到的初期雨水也被排入至了植草沟(下凹式绿化带)内,长期下去,植草沟(下凹式绿化带)很容易受到初期雨水内化学物质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包括植草沟和溢流井,所述植草沟设置于人行道外侧,所述溢流井设置于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所述溢流井包括第一箱室和第二箱室,所述第一箱室顶部设置供雨水流入的入口,所述第一箱室的底部设置有初期雨水排出管,所述第一箱室的上部设置有与植草沟连通的第一雨水连接管,所述植草沟的底部设置有排水井,所述排水井与第二箱室之间连接有第二雨水连接管,所述第二箱室的底部连接有雨水排出管,所述初期雨水排出管的直径小于第一雨水连接管的直径,所述初期雨水排出管与第二箱室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箱室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第一箱室在底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箱室和第二箱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高度高于第一雨水连接管设置于第一箱室上的高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雨水连接管的排出口处设置有鹅卵石消能坎。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溢流井每隔30m设置于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雨水连接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雨水连接管的直径。

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箱室的底部设置有初期雨水排出管,当初期雨水经入口流入至第一箱室时,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排出管排出至第二箱室,进一步经排出总管排出,有效避免了初期雨水流入至植草沟,杜绝了初期雨水中所包含化学物质对植草沟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的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该系统包括植草沟和溢流井1,其中植草沟设置于人行道外侧,溢流井1设置于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溢流井1与溢流井1之间设置成间隔30m。溢流井1包括第一箱室11和第二箱室12,第一箱室11顶部设置供雨水流入的入口,具体可在第一箱室11的顶部设置有球墨铸铁井盖,井盖上开设有供雨水流过的入口。第一箱室11的底部设置有初期雨水排出管4,初期雨水排出管4可选为dn50的钢管;第一箱室11的上部设置有与植草沟连通的第一雨水连接管2,本实施例中,连接在第一箱室11和植草沟之间的第一雨水连接管2的数量为两根,第一雨水连接管2可选为dn150的钢管;植草沟的底部设置有排水井,排水井与第二箱室12之间连接有第二雨水连接管3,第二箱室12的底部连接有排出总管6。初期雨水排出管4的直径小于第一雨水连接管2的直径,初期雨水排出管4与第二箱室12连通。

当初期雨水经入口流入至第一箱室11时,由于初期雨水排出管4的高度低于第一雨水连接管2的高度,初期雨水首先经初期雨水排出管4排出至第二箱室12,进一步经排出总管6排出,有效避免了初期雨水流入至植草沟,杜绝了初期雨水中所包含化学物质对植草沟的伤害。

由于初期雨水排出管4的直径较小,当雨水逐渐变大时,雨水液位逐步上升,直至雨水可以通过第一雨水连接管2流向至植草沟;雨水不断的流入至植草沟进行渗透,当超过植草沟蓄渗能力后,再通过排水井排到第二个箱室内,再通过排出总管6排出。

为了避免雨水对植草沟带来较为猛烈的冲击,第一雨水连接管2的排出口处设置有鹅卵石消能坎。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箱室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第一箱室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箱室11在底部相互连通,确保所有的第一箱室11保持相同的液位,第二箱室12位于第一箱室11的右侧,第一箱室11和第二箱室12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溢流孔5,溢流孔5的高度高于第一雨水连接管2设置于第一箱室11上的高度。当第一雨水连接管2因故堵塞或者雨水流量巨大时,雨水可经溢流孔5直接流入至第二箱室12,进而通过排出总管6排出。

优选的,第一雨水连接管2的直径小于第二雨水连接管3的直径。由于植草沟设置在第一雨水连接管2的后端,一方面第一雨水连接管2的直径设置的较小,可降低雨水对植草沟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雨水连接管2的数量为多条,第二雨水连接管3的数量为一条。雨水先流经多条第一雨水连接管2汇总,再经第二雨水连接管3后排出,从合理满足雨水流量的角度设计,第一雨水连接管2的直径需小于第二雨水连接管3的直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