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7864发布日期:2020-06-16 20:3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护坡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南方平原河网地带,中小型河道众多,河道口宽较窄,介于5m~8m之间,河道流速不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村级河道有上万条,面广量大。传统生态护岸结构大多为混凝土、石材、木材、钢材等传统建筑材料,构建可透水的结构形式,防护效果虽然较好,不阻断河道与土体的能量、物质交流。但是,上述材料存在老化,木材存在易腐烂,耐久性差,同时木材的砍伐,造成了森林的破坏,某种意义上是不生态的做法。石材的开采可能破坏取石材地区的生态环境。上述材料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护岸材料。生态河道为线性工程,如果小型的村级河道采用目前常见的生态护岸材料,工程投资大。因此,亟需探寻一种防护效果好、耐久性好、生态性良好、可自我复制、就地取材、工程造价低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护岸结构形式,适用于广大村级小河道生态护坡。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生态护坡结构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护效果好、耐久性好、生态性良好、可自我复制、就地取材、工程造价低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包括构筑在河道边岸处的护坡挡墙以及构筑在河道护坡上且位于所述护坡挡墙后侧的坡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挡墙包括活枝编织挡板以及若干木桩,所述若干木桩沿河道边岸延伸方向间隔打设在河道边岸处,所述活枝编制挡板设置在河道边岸处且与若干木桩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枝编织挡板由若干沿河道边岸延伸方向并排的活枝编织挡板单元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由若干竖向活枝条和若干横向活枝条交错密排绑扎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活枝条和/或横向活枝条为可扦插乔木嫩枝条。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扦插乔木嫩枝条为活枝杞柳、竹柳、桑树或者夹竹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中的若干竖向活枝条和若干横向活枝条同向紧密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中的若干竖向活枝条和若干横向活枝条的梢径不小于15mm,相邻的活枝间距不小于30m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的高度为0.8m~1.2m,其埋入土体的深度不低于0.5m,在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的前侧设置有一平台,以保证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的宽度为1m~1.5m,相邻的两块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的搭接宽度不小于0.2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木桩采用梢径不小于120mm的松木桩或杉木桩,相邻的两根木桩之间的间距为0.8m~1.2m。

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护坡挡墙采用活枝植物编制而成,采用活体植物材料,植物可以不断生长,不存在老化、锈蚀的问题,同时护坡挡墙的材料透水、透气,物质能量能够交换,植物根系可以固土,枝叶可以防冲刷;

2.本发明的活枝编织挡板采用可扦插乔木嫩枝条编织而成,具有耐水湿和速生等特点,适合水边生长,发芽后定期修剪,产生的活枝可用于其他河道整治,或是用于编织工艺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3.本发明的活枝编制有机护坡整体造价较低,适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型河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护坡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包括构筑在河道边岸处的护坡挡墙100以及构筑在河道护坡上且位于护坡挡墙100后侧的坡面结构200。护坡挡墙100包括活枝编织挡板110以及若干木桩120,若干木桩120沿河道边岸延伸方向间隔打设在河道边岸处,活枝编制挡板110设置在河道边岸处且与若干木桩120固定连接。

参见图2,活枝编制挡板110由若干沿河道边岸延伸方向并排的活枝编织挡板单元111构成。活枝编织挡板单元111由若干竖向活枝条和若干横向活枝条交错密排绑扎而成,具体地采用钢丝将若干竖向活枝条与若干横向活枝条固定,以形成板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竖向活枝条和/或横向活枝条为可扦插乔木嫩枝条,可扦插乔木嫩枝条可采用活枝杞柳、竹柳、桑树或者夹竹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111中的若干竖向活枝条和若干横向活枝条同向紧密排列,保证叶芽方向一致向上。

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111中的若干竖向活枝条和若干横向活枝条的梢径不小于15mm,相邻的活枝间距不小于30mm。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111的高度为0.8m~1.2m,活枝编织挡板单元111的强度有限,其挡土高度不宜过高,其埋入土体的深度不低于0.5m,在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的前侧设置有一宽度为0.5m的平台,保证挡板的稳定性。

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111的宽度为1m~1.5m,相邻的两块活枝编织挡板单元111的搭接宽度不小于0.2m,搭接处尽量布置在木桩120的后侧,相邻的两块活枝编织挡板单元111采用钢丝固定,固定点不少于5处,固定点分别处于不同截面。待活枝发芽以后,形成浓密的枝叶,相当于在岸坡处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防冲刷、防水土流失、拦截径流污染直接入河。

木桩120采用梢径不小于120mm的松木桩或杉木桩,木桩120打设在活枝编织挡板110之前,用于固定活枝编织挡板110,保证活枝编织挡板110与后侧土体紧密接触,保证发芽率。相邻的两根木桩120之间的间距为0.8m~1.2m,木桩120的长度根据活枝编织挡板110的挡土高度按照允许位移并经过计算确定木桩120的入土深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包括构筑在河道边岸处的护坡挡墙以及构筑在河道护坡上且位于所述护坡挡墙后侧的坡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挡墙包括活枝编织挡板以及若干木桩,所述若干木桩沿河道边岸延伸方向间隔打设在河道边岸处,所述活枝编制挡板设置在河道边岸处且与若干木桩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枝编织挡板由若干沿河道边岸延伸方向并排的活枝编织挡板单元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由若干竖向活枝条和若干横向活枝条交错密排绑扎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活枝条和/或横向活枝条为可扦插乔木嫩枝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扦插乔木嫩枝条为活枝杞柳、竹柳、桑树或者夹竹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中的若干竖向活枝条和若干横向活枝条同向紧密排列。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中的若干竖向活枝条和若干横向活枝条的梢径不小于15mm,相邻的活枝间距不小于30m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的高度为0.8m~1.2m,其埋入土体的深度不低于0.5m,在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的前侧设置有一平台,以保证稳定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的宽度为1m~1.5m,相邻的两块活枝编织挡板单元的搭接宽度不小于0.2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桩采用梢径不小于120mm的松木桩或杉木桩,相邻的两根木桩之间的间距为0.8m~1.2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采用活枝编织的有机护坡结构,包括构筑在河道边岸处的护坡挡墙以及构筑在河道护坡上且位于所述护坡挡墙后侧的坡面结构;所述护坡挡墙包括活枝编织挡板以及若干木桩,所述若干木桩沿河道边岸延伸方向间隔打设在河道边岸处,所述活枝编制挡板设置在河道边岸处且与若干木桩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护坡挡墙采用活枝植物编制而成,采用活体植物材料,植物可以不断生长,不存在老化、锈蚀的问题,同时护坡挡墙的材料透水、透气,物质能量能够交换,植物根系可以固土,枝叶可以防冲刷。

技术研发人员:朱淑媛;朱焱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8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