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6415发布日期:2020-08-25 18:3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土护坡。



背景技术:

传统的挡土护坡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等硬质结构,这类结构形式可以发挥出城镇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且具有稳定性好、节省土地等优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强,逐渐意识到这类结构形式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结构不仅具有传统结构挡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

本技术:
提出一种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挡土护坡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一种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包括:混凝土底板,其沿着欲铺设坡面底部设置,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为一平面;堆叠基础结构,其连接于所述混凝土底板上,为自嵌块体的堆叠提供基础;封顶块,其堆叠于所述自嵌块体上,且其上表面为平面;若干自嵌块体,其设于所述堆叠基础结构上,并依次堆叠而上;所述自嵌块体包括了块体主体:所述块体主体的上端部的上表面为中间中空的边框结构,且在该边框结构的两侧边设有对称的梯形凸起;所述上端部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梯形凸起形成一内陷的梯形凹陷;沿着所述上端部向下倾斜延伸并在底端形成平行面的下端部;所述块体主体内部中空,所述上表面中空与所述块体主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块体主体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方形孔洞;所述块体主体内填充有碎石。

较佳的是,所述碎石的填充高度高于最高处所述方形孔洞的底面不超过5厘米。

较佳的是,所述混凝土底板包括平直板以及沿着所述平直板的一端向内下方倾斜延伸的固定端。

较佳的是,所述平直板的上表面形成一凸起。

较佳的是,所述堆叠基础结构的上端部设有与所述梯形凹陷对应的基础梯形凸起,沿着所述基础梯形凸起的一侧边倾斜向下延伸并底端形成平行面的下端部,所述下端部的底面为一平面,该下端部的底面与所述混凝土底板接触。

较佳的是,所述下端部的底面形成一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相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挡土护坡既能满足防洪抗冲标准要求,又能防止常规护坡砌块中的水土流失,还能满足边坡生态平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自嵌块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自嵌块体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自嵌块体前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申请的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请结合图4所示,其包括混凝土底板1、堆叠基础结构2、封顶块3及若干自嵌块体4。

混凝土底板1沿着欲铺设坡面底部设置。所述混凝土底板1包括平直板11以及沿着所述平直板11的一端向内下方倾斜延伸的固定端12。在所述平直板11的上表面为一平面,在该平面上形成一凸起13,用于增加摩擦力,固定住上方的各部件。

请先结合图2至图4所示,若干自嵌块体4设于所述堆叠基础结构2上,并依次堆叠而上。所述自嵌块体4包括了块体主体以及中部填充物。如图2所示,所述块体主体的上端部的上表面为中间中空的边框结构41,且在该边框结构41的两侧边设有对称的梯形凸起42。所述上端部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梯形凸起42形成一内陷的梯形凹陷43。沿着所述上端部向下倾斜延伸并在底端形成平行面的下端部44。所述块体主体内部中空,所述上表面中空与所述块体主体内部相连通,且所述下端部边缘441与内部中空相连通。如图3所示,所述块体主体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方形孔洞45。在所述块体主体内填充有碎石46。所述碎石的填充高度略高于最高处所述方形孔洞的底面,最佳超过高度为不超过5厘米。整体上,所述自嵌块体4立面近似人字结构,形成了比较好的自我稳定作用。堆叠的自嵌块体4之间透水,方形孔洞给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栖息场所。

堆叠基础结构2主要用于为自嵌块体4提供堆叠基础,配合所述自嵌块体4,使其平稳结合于所述混凝土底板1上。所述堆叠基础结构2的上端部设有与所述梯形凹陷43对应的基础梯形凸起21,沿着所述基础梯形凸起21的一侧边倾斜向下延伸并底端形成平行面的下端部22,所述下端部的底面为一平面,该下端部的底面与所述混凝土底板1接触。所述下端部22的底面形成一凹陷结构23,所述凹陷结构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相配合。

封顶块3堆叠于所述自嵌块体4上,且其上表面为平面。封顶块3用作最上方的封顶。便于在所述封顶块3上行走或者种植植物。

本申请的挡土护坡既能满足防洪抗冲标准要求,又能防止常规护坡砌块中的水土流失,还能满足边坡生态平衡要求。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底板,其沿着欲铺设坡面底部设置,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为一平面;

堆叠基础结构,其连接于所述混凝土底板上,为自嵌块体的堆叠提供基础;

封顶块,其堆叠于所述自嵌块体上,且其上表面为平面;

若干自嵌块体,其设于所述堆叠基础结构上,并依次堆叠而上;所述自嵌块体包括了块体主体:

所述块体主体的上端部的上表面为中间中空的边框结构,且在该边框结构的两侧边设有对称的梯形凸起;所述上端部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梯形凸起形成一内陷的梯形凹陷;

沿着所述上端部向下倾斜延伸并在底端形成平行面的下端部;

所述块体主体内部中空,所述上表面中空与所述块体主体内部相连通;

所述块体主体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方形孔洞;

所述块体主体内填充有碎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的填充高度高于最高处所述方形孔洞的底面不超过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包括平直板以及沿着所述平直板的一端向内下方倾斜延伸的固定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板的上表面形成一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基础结构的上端部设有与所述梯形凹陷对应的基础梯形凸起,沿着所述基础梯形凸起的一侧边倾斜向下延伸并底端形成平行面的下端部,所述下端部的底面为一平面,该下端部的底面与所述混凝土底板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部的底面形成一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相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由自嵌块体组成的挡土护坡,包括:混凝土底板,其上表面为一平面;堆叠基础结构;封顶块,其堆叠于所述自嵌块体上,且其上表面为平面;若干自嵌块体,其设于所述堆叠基础结构上,并依次堆叠而上;所述自嵌块体包括了块体主体:所述块体主体的上端部的上表面为中间中空的边框结构,且在该边框结构的两侧边设有对称的梯形凸起;所述上端部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梯形凸起形成一内陷的梯形凹陷;沿着所述上端部向下倾斜延伸并在底端形成平行面的下端部;所述块体主体内部中空,所述上表面中空与所述块体主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块体主体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方形孔洞;所述块体主体内填充有碎石。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国;李瑾;高宇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