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4570发布日期:2021-01-05 20:5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支撑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而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建筑物。挡土墙通常设有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体上分布有排水管,在混凝土墙体的墙背设有反滤层,排水管一端与反滤层相接,另一端伸出混凝土墙体的墙面。这种挡土墙整体强度较高,但是难以植草绿化,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通过将第一承台顶部与第一挡土墙本体连接,将第二承台设置于第一挡土墙本体一侧,因此可以在第一挡土墙本体与第一挡土墙本体之间的连接层上绿化,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包括:

第一承台,所述第一承台顶部与第一挡土墙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挡土墙本体顶部与第一构造柱连接,所述第一挡土墙本体一侧设置有第一垫层和第一保护层,且所述第一垫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一端与所述第一构造柱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还包括第二构造柱,所述第二构造柱一侧与所述连接层另一端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还包括第二承台,所述第二承台顶部与所述第二构造柱下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还包括第二垫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垫层、第二保护层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承台和第二构造柱连接。

本发明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1、通过将第一承台顶部与第一挡土墙本体连接,将第二承台设置于第一挡土墙本体一侧,因此可以在第一挡土墙本体与第一挡土墙本体之间的连接层上绿化。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立体图。

图中标号:1、第一承台;2、第一挡土墙本体;3、第一垫层;4、第一保护层;5、第一构造柱;6、连接层;7、第二承台;8、第二垫层;9、第二保护层;10、第二构造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包括:第一承台1,所述第一承台1顶部与第一挡土墙本体2连接,所述第一挡土墙本体2顶部与第一构造柱5连接,所述第一挡土墙本体2一侧设置有第一垫层3和第一保护层4,且所述第一垫层3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4下方。

优选的,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还包括连接层6,所述连接层6一端与所述第一构造柱5连接。

优选的,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还包括第二构造柱10,所述第二构造柱10一侧与所述连接层6另一端连接。

优选的,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还包括第二承台7,所述第二承台7顶部与所述第二构造柱10下部连接。

优选的,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还包括第二垫层8和第二保护层9,所述第二垫层8、第二保护层9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承台7和第二构造柱10连接。

本发明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通过将第一承台1顶部与第一挡土墙本体2连接,将第二承台7设置于第一挡土墙本体2一侧,因此可以在第一挡土墙本体2与第一挡土墙本体2之间的连接层6上绿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承台(1),所述第一承台(1)顶部与第一挡土墙本体(2)连接,所述第一挡土墙本体(2)顶部与第一构造柱(5)连接,所述第一挡土墙本体(2)一侧设置有第一垫层(3)和第一保护层(4),且所述第一垫层(3)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4)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层(6),所述连接层(6)一端与所述第一构造柱(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构造柱(10),所述第二构造柱(10)一侧与所述连接层(6)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承台(7),所述第二承台(7)顶部与所述第二构造柱(10)下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垫层(8)和第二保护层(9),所述第二垫层(8)、第二保护层(9)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承台(7)和第二构造柱(10)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新型挡土墙,包括第一承台,所述第一承台顶部与第一挡土墙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挡土墙本体顶部与第一构造柱连接,所述第一挡土墙本体一侧设置有第一垫层和第一保护层,且所述第一垫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下方。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承台顶部与第一挡土墙本体连接,将第二承台设置于第一挡土墙本体一侧,因此可以在第一挡土墙本体与第一挡土墙本体之间的连接层上绿化。

技术研发人员:张居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居照
技术研发日:2020.10.28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