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及施工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2802发布日期:2021-08-03 14:2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及施工方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挡土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及施工方式。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槽型挡土墙适用于地下水较高的路堑及放坡条件受到限制的路堑或路堤地段,一般边墙悬臂高度不大于8m,顶宽不宜小于0.3m。当地下水位较高、悬臂较高时,需增大边墙、底板及踵板尺寸,以满足抗浮、抗弯及抗剪要求,且墙顶变形较大,如图1所示,这样的设计工程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及施工方式,尤其适合悬臂高度大于8m的支挡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及施工方式,包括边墙、底板、踵板和卸荷板,底板水平设置,且底板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边墙,边墙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底板两侧设置有踵板,两侧的踵板均位于相邻的边墙外侧,卸荷板有两个,且分别水平对称安装在边墙的中部,挡土墙上等距间隔设置有伸缩缝。卸荷板设置在边墙外侧壁上,边墙外侧壁上设置有反滤层,边墙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泄水孔,卸荷板与边墙连接处于边墙上设置泄水孔。卸荷板设置在边墙外侧壁上,边墙、底板、踵板和卸荷板外侧均设置防水层,在转角、伸缩缝处设加强防水层。卸荷板设置在边墙内侧壁上,边墙内侧壁上设置有反滤层,边墙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泄水孔,卸荷板与边墙连接处于边墙上设置泄水孔。挡土墙上的伸缩缝每隔15~20m设置。

卸荷式槽型挡土墙下方设置有垫层,垫层包括素混凝土垫层或碎石与素混凝土垫层,且厚度不小于50cm。

基坑底部预留0.2m保护土,采用人工清理后施工挡土墙底部的垫层;自下往上施工挡土墙底板、踵板、和卸荷板下边墙,底板、踵板与边墙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且同步构建防、排水结构;自下至上分层填筑回填土,边墙的两米范围内采用小型机械压实;为保证卸荷板下填土压实及防水材料施工,可先超填0.1m,即填土至卸荷板底面以上0.1m,然后人工开挖0.2m深基坑,并在坑内铺设0.1m厚素混凝土找平层;施工卸荷板及卸荷板以上边墙,卸荷板与边墙应连续浇筑,防、排水结构同步施工;自下至上分层填筑余下回填土,边墙两米范围及卸荷板正上方应采用小型机械压实。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结构兼具卸荷板挡土墙与槽型挡土墙的优势,可有效缓解槽型挡土墙的受力,增大抗浮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槽型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路堑地段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路堤地段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边墙2、底板3、踵板

4、卸荷板5、垫层6、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或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及施工方式,包括边墙1、底板2、踵板3和卸荷板4,底板2水平设置,且底板2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边墙1,边墙1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底板2两侧设置有踵板3,两侧的踵板3均位于相邻的边墙1外侧,卸荷板4有两个,且分别水平对称安装在边墙1的中部,挡土墙上等距间隔设置有伸缩缝。卸荷板4设置在边墙1外侧壁上,边墙1外侧壁上设置有反滤层,边墙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泄水孔,卸荷板4与边墙1连接处于边墙1上设置泄水孔。卸荷板4设置在边墙1外侧壁上,边墙1、底板2、踵板3和卸荷板4外侧均设置防水层,在转角、伸缩缝处设加强防水层。卸荷板4设置在边墙1内侧壁上,边墙1内侧壁上设置有反滤层,边墙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泄水孔,卸荷板4与边墙1连接处于边墙1上设置泄水孔。挡土墙上的伸缩缝每隔15~20m设置。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使用者在卸荷式槽型挡土墙下方设置有垫层5,垫层5包括素混凝土垫层或碎石与素混凝土垫层,且厚度不小于50cm。且边墙1外侧壁边缘处设置有回填土6,回填土6表面和边墙1顶部持平。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者在基坑底部预留0.2m保护土,采用人工清理施工挡土墙底部的垫层5;自下往上施工挡土墙底板2、踵板3和卸荷板下边墙1,底板2、踵板3与边墙1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且防、排水结构同步施工;自下至上分层填筑回填土6,边墙1的两米范围内采用小型机械压实;为保证卸荷板4下填土压实及防水材料施工质量,可先超填0.1m,即填土至卸荷板4底面以上0.1m,然后人工开挖0.2m深基坑,并在坑内铺设0.1m厚素混凝土找平层;施工卸荷板4及卸荷板4以上边墙1,卸荷板4与边墙1应连续浇筑,防、排水结构同步施工;自下至上分层填筑余下回填土6,边墙两米范围及卸荷板4正上方应采用小型机械压实。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使用者在卸荷式槽型挡土墙下方设置有垫层5,垫层5包括素混凝土垫层或碎石与素混凝土垫层,且边墙1外侧壁底部设置有回填土6,且回填土6将踵板3埋没在内。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者首先进行地基处理或开挖基坑,且基坑底部预留0.2m保护土,采用人工清理后施工挡土墙底部的垫层5;而后自下往上施工挡土墙底板2、踵板3、卸荷板4下部边墙1,底板2、踵板3与边墙1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排水结构同步施工;再次,自下至上分层填筑反滤层及路堤填料,边墙两米范围内采用小型机械压实;为保证卸荷板4下填土压实,可先超填0.1m,即填土至卸荷板4底面以上0.1m,然后人工开挖0.2m深基坑,并于坑内铺设0.1m厚素混凝土找平层;然后使用者施工卸荷板4及卸荷板4以上边墙1,卸荷板4与边墙1应连续浇筑,排水结构同步施工;最后自下至上分层填筑余下反滤层及路堤填料,边墙1两米范围及卸荷板4正上方应采用小型机械压实。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包括边墙(1)、底板(2)、踵板(3)和和卸荷板(4),所述底板(2)水平设置,且所述底板(2)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边墙(1),所述边墙(1)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且斜面位于外侧,所述底板(2)两侧设置有所述踵板(3),两侧的所述踵板(3)均位于相邻的所述边墙(1)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4)有两个,且分别水平对称安装在边墙(1)的中部,所述挡土墙上等距间隔设置有伸缩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4)设置在所述边墙(1)外侧壁上,所述边墙(1)上外侧设置反滤层,所述边墙上设置泄水孔,且所述卸荷板(4)与所述边墙(1)连接处于所述边墙(1)上设置泄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4)设置在所述边墙(1)外侧壁上,所述边墙(1)、所述底板(2)、所述踵板(3)和所述卸荷板(4)外侧均设置防水层,在转角、伸缩缝处设加强防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4)设置在所述边墙(1)内侧壁上,所述边墙(1)上内侧设置反滤层,所述边墙上设置泄水孔,且所述卸荷板(4)与所述边墙(1)连接处于所述边墙(1)上设置泄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上的伸缩缝每隔15~20m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的施工方式,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基坑底部预留0.2m保护土,采用人工清理后施工挡土墙底部的垫层(5);

步骤二,自下往上施工挡土所述墙底板(2)、所述踵板(3)和所述卸荷板(4)以下的所述边墙(1),所述底板(2)与所述边墙(1)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且防排水结构同步施工;

步骤三,自下至上分层填筑回填土(6),所述边墙(1)的两米范围内采用小型机械压实;

步骤四,填土至卸荷板(4)底面以上0.1m,然后人工开挖0.2m深基坑,并在坑内铺设0.1m厚素混凝土找平层;

步骤五,施工所述卸荷板(4)及所述卸荷板(4)以上所述边墙(1),所述卸荷板(4)与所述边墙(1)连续浇筑,防排水结构同步施工;

步骤六,自下至上分层填筑余下回填土(6),边墙两米范围及所述卸荷板(4)正上方应采用小型机械压实。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卸荷式槽型挡土墙结构及施工方式,包括边墙、底板、踵板和卸荷板,底板水平设置,且底板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边墙,边墙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底板两侧设置有踵板,两侧的踵板均位于相邻的边墙外侧,卸荷板有两个,且分别水平对称安装在边墙的中部,挡土墙上等距间隔设置有伸缩缝。本发明使得本设备兼具卸荷板挡土墙与槽型挡土墙的优势,可有效缓解槽型挡土墙的受力,增大抗浮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崔维孝;周斌;张青波;隋颜阳;朱洪伟;肖阳;窦鹏;赵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6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