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4987发布日期:2020-10-17 00:4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北方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所以很多地区挖设人工湖,供市民游玩观赏。北方地区因为干旱缺水,尤其是夏天,水向地下渗透速度快,在砾地表层渗透速度更快,并且北方地区,水资源缺失,随时随地补充水资源很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人工湖渗水过快的问题,提高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所述人工湖池底铺设gcl膨润土防水毯,所述gcl膨润土防水毯上铺设复合土工膜,所述复合土工膜上面覆盖500mm以上土壤,所述人工湖的边坡上打上钢筋棍,所述人工湖的边坡上铺设防渗层,所述钢筋棍穿出防渗层;

所述防渗层为灰土防渗层或水泥防渗层,所述防渗层厚度400~600mm,防渗层分层夯实,每层150-200mm,压实度≥0.92,防渗层的顶部高出水面0.3~0.5m,边坡坡度1:2.2-3。

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层底部压在复合土工膜上。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湖池底为沙砾地表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层上修建方格型混凝土槽,钢筋棍穿过每个混凝土槽边框的四个角,所述方格型混凝土槽内填充有土壤。

进一步的,所述灰土防渗层为20%灰土防渗层,所述水泥防渗层为10%水泥防渗层。

进一步的,所述方格型混凝土槽内填的土壤上种植有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棍构成正方形方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渗效果好,施工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在湖底和边坡均做了防水处理,尤其是湖底做了两层防水处理,最大的限度的减少渗透量,且防渗层底部压在复合土工膜上,湖底和边坡的防水层处于无缝衔接。因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人工湖方面,所以不像大坝一样在底部用混凝土处理,而是用500mm以上土壤处理,这样便于种植一些荷花一类的植物,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湖底采用gcl膨润土防水毯和复合土工膜,施工快速方便,防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渗层为灰土防渗层或水泥防渗层,所述防渗层厚度400~600mm,防渗层分层夯实,每层150-200mm,压实度≥0.92,防渗层的顶部高出水面0.3~0.5m,边坡坡度1:2.2-3,灰土防渗层或水泥防渗层成本不高,并且在人工湖的边坡上打上钢筋棍,增强边坡的强度,更为牢固。本实用新型防渗层上修建方格型混凝土槽,钢筋棍穿过每个混凝土槽边框的四个角,所述方格型混凝土槽内填充有土壤,利用方格型混凝土槽种植植物,起到防渗的作用和增加景观效果的作用,且方格型混凝土槽可以一部分边坡上设置,一部分边坡上不设置,构成一个造型,进一步增加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格型混凝土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边坡、11-钢筋棍、12-防渗层、13-方格型混凝土槽;2-湖底、21-gcl膨润土防水毯、22-复合土工膜;3-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在沙砾地表层挖人工湖,北方地区因为干旱缺水,尤其是夏天,水向地下渗透速度快,尤其是在砾地表层渗透速度更快,并且在北方地区,水资源缺失,随时随地补充水资源很困难。目前,北方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所以很多地区挖设人工湖,供市民游玩观赏,所以做好人工湖的防水十分重要。

如图1-3所示,在沙砾地表层挖人工湖,先按照所需尺寸挖好人工湖,边坡的坡度为1:2.5,当挖方深度超过1.5m的高度时,其边沿应放出的足够的边坡1,放坡的坡度为1:2.5,人工湖池底2铺设gcl膨润土防水毯21,gcl膨润土防水毯21上铺设复合土工膜22,(原则上gcl膨润土防水毯21和复合土工膜22的尺寸要大于人工湖湖底2的尺寸,便于边坡1做防渗层的时候压在复合土工膜22上,实现无缝衔接);再在边坡1上打上钢筋棍11,钢筋棍11正方形结构均匀设置,然后在边坡1上铺设20%灰土防渗层(由20%的石灰和80%粘土均匀掺拌组成)或10%水泥防渗层(由10%水泥和90%粘土均匀掺拌组成),厚度400~600mm,防渗层12分层夯实,每层150-200mm,压实度≥0.92,防渗层12(体)的顶部高出水面(常水位)0.3~0.5m,防渗层12底部压在复合土工膜22上,然后在防渗层12上修建方格型混凝土槽13,每个方格型混凝土槽13的修建位置由钢筋棍11的位置决定,钢筋棍11处在每个方格型混凝土槽13边框的四个角上,最后复合土工膜22上面覆盖500mm以上土壤3,在方格型混凝土槽13内填土壤3,土壤3上可种植植物。本实用新型因为在湖底2和边坡1上均有土壤3,便于做景观造型,种植水生植物,提高观赏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池底铺设gcl膨润土防水毯,所述gcl膨润土防水毯上铺设复合土工膜,所述复合土工膜上面覆盖500mm以上土壤,所述人工湖的边坡上打上钢筋棍,所述人工湖的边坡上铺设防渗层,所述钢筋棍穿出防渗层;

所述防渗层为灰土防渗层或水泥防渗层,所述防渗层厚度400~600mm,防渗层分层夯实,每层150-200mm,压实度≥0.92,防渗层的顶部高出水面0.3~0.5m,边坡坡度1:2.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底部压在复合土工膜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池底为沙砾地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上修建方格型混凝土槽,钢筋棍穿过每个混凝土槽边框的四个角,所述方格型混凝土槽内填充有土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防渗层为20%灰土防渗层,所述水泥防渗层为10%水泥防渗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型混凝土槽内填的土壤上种植有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棍构成正方形方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所述人工湖池底铺设GCL膨润土防水毯,所述GCL膨润土防水毯上铺设复合土工膜,所述复合土工膜上面覆盖500mm以上土壤,所述人工湖的边坡上打上钢筋棍,所述人工湖的边坡上铺设防渗层,所述钢筋棍穿出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为灰土防渗层或水泥防渗层,所述防渗层厚度400~600mm,防渗层分层夯实,每层150‑200mm,压实度≥0.92,防渗层的顶部高出水面0.3~0.5m,边坡坡度1:2.2‑3。本实用新型防渗效果好,施工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于刘燕;孙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11.01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