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6895发布日期:2020-05-20 03:20阅读:3043来源:国知局
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



背景技术:

很多景观池塘的边缘处常种植草坪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但是水陆交界处常常因为涝而导致草无法生长,所以景观池塘的水陆交界处的泥土是处于裸露状态,而裸露的泥土在受到水流冲刷时会被冲塌,而这部分堤岸在塌方后进一步导致其他地方的塌方,在有水深要求的景观水池中,上述两个问题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侧板的两端,且第一底板平行于第二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垂直设置于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底板直接或间接贴紧池塘的塘底,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侧板嵌入池塘的泥土中,所述第一侧板直接或间接贴紧池塘的塘边;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通过三角支架垂直设置有挡土钢板,所述挡土钢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填充有泥土。

本装置中第二底板上方的空间是用来填土种植草坪的,本装置中通过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围城了一个围挡,这个围挡可以阻止池塘中的水冲刷第二底板上方的泥土与草坪,保证了第二底板上方的泥土不会被冲刷走,确保了整个池塘的塘边不会出现坍塌;同时挡土钢板将第二底板上方的空间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水接触,另一部分在填上泥土后可以种草,通过挡土钢板的分隔作用将水与种草的泥土分隔开,确保草不会被水淹死。

可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板,且第一底板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

水泥砂浆保护层的作用是起到防水保护,保证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三者之间不会被水冲塌。

可选的,所述第一底板与池塘的塘底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卷材层、素混凝土层及碎石垫层。

素混凝土层及碎石垫层的作用是起到支撑作用,而防水卷材层的作用起到防渗水及支撑的作用,具体池塘的塘地处的泥土需要夯实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池塘的塘边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层以及砖墙层。

砖墙的作用是起到围挡与支撑的作用,避免泥土中的泥土与水直接冲刷第一侧板。

可选的,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卷材层、素混凝土层及碎石垫层。

素混凝土层及碎石垫层的作用是起到支撑作用,而防水卷材层的作用起到防渗水及支撑的作用,具体碎石垫层下方的泥土需要夯实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侧板一侧设置有防水卷材层与砖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挡土钢板的分隔作用,将水与草坪分隔开,确保水陆交接处的草坪不会被水淹死;同时通过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围城了一个围挡,这个围挡可以阻止池塘中的水冲刷第二底板上方的泥土与草坪,保证了第二底板上方的泥土不会被冲刷走,确保了整个池塘的塘边不会出现坍塌。

附图说明:

图1是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示意简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泥土,2、碎石垫层,3、素混凝土层,4、防水卷材层,5、砖墙,6、第一底板,7、第一侧板,8、第二底板,9、挡土钢板,10、三角支架,11、第二侧板,12、压块,13、防水胶块,14、石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包括第一底板6、第二底板8、第一侧板7及第二侧板11,第一底板6及第二底板8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侧板7的两端,且第一底板6平行于第二底板8,第二侧板11垂直设置于第二底板8上,第一侧板7及第二侧板11分别位于第二底板8的两侧,第一底板6直接或间接贴紧池塘的塘底,第二底板8与第二侧板11嵌入池塘的泥土1中,第一侧板7直接或间接贴紧池塘的塘边;第二底板8的另一侧通过三角支架10垂直设置有挡土钢板9,挡土钢板9与第二侧板11之间填充有泥土1。

本装置中第二底板8上方的空间是用来填土种植草坪的,本装置中通过第一底板6、第二底板8、第一侧板7及第二侧板11围城了一个围挡,这个围挡可以阻止池塘中的水冲刷第二底板8上方的泥土1与草坪,保证了第二底板8上方的泥土1不会被冲刷走,确保了整个池塘的塘边不会出现坍塌;同时挡土钢板9将第二底板8上方的空间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水接触,另一部分在填上泥土后可以种草,通过挡土钢板9的分隔作用将水与种草的泥土1分隔开,确保草不会被水淹死。

如附图1所示,第一底板6、第二底板8、第一侧板7及第二侧板11均为钢筋混凝土板,且第一底板6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第二底板8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第一侧板7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第二侧板11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

水泥砂浆保护层的作用是起到防水保护,保证第一底板6、第二底板8、第一侧板7及第二侧板11三者之间不会被水冲塌。

如附图1所示,第一底板6与池塘的塘底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卷材层4、素混凝土层3及碎石垫层2。

素混凝土层3及碎石垫层2的作用是起到支撑作用,而防水卷材层4的作用起到防渗水及支撑的作用,具体池塘的塘地处的泥土1需要夯实处理。

如附图1所示,第一侧板7与池塘的塘边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层4以及砖墙5层。

砖墙5的作用是起到围挡与支撑的作用,避免泥土中的泥土1与水直接冲刷第一侧板7。

如附图1所示,第二底板8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卷材层4、素混凝土层3及碎石垫层2。

素混凝土层3及碎石垫层2的作用是起到支撑作用,而防水卷材层4的作用起到防渗水及支撑的作用,具体碎石垫层2下方的泥土1需要夯实处理。

参看附图1,第二侧板11防水卷材层4及砖墙5上方设置有压块12,压块12用于将第二侧板11、防水卷材层4及砖墙5压紧,且压块12与这三者之间设置有防水胶块13。

如附图1所示,第二侧板11一侧设置有防水卷材层4与砖墙5层。

参看附图1,石块14的作用一则是起到装饰,二则是减弱水流对第一侧板及第二挡板的撞击作用,三则是将整个装置压紧在池塘中,第二底板8及第二侧板11上方的泥土是用来种植草坪的。部分石块位于水面下方,而部分石块位于水面上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侧板的两端,且第一底板平行于第二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垂直设置于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底板直接或间接贴紧池塘的塘底,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侧板嵌入池塘的泥土中,所述第一侧板直接或间接贴紧池塘的塘边;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垂直设置有挡土钢板,所述挡土钢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填充有泥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板,且第一底板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涂覆有水泥砂浆保护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池塘的塘底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卷材层、素混凝土层及碎石垫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池塘的塘边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层以及砖墙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卷材层、素混凝土层及碎石垫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一侧设置有防水卷材层与砖墙层。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模拟草坡入水效果的直立式驳岸,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侧板的两端,且第一底板平行于第二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垂直设置于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底板直接或间接贴紧池塘的塘底,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侧板嵌入池塘的泥土中,所述第一侧板直接或间接贴紧池塘的塘边。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围城了一个围挡,这个围挡可以阻止池塘中的水冲刷第二底板上方的泥土与草坪,保证了第二底板上方的泥土不会被冲刷走,确保了整个池塘的塘边不会出现坍塌。

技术研发人员:郁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1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