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3838发布日期:2021-07-27 13:5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多级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多级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己有基坑工程竖向支护结构由于稳定控制和变形控制要求,使得悬臂支护高度有限,在基坑开挖达到一定深度时,不得不大量使用支撑支护,支护的安装和拆除一方面增加了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施工工期。在遇到地下室环形车道、车道出入口、地下室层数变化、中心岛开挖等情况下,基坑开挖深度存在分阶变化,如按传统方法,支护难度较大或支护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级支护结构,以解决支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级支护结构,包括第一级支护单元、第二级支护单元和斜撑,所述斜撑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钢管结构,所述斜撑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级支护单元和第二级支护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级支护单元包括一根第一级支护桩,所述第二级支护单元包括一根第二级支护桩。

可选地,所述第一级支护单元包括两根第一级支护桩,两根第一级支护桩采用第一级连梁连接,所述第二级支护单元包括两根第二级支护桩,两根所述第二级支护桩采用第二级连梁连接;所述斜撑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级支护桩和第二级支护桩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级支护桩和第二级支护桩均包括桩体和冠梁,所述冠梁设置在桩体上端。

可选地,所述桩体内部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横槽,所述横槽内滑动设有横杆,中空腔体中能够插入填充柱,填充柱的底部设有第一楔面,横杆上设有与第一楔面配合的第二楔面。

可选地,所述横杆上竖直设有若干锯齿。

可选地,所述横杆上设有若干凹槽,凹槽位于相邻两个锯齿之间。

可选地,所述凹槽中竖直滑动设有滑板。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设有两级支护,可以增大悬臂、无支撑或少支撑支护开挖深度,从而节约造价和工期,减少工程浪费,同时通过设置桩顶斜撑,增加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减少位移变形,达到经济、安全、环保的目的。

2、本方案中的桩体内设有中空腔体、横杆和填充柱,当填充柱向中空腔体中移动时能够将横杆顶出,横杆插入到周边的泥土中能够提高桩体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桩体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桩体1、横杆2、填充柱3、冠梁4、中空腔体5、第一级支护桩6、第一级连梁7、斜撑8、第二级支护桩9、第二级连梁10、锯齿11、凹槽12、滑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多级支护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第一级支护单元、第二级支护单元和斜撑8。第一级支护单元包括两根第一级支护桩6,两根第一级支护桩6之间采用第一级连梁7固定连接,第二级支护单元包括两根第二级支护桩9,两根第二级支护桩9之间采用第二级连梁10固定连接。斜撑8采用混凝土结构,斜撑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级支护桩6和第二级支护桩9固定连接。

第一级支护桩6和第二级支护桩9均包括桩体1和冠梁4,冠梁4固定设置在桩体1上端。桩体1内部形成有中空腔体5,中空腔体5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若干横槽,横槽内滑动设有横杆2。中空腔体5中能够插入填充柱3,填充柱3的底部设有第一楔面,横杆2上设有与第一楔面配合的第二楔面。横杆2上竖直固定设有若干锯齿11。横杆2上设有若干凹槽12,凹槽12位于相邻两个锯齿11之间。凹槽12中竖直滑动设有滑板13。

具体实施时:

步骤一:第一级支护桩6与第二级支护桩9施工,施工时先打入桩体1,然后再将填充柱3打入桩体1中,填充柱3将横杆2顶出,横杆2的锯齿11状能够增加其与泥土的接触面积、提高抗拔性能,凹槽12和滑板13能够使泥土进入凹槽12中,进一步提高其与泥土接触面积;第一支护单元和第二级支护单元之间预留一定平台宽度,待第一级支护桩6、第二级支护桩9达到强度要求后,施工冠梁4、第一级连梁7,同时在冠梁4内预埋支撑钢垫板,钢垫板与冠梁4进行有效锚固。

步骤二:土方开挖至第二级支护单元作业面,施工冠梁4、第二级连梁10,同时设置混凝土斜撑8。

步骤三:第二级支护单元土方开挖,直至开挖至基底并完成地下基础结构施工。

步骤四:基坑与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第一级支护桩6及第二级支护桩9与地下室外墙间用级配土回填。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支护单元、第二级支护单元和斜撑,所述斜撑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钢管结构,所述斜撑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级支护单元和第二级支护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级支护单元包括一根第一级支护桩,所述第二级支护单元包括一根第二级支护桩,所述第一级支护单元包括两根第一级支护桩,两根第一级支护桩采用第一级连梁连接,所述第二级支护单元包括两根第二级支护桩,两根所述第二级支护桩采用第二级连梁连接;所述斜撑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级支护桩和第二级支护桩连接,所述第一级支护桩和第二级支护桩均包括桩体和冠梁,所述冠梁设置在桩体上端,所述桩体内部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横槽,所述横槽内滑动设有横杆,中空腔体中能够插入填充柱,填充柱的底部设有第一楔面,横杆上设有与第一楔面配合的第二楔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上竖直设有若干锯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上设有若干凹槽,凹槽位于相邻两个锯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中竖直滑动设有滑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多级支护结构,包括第一级支护单元、第二级支护单元和斜撑,所述斜撑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钢管结构,所述斜撑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级支护单元和第二级支护单元连接,第一级支护单元包括第一级支护桩,第二级支护单元包括两根第二级支护桩,所述第一级支护桩和第二级支护桩均包括桩体和冠梁,所述冠梁设置在桩体上端。所述桩体内部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横槽,所述横槽内滑动设有横杆,中空腔体中能够插入填充柱,填充柱的底部设有第一楔面,横杆上设有与第一楔面配合的第二楔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级支护结构,以解决支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余地华;田野;赖国梁;汪浩;叶建;张晋华;黄心颖;宋志;张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6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