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钢化玻璃防洪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532发布日期:2020-10-28 15:4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升降钢化玻璃防洪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升降钢化玻璃防洪墙。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防洪工程,堤防改造工程多采用粘土筑堤、新建重力挡墙、悬臂式钢筋砼挡墙等结构,均需占用大面积土地,施工作业面较大,势必对现状景观及城市格局造成较大影响,城区筑堤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城市资源,还破坏了滨水环境,影响居民亲水休闲,因此玻璃防洪墙等新型的防洪墙技术逐渐用于城市中心区段、城市景观要求较高区段。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玻璃防洪墙一般包括多个立柱以及固定安装在相邻两立柱之间的钢化玻璃墙体,钢化玻璃墙体呈矩形板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同时能够兼顾城市建设和居民亲水休闲需要。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城市防洪建设中,因为常常需要考虑到居民亲水休闲需要,玻璃防洪墙的高度一般不会太高,在洪水超过钢化玻璃墙体标高时,传统的玻璃防洪墙不能根据洪水水位来进一步的防洪,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升降钢化玻璃防洪墙,具有根据洪水水位进行升降,进行进一步防洪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升降钢化玻璃防洪墙,包括若干个立柱和设置在相邻两所述立柱之间的钢化玻璃墙体,所述钢化玻璃墙体包括第一玻璃墙体和第二玻璃墙体,所述第一玻璃墙体的相对两侧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玻璃墙体位于所述第一玻璃墙体远离洪水的一侧,所述第二玻璃墙体与所述第一玻璃墙体的板面抵接且相对滑移,所述立柱设置有用于自动升降所述第二玻璃墙体的升降机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防洪水渗漏出第二玻璃墙体的密闭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玻璃墙体用于初步防洪,当洪水达到一定水位高度时,升降机构使得第二玻璃墙体上升,起到进一步的防洪作用;密闭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水渗漏出第二玻璃墙体的情况发生,当水位正常无需防洪时,第二玻璃墙体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下降复位,密闭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水渗漏出第二玻璃墙体的情况发生;该自动升降钢化玻璃防洪墙能够根据洪水水位进行升降,进行进一步防洪的同时,兼顾了平时居民亲水休闲需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内部中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玻璃墙体顶端的升降杆、设置在所述立柱内部的用于驱动升降杆升降的驱动件,以及用于控制驱动件启闭的控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组件控制驱动件的启闭,驱动件驱动升降杆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与升降杆固定连接的第二玻璃墙体上升或下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立柱内部的防水电缸,所述防水电缸的活塞杆竖直朝上设置,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组件控制防水电缸启闭,从而实现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实现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升降杆升降,带动与升降杆固定连接的第二玻璃墙体的上升或下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在立柱上的水位传感器,以及与水位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位于洪水的警戒水位高度处,所述控制器与防水电缸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洪水水位到达警戒水位高度,水位传感器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当洪水水位低于警戒水位高度,水位传感器发出第二触发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控制防水电缸驱动升降杆上升;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控制防水电缸驱动升降杆下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挡板,其中一块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立柱靠近洪水的一侧;所述挡板和所述立柱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钢化玻璃墙体位于两所述挡板之间,位于洪水侧的挡板靠近第一玻璃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橡胶防水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洪水侧的挡板靠近第一玻璃墙体的一侧设置的橡胶防水垫能够增强第一玻璃墙体与挡板之间的密封性,减少洪水渗透第一玻璃墙体周侧缝隙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闭件包括滑移连接在远离洪水侧的所述挡板上的密闭板,所述密闭板的相对两侧朝向所述第二玻璃墙体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玻璃墙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闭板与挡板、第二玻璃墙体形成一个较为密闭的实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水渗漏出第二玻璃墙体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远离洪水侧的所述挡板靠近第二玻璃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橡胶防水垫,所述第二玻璃墙体的一侧板面与橡胶防水垫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远离洪水侧的挡板与第二玻璃墙体之间设置的橡胶防水垫能够减少供水通过第二玻璃墙体周侧的缝隙渗漏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梁,所述底梁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一玻璃墙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梁顶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梁固定安装在地面上,能够提供立柱和第一玻璃墙体较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梁远离洪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能够增强底梁与地面之间的支撑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玻璃墙体用于初步防洪,当洪水达到一定水位高度时,升降机构使得第二玻璃墙体上升,起到进一步的防洪作用;密闭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水渗漏出第二玻璃墙体的情况发生,当水位正常无需防洪时,第二玻璃墙体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下降复位,密闭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水渗漏出第二玻璃墙体的情况发生;该自动升降钢化玻璃防洪墙能够根据洪水水位进行升降,进行进一步防洪的同时,兼顾了平时居民亲水休闲需要;

2、当洪水水位到达警戒水位高度,水位传感器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当洪水水位低于警戒水位高度,水位传感器发出第二触发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控制防水电缸驱动升降杆上升;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控制防水电缸驱动升降杆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洪水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板和密闭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柱的部分剖视图的图。

附图标记:1、立柱;2、钢化玻璃墙体;21、第一玻璃墙体;22、第二玻璃墙体;3、底梁;31、加强筋;4、挡板;5、升降杆;6、防水电缸;7、密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动升降钢化玻璃防洪墙,参照图1和图2,包括多个立柱1和设置在相邻两立柱1之间的钢化玻璃墙体2,立柱1横截面呈矩形,钢化玻璃墙体2包括第一玻璃墙体21和第二玻璃墙体22,第一玻璃墙体21和第二玻璃墙体22均呈矩形板状,且尺寸一致;第一玻璃墙体21的相对两侧与立柱1固定连接,第二玻璃墙体22位于第一玻璃墙体21远离洪水的一侧,第二玻璃墙体22与第一玻璃墙体21的板面抵接且相对滑移,立柱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梁3,底梁3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第一玻璃墙板的底部与底梁3顶部固定连接,为增强底梁3与地面之间的支撑稳固性,底梁3远离洪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加强筋31。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挡板4,其中一块挡板4位于立柱1靠近洪水的一侧;挡板4和立柱1相互垂直设置,钢化玻璃墙体2位于两挡板4之间,位于洪水侧的挡板4靠近第一玻璃墙体21的一侧设置有橡胶防水垫,橡胶防水垫能够增强第一玻璃墙体21与挡板4之间的密封性,减少洪水渗透第一玻璃墙体21周侧缝隙的情况发生。远离洪水侧的挡板4靠近第二玻璃墙体22的一侧设置有橡胶防水垫,第二玻璃墙体22的一侧板面与橡胶防水垫抵接,远离洪水侧的挡板4与第二玻璃墙体22之间设置的橡胶防水垫能够减少供水通过第二玻璃墙体22周侧的缝隙渗漏的情况发生。

立柱1内部中空,立柱1设置有用于自动升降第二玻璃墙体22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玻璃墙体22顶端的升降杆5、设置在立柱1内部的用于驱动升降杆5升降的驱动件,以及用于控制驱动件启闭的控制组件。驱动件包括设置在立柱1内部的防水电缸6(结合图4),防水电缸6的活塞杆竖直朝上设置,活塞杆与升降杆5固定连接。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在立柱1上的水位传感器,以及与水位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水位传感器位于洪水的警戒水位高度处,控制器与防水电缸6电连接,当洪水水位到达警戒水位高度,水位传感器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当洪水水位低于警戒水位高度,水位传感器发出第二触发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控制防水电缸6驱动升降杆5上升;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控制防水电缸6驱动升降杆5下降。

参照图3,立柱1上设置有防洪水渗漏出第二玻璃墙体22的密闭件,密闭件包括滑移连接在远离洪水侧的挡板4上的密闭板7,密闭板7的相对两侧朝向第二玻璃墙体22延伸并与第二玻璃墙体22固定连接,密闭板7与挡板4、第二玻璃墙体22形成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水渗漏出第二玻璃墙体22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一玻璃墙体21用于初步防洪,当洪水水位到达警戒水位高度,水位传感器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当洪水水位低于警戒水位高度,水位传感器发出第二触发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控制防水电缸6驱动升降杆5上升;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控制防水电缸6驱动升降杆5下降,从而实现根据洪水水位带动与升降杆5固定连接的第二玻璃墙体22上升或下降;密闭板7与挡板4、第二玻璃墙体22形成一个较为密闭的实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水渗漏出第二玻璃墙体22的情况发生,该自动升降钢化玻璃防洪墙能够根据洪水水位进行升降,进行进一步防洪的同时,兼顾了平时居民亲水休闲需要。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