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0956发布日期:2020-06-30 20:1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



背景技术:

生态防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主要应用在位置较高,且坡度较大的地方,通过种植植被,用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具有美化环境的效果,但现有的一些防护坡在倾斜角度较大的区域进行使用时,存在不便于安装,需要逐个对防护构件进行固定,安装较为繁琐,且在使用防护构件进行铺设后,种植植被,存在植被生长不均匀的问题,不仅影响生态防护坡的防护效果,且会影响防护坡整体的美观性,存在较大的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安装以及植被生长不均匀导致防护效果下降和影响美观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包括坡面、第一防护砖、第二防护砖,所述坡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格栅板,所述第一防护砖的上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套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坡面的上侧,所述第一防护砖的一侧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流水槽,所述第一防护砖的与所述第二防护砖的下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砖,所述第二防护砖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砖,所述第二防护砖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流水槽,所述第一防护砖与所述第二防护砖位于所述第一流水槽与第二流水槽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透孔,所述通透孔内部下侧固定安装纱布,所述纱布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种子,所述第二防护砖上端的所述第二连接砖卡接在所述第一防护砖下端的第一连接砖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砖为t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砖为凹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格栅板为塑钢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砖为l型结构,且所述第一防护砖上端的所述固定孔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水槽与所述第二流水槽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砖与所述第二防护砖上的所述通透孔数量均为四个,且分布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水槽与所述第二流水槽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连接砖和第二连接砖,使得第一防护砖与第二防护砖以及第二防护砖之间可以相互卡接,进而方便安装,且在安装过程中只需对第一防护砖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安装,方便使用,便于操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透孔内设有种子,使得在本实用新型安装后,便于植被的生长,避免安装防护坡后撒种,导致植被生长不均匀,增加植被生长的均匀性,增加生态防护坡的防护效果,且增加防护坡的美观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便于使用,有利于对坡道进行生态防护,且有助于对坡道进行生态防护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防护砖与第二防护砖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防护砖正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防护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防护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坡面;2、第一防护砖;3、第二防护砖;4、格栅板;5、固定孔;6、螺栓;7、第一流水槽;8、第一连接砖;9、第二连接砖;10、第二流水槽;11、通透孔;12、纱布;13、种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包括坡面1、第一防护砖2、第二防护砖3,第一防护砖2为l型结构,且第一防护砖2上端的固定孔为两个,坡面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格栅板4,格栅板4为塑钢材质制成,第一防护砖2的上侧开设有固定孔5,固定孔5内套接有螺栓6,螺栓6固定安装在坡面1的上侧,第一防护砖2的一侧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流水槽7,第一防护砖2的与第二防护砖3的下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砖8,第一连接砖8为t型结构,第二防护砖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砖9,第二连接砖9为凹型结构,第二防护砖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流水槽10,第一流水槽7与第二流水槽10相连通,第一防护砖2与第二防护砖3位于第一流水槽7与第二流水槽10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透孔11,第一防护砖2与第二防护砖3上的通透孔11数量均为四个,且分布均匀分布在第一流水槽7与第二流水槽10的两侧,第二防护砖3上端的第二连接砖9卡接在第一防护砖2下端的第一连接砖8上。

如图3所示,通透孔11内部下侧固定安装纱布12,纱布12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种子13,当本实用新型安装后,便于种子13生长,且使得种子13的根部贯穿纱布12延伸至格栅板4的底部,扎根生长在坡面1上,便于对坡面1进行生态修复,且避免坡面1上水土流失。

本实用工作原理: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格栅板4固定安装在坡面1的一侧,通过螺栓6贯穿第一防护砖2上的固定孔5,并将螺栓6固定安装在坡面1的上端,使得多个第一防护砖2依次固定安装在坡面1的一侧上端,将第二防护砖3上端的第二连接砖9卡接在第一防护砖2下端的第一连接砖8上,并将另一个第二防护砖3上端的第二连接砖9卡接在上一块第二防护砖3下端的第一连接砖8上,将多块第二防护砖3依次卡接,使得第二防护砖3从坡面1的上端延伸至坡面1的下端,将外部土壤灌入通透孔11内,并对通透孔11内进行浇水灌溉,使得种子13在纱布12内发芽生长,使得种子13的根部贯穿纱布12延伸至格栅板4的底部,扎根在坡面1上,使得种子13的根茎对坡面1进行生态修复,且避免坡面1水土流失,并使得种子13的茎叶延伸至通透孔11的外部,使得第一防护砖2和第二防护砖3的通透孔11内植被生长均匀,增加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美观性,且设有第一流水槽7和第二流水槽10,第一流水槽7与第二流水槽10相连通,当外部降雨时,坡面1上端的水流沿第一流水槽7和第二流水槽10流到坡面1的底部,进一步避免坡面1的水土流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包括坡面(1)、第一防护砖(2)、第二防护砖(3),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格栅板(4),所述第一防护砖(2)的上侧开设有固定孔(5),所述固定孔(5)内套接有螺栓(6),所述螺栓(6)固定安装在所述坡面(1)的上侧,所述第一防护砖(2)的一侧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流水槽(7),所述第一防护砖(2)的与所述第二防护砖(3)的下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砖(8),所述第二防护砖(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砖(9),所述第二防护砖(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流水槽(10),所述第一防护砖(2)与所述第二防护砖(3)位于所述第一流水槽(7)与第二流水槽(10)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透孔(11),所述通透孔(11)内部下侧固定安装纱布(12),所述纱布(12)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种子(13),所述第二防护砖(3)上端的所述第二连接砖(9)卡接在所述第一防护砖(2)下端的第一连接砖(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砖(8)为t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砖(9)为凹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4)为塑钢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砖(2)为l型结构,且所述第一防护砖(2)上端的所述固定孔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水槽(7)与所述第二流水槽(10)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砖(2)与所述第二防护砖(3)上的所述通透孔(11)数量均为四个,且分布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水槽(7)与所述第二流水槽(10)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生态修复用防水土流失防护坡,包括坡面、第一防护砖、第二防护砖,将格栅板固定安装在坡面的一侧,通过螺栓将第一防护砖固定在坡面的上端,将第二防护砖上端的第二连接砖卡接在第一防护砖下端的第一连接砖上,并将多块第二防护砖依次卡接,将外部土壤灌入通透孔内,使得种子在纱布内发芽生长,使得种子的根部贯穿纱布延伸至格栅板的底部,扎根在坡面上,使得种子的根茎对坡面进行生态修复,且避免坡面水土流失,且设有第一流水槽和第二流水槽,当外部降雨时,坡面上端的水流沿第一流水槽和第二流水槽流到坡面的底部,进一步避免坡面的水土流失。

技术研发人员:高化村;权会茹;蒙春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高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7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