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6725发布日期:2020-09-08 13:3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路基斜坡路堤及滑坡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



背景技术:

对于滑坡或者公路路基斜坡路堤的加固所用到的抗滑桩从强度上来说,结构呈“工字形”最好,其次为“矩形”,再之为“正方形”,最弱为“圆形”。但由于“工字形”抗滑桩在现实没有可操作性,故没有在工程实践中采用。因此,“矩形”抗滑桩一直是自上世纪六十代以来抗滑桩的主流结构。但由于“矩形”抗滑桩需要人工挖孔,对于像川藏高等级公路这种高海拔、高地灾恶劣的施工环境则导致人工开挖困难,特别是坡体中含水量高、地层松散时,更增加了人工挖孔的难度,需要采用机械成孔,但在机械成孔中,更容易加工具有回转特性的圆孔,但“圆形”抗滑桩加固刚度及强度较差,需要通过改进抗滑桩板墙的结构来提高“圆形”抗滑桩应有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更便利的圆形抗滑桩因为抗推力刚度和强度较差不能有效被应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其包括桩顶系梁,桩顶系梁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固定有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一圆形抗滑桩,每根第一圆形抗滑桩通过横系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形抗滑桩,第一圆形抗滑桩与第二圆形抗滑桩并排设置,相邻第一圆形抗滑桩之间固定有纵系梁。

进一步地,第一圆形抗滑桩远离第二圆形抗滑桩的一侧设置有挡土板。通过挡土板能够防护第一圆形抗滑桩之间的土体不垮塌。

进一步地,第一圆形抗滑桩朝向第二圆形抗滑桩的一侧通过锚杆或者钢筋植筋连接连接有挡土板。挡土板的位置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设置在第一圆形抗滑桩的内侧还是外侧,提高了施工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第一圆形抗滑桩与第二圆形抗滑桩之间沿竖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若干横系梁,通过增加横系梁的使用数量能够增加第一圆形抗滑桩与第二圆形抗滑桩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幅增强了应用圆形抗滑桩的抗滑桩板墙的强度与刚度

进一步地,第二圆形抗滑桩的底面低于第一圆形抗滑桩的底面,第二圆形抗滑桩的顶面低于第一圆形抗滑桩的顶面。

进一步地,第二圆形抗滑桩和第一圆形抗滑桩的直径相同,规格统一,更容易施工并保证施工质量。

进一步地,横系梁在水平方向的厚度是第二圆形抗滑桩或第一圆形抗滑桩直径的3/4,以保证横系梁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纵系梁上设置有沉降缝。通过设置的沉降缝能够将通过纵系梁连接起来的整排第一圆形抗滑桩分隔成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导致整排第一圆形抗滑桩开裂,提高本抗滑桩板墙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二圆形抗滑桩远离第一圆形抗滑桩的一侧设置有铅丝石笼。铅丝石笼能够控制和引导河流及洪水,防止水土流失,能够保护本抗滑桩板墙受到水流的冲刷,提高本抗滑桩板墙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抗滑桩板墙能够应用于地下水丰富的斜坡路堤及滑坡防护中,抗滑桩采用圆形的结构,使得安装桩基的孔为圆孔,能够通过机械成孔,有利于快速安全形成桩基,且机械施工能够在桩基深度较长时,保障施工人员的开挖作业安全。

通过横系梁将一排第一圆形抗滑桩与另一拍第二圆形抗滑桩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本抗滑桩板墙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抵抗滑坡推力或者土体的压力,能有效提高防护等级,提高圆形抗滑桩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h形抗滑桩板墙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h形抗滑桩板墙的立面使用示意图。

其中,1、桩顶系梁;2、第一圆形抗滑桩;3、横系梁;4、第二圆形抗滑桩;5、纵系梁;6、挡土板;61、支撑带;7、沉降缝;8、铅丝石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图3所示,该h形抗滑桩板墙包括桩顶系梁1,桩顶系梁1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固定有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一圆形抗滑桩2,每根第一圆形抗滑桩2通过横系梁3固定连接有第二圆形抗滑桩4,第一圆形抗滑桩2与第二圆形抗滑桩4并排设置,相邻第一圆形抗滑桩2之间固定有纵系梁5。

第一圆形抗滑桩2远离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一侧设置有挡土板6,在第一圆形抗滑桩2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带61,通过支撑带61支撑挡土板6。也可以在第一圆形抗滑桩2朝向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一侧通过锚杆或者钢筋植筋连接连接有挡土板。通过挡土板能够避免第一圆形抗滑桩之间的土体垮塌。

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底面低于第一圆形抗滑桩2的底面,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顶面低于第一圆形抗滑桩2的顶面。第二圆形抗滑桩4和第一圆形抗滑桩2的直径相同。横系梁3在水平方向(即图2中的竖直方向上)的厚度是第二圆形抗滑桩4或第一圆形抗滑桩2直径的3/4。第一圆形抗滑桩2与第二圆形抗滑桩4之间沿竖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若干横系梁3,横系梁3的数量根据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悬臂段长度决定。

纵系梁5上设置有多条沉降缝7。通过设置的沉降缝7能够将通过纵系梁连接起来的整排第一圆形抗滑桩分隔成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导致整排第一圆形抗滑桩开裂,提高本抗滑桩板墙的强度和使用寿命。第二圆形抗滑桩4远离第一圆形抗滑桩2的一侧设置有铅丝石笼8。

本抗滑桩板墙宜于在枯水季节施工,横系梁3、纵系梁5底高程为高于河床50cm~150cm,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本抗滑桩板墙的施工工序为:

(1)先进行施工场地填筑平整,场地高程以高于常水位50cm为宜。

(2)按设计给定第一圆形抗滑桩2和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桩心坐标现场放样。

(3)施工桩基外侧铅丝石笼8。

(4)桩基冲孔或者旋挖等机械成孔,成孔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水下砼浇筑;桩基应分批次跳桩成孔,同一批次桩应间隔2桩冲孔,待上一批次桩基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方可进行下一批次桩基施工。

(5)浇筑第一圆形抗滑桩2和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桩柱、横系梁3、纵系梁5。

(6)浇筑桩顶系梁1。

(7)安装挡土板6,同步回填砂砾石和板后填土并按要求分层压实。

(8)抗滑桩板墙宜于枯水季节施工,务必在雨季洪期前做好桩间实体护坡。



技术特征:

1.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桩顶系梁(1),所述桩顶系梁(1)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固定有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一圆形抗滑桩(2),每根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通过横系梁(3)固定连接有第二圆形抗滑桩(4),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与所述第二圆形抗滑桩(4)并排设置,相邻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之间固定有纵系梁(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形抗滑桩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远离所述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一侧设置有挡土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形抗滑桩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朝向所述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一侧通过锚杆或者钢筋植筋连接有挡土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形抗滑桩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与所述第二圆形抗滑桩(4)之间沿竖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横系梁(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形抗滑桩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的底面,所述第二圆形抗滑桩(4)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形抗滑桩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形抗滑桩(4)和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的直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h形抗滑桩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系梁(3)在水平方向的厚度是所述第二圆形抗滑桩(4)或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直径的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形抗滑桩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系梁(5)上设置有沉降缝(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形抗滑桩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形抗滑桩(4)远离所述第一圆形抗滑桩(2)的一侧设置有铅丝石笼(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涉及公路路基斜坡路堤及滑坡治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排圆形抗滑桩,每根第一排圆形抗滑桩通过横系梁固定连接第二排圆形抗滑桩,第一排圆形抗滑桩之间固定有顶系梁及纵系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更便利的圆形抗滑桩因为抗推力刚度和强度较差不能有效被应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马洪生;赵如雄;肖建强;刘峰;孙浩;张誉翰;曾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