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8239发布日期:2020-05-22 22:0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交通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桩撑支护体系目前在地下明挖车站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但传统的地铁支护桩撑体系施工时,受限结构安全及经济效益因素等限制,钢支撑通常距离楼板净距均在1m左右。传统桩撑体系组成形式为:钢支撑+端部钢围檩+钢围檩下方三角支架。传统桩撑体系存在问题:钢支撑其端部钢围檩下方位置的三角支架距离结构板净距过小,往往导致现场侧墙钢筋搭接、绑扎及防水作业空间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既解决了钢围檩自身的坠落安全问题又节省出钢围檩下方三角支架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包括地下明挖车站桩撑支护体系中的既有冠梁和既有钢围檩,其特征在于:

于既有冠梁和既有钢围檩之间设置钢丝绳,钢丝绳上下两端均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固定到既有冠梁顶部和既有钢围檩顶部,在既有冠梁和既有钢围檩之间形成有效联结。

既有冠梁顶部设置有预埋钢板,预埋钢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既有冠梁,预埋钢板表面焊接有吊耳,作为钢丝绳上端的固定节点。

既有钢围檩顶部焊接有几字形的吊钩,作为钢丝绳下端的固定节点。

钢丝绳两端分别用花篮螺栓连接并用u型卡头卡紧,花篮螺栓分别与既有冠梁的吊耳和既有钢围檩的吊钩可靠连接。

钢丝绳沿既有冠梁每3米设置一处,在既有冠梁和既有钢围檩的固定节点上下对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目前在传统的桩撑支护体系施工工艺下,难以解决明挖顺做车站中,楼板距离钢支撑净距过小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既有支护措施对钢围檩下方三角支架进行置换,即解决了钢围檩自身的坠落安全问题又节省出钢围檩下方三角支架的空间,解决施工现场侧墙钢筋搭接、绑扎及防水作业空间不足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a节点预埋件剖面图。

图3为a节点预埋件俯视图。

图4为b节点预埋件剖面图。

图5为u型卡头大样图。

图6为花篮螺栓大样图。

图7为钢丝绳大样示意图。

图中,1-吊耳;2-膨胀螺栓;3-预埋钢板;4-花篮螺栓;5-u型卡头;6-钢丝绳;7-吊钩;8-既有冠梁;9-结构顶板;10-结构中板;11-结构侧墙;12-既有钢围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包括地下明挖车站桩撑支护体系中的既有冠梁8和既有钢围檩12,于既有冠梁8和既有钢围檩12之间设置钢丝绳6,钢丝绳6上下两端均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固定到既有冠梁8顶部和既有钢围檩12顶部,在既有冠梁8和既有钢围檩12之间形成有效联结。

既有冠梁8顶部设置有预埋钢板3,预埋钢板3通过膨胀螺栓2固定于既有冠梁8,预埋钢板3表面焊接有吊耳1,作为钢丝绳6上端的固定节点。既有钢围檩12顶部焊接有几字形的吊钩7,作为钢丝绳6下端的固定节点。钢丝绳6两端分别用花篮螺栓4连接并用u型卡头5卡紧,花篮螺栓4分别与既有冠梁8的吊耳1和既有钢围檩12的吊钩7可靠连接。

钢丝绳6沿既有冠梁8每3米设置一处,在既有冠梁8和既有钢围檩12的固定节点上下对应。

组件参数具体为:

q235b预埋钢板(300*300*16mm)、膨胀螺栓(m16*140)、q235b吊耳(t=16mm、r=50mm,h=150mm)、m27-oo型花篮螺栓、304不锈钢钢丝绳(16mm粗7*19)、钢丝绳卡口(∅16u型卡头)、q235b圆钢(直径20吊钩)。

预埋措施:在既有砼冠梁上方预埋q235b钢板(300*300*16mm),每3米设置一处;预埋钢板上方用膨胀螺栓(m16*140)与既有砼冠梁可靠连接(击入砼冠梁内100mm);q235b钢板吊耳(t=14mm、r=50mm,h=150mm)与钢板之间采用双面焊,8mm焊缝高度,吊耳间距同钢板间距;在预埋钢板对应竖向位置的钢围檩上,采用双面焊接q235b圆钢(直径20吊钩)焊缝高度为8mm,每3米设置一处;

连接措施:应用304不锈钢钢丝绳(16mm粗7*19),端部分别用3个钢丝绳卡口(∅16u型卡头)卡紧后与m27-oo型花篮螺栓进行连接,之后用m27-oo型花篮螺栓分别与冠梁上吊耳及钢围檩上吊钩进行可靠连接。

1、施工工况:钢支撑下方侧墙达到设计强度、钢支撑下方结构板的脚手架搭设完成后,结构板上砼浇筑前的施工工况下应用本装置。

2、装置应用前应检查置换位置的钢支撑是否存在预加力损失,应确保钢支撑支撑轴力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且确保钢支撑紧贴钢围檩。

3、应先施做置换装置再进行拆除三角支架,每次拆除长度不大于6m,并应在拆除前反复检查钢丝绳的受力状态,确保围檩有支撑点。

本实用新型基于利用现场既有围护措施的基础上对钢围檩下方三角支架进行置换,即解决了钢围檩自身的坠落安全问题又节省出钢围檩下方三角支架的空间,以此满足施工现场侧墙钢筋搭接、绑扎及防水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包括地下明挖车站桩撑支护体系中的既有冠梁(8)和既有钢围檩(12),其特征在于:

于既有冠梁(8)和既有钢围檩(12)之间设置钢丝绳(6),钢丝绳(6)上下两端均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固定到既有冠梁(8)顶部和既有钢围檩(12)顶部,在既有冠梁(8)和既有钢围檩(12)之间形成有效联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既有冠梁(8)顶部设置有预埋钢板(3),预埋钢板(3)通过膨胀螺栓(2)固定于既有冠梁(8),预埋钢板(3)表面焊接有吊耳(1),作为钢丝绳(6)上端的固定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既有钢围檩(12)顶部焊接有几字形的吊钩(7),作为钢丝绳(6)下端的固定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钢丝绳(6)两端分别用花篮螺栓(4)连接并用u型卡头(5)卡紧,花篮螺栓(4)分别与既有冠梁(8)的吊耳(1)和既有钢围檩(12)的吊钩(7)可靠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钢丝绳(6)沿既有冠梁(8)每3米设置一处,在既有冠梁(8)和既有钢围檩(12)的固定节点上下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围檩防坠落转换装置,包括地下明挖车站桩撑支护体系中的既有冠梁和既有钢围檩,于既有冠梁和既有钢围檩之间设置钢丝绳,钢丝绳上下两端均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固定到既有冠梁顶部和既有钢围檩顶部,在既有冠梁和既有钢围檩之间形成有效联结。本实用新型利用既有支护措施对钢围檩下方三角支架进行置换,即解决了钢围檩自身的坠落安全问题又节省出钢围檩下方三角支架的空间,解决施工现场侧墙钢筋搭接、绑扎及防水作业空间不足的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祖希龙;龚旭东;安秉忠;张碧文;于晶;赵枫;赵文强;朱小蓉;王海祥;张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