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695发布日期:2021-08-03 13:1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雨综合利用系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造成地面硬化(如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厂等)改变了原地面的水文特性,干预了自然的水文循环。这种干预产生的效果是负面的:大量雨水流失,交通路面频繁积水影响正常生活,雨洪峰值变大加重排水系统负荷,土壤含水量减少,热岛效应及地下水位下降现象加剧等。所以对于大用水量企业,建立具有对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的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行业性质决定了混凝土构件企业一般都处于城市郊区,各种配套设施不健全或者设计容量较小,而企业本身占地面积较大,下雨时,雨水排量较大,很容易造成厂区内涝或者无组织排流现象;混凝土企业本身属于大用水量企业,不论是企业自备井还是使用市政统一供水,都是对可饮用水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且近年来厂区洒扫、冲洗作业频繁,更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与流失,混凝土企业缺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企业在建厂规划时,生产用水水源与生活用水同源。生产用水使用雨水时,生活用水需要绝对的分离。

现有技术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增加建设成本、不增加管理难度和操作难度的情况下,使用简单的管路系统完成生产用水管路与生活用水管路在供水源上的分离。

为此,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和水源分离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储存池和蓄水管道,所述储存池预埋在车间堆场的下方,所述蓄水管道一端连通安装在储存池内,里一段围绕铺设在生产车间的外围收集雨水;所述雨水利用系统包括过滤池和蓄水罐,所述过滤池通过抽水管道与储存池连通在一起,所述抽水管道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蓄水罐一端通过加压管道与过滤池连通在一起,所述加压管道上设置有加压泵,所述蓄水罐另一端通过连通管道连接在生产车间内的用于生产的用水管路上,所述连通管道上位于生产车间外设置有第一水阀,所述连通管道上位于生产车间内设置有第二水阀;所述用水管路另一端通过供水管道连接在水源分离系统内。

工作时:当遇到雨天时公司大部分建构筑物屋顶上的雨水将会通过房屋的落水管流入预埋的蓄水管道,最后统一汇集至预埋在车间堆场下方的储存池内储存起来;当启用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时,用抽水泵将储存池中储存的雨水通过抽水管道打入设置在地面上的的过滤池中,然后用加压泵将经过滤池过滤过的雨水打入蓄水罐中,再通过连通管道将雨水送入生产的用水管路内,为各个车间的正常生产提供生产作业以及洒扫、冲洗用水,从而达到雨水综合利用的目的;通过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可减轻公司自来水的供水压力及用水成本,缓解城市排水管网在雨季的排流压力,还有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意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源分离系统包括水塔和单向止回阀,所述单向止回阀设置在供水管道上,所述供水管道另一端连通在水塔内,所述水塔与供水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三水阀,便于控制和分离供水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水塔另一端连接有水路管网,所述水塔与水路管网之间设置有第四水阀,便于控制水塔的进水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过滤网,便于将收集的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掉,防止雨水中的杂质将管道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池内部两端设置有卡槽,所述过滤网外设置有网框,所述网框活动卡装在卡槽内,便于安装和拆卸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池上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通过铰链密封安装在过滤池的侧面,便于更换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储存池的容积为400-500立方米,便于蓄存足够多的日用雨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蓄水罐的容积为10-20立方米,便于日常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结构设置巧妙且布置合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可减轻公司自来水的供水压力及用水成本,缓解城市排水管网在雨季的排流压力,还有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意义。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计的水源分离系统包括水塔和单向止回阀,所述单向止回阀设置在供水管道上,所述供水管道另一端连通在水塔内,所述水塔与供水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三水阀,便于控制和分离供水源。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计的过滤池内设置有过滤网,便于将收集的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掉,防止雨水中的杂质将管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中过滤池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中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存池;2、抽水泵;3、抽水管道;4、过滤池;5、检修门;6、铰链;7、加压泵;8、加压管道;9、蓄水罐;10、第一水阀;11、生产车间;12、用水管路;13、供水管道;14、第四水阀;15、水路管网;16、水塔;17、第三水阀;18、单向止回阀;19、第二水阀;20、连通管道;21、蓄水管道;22、卡槽;23、过滤网;24、网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适用于大用水量企业的降雨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和水源分离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储存池1和蓄水管道21,所述储存池1预埋在车间堆场的下方,所述蓄水管道21一端连通安装在储存池1内,里一段围绕铺设在生产车间11的外围收集雨水;所述雨水利用系统包括过滤池4和蓄水罐9,所述过滤池4通过抽水管道3与储存池1连通在一起,所述抽水管道3上设置有抽水泵2;所述蓄水罐9一端通过加压管道8与过滤池4连通在一起,所述加压管道8上设置有加压泵7,所述蓄水罐9另一端通过连通管道20连接在生产车间11内的用于生产的用水管路12上,所述连通管道20上位于生产车间11外设置有第一水阀10,所述连通管道20上位于生产车间11内设置有第二水阀19;所述用水管路12另一端通过供水管道13连接在水源分离系统内;所述水源分离系统包括水塔16和单向止回阀18,所述单向止回阀18设置在供水管道13上,所述供水管道13另一端连通在水塔16内,所述水塔16与供水管道13之间设置有第三水阀17,便于控制和分离供水源;所述水塔16另一端连接有水路管网15,所述水塔16与水路管网15之间设置有第四水阀14,便于控制水塔16的进水量;所述过滤池4内设置有过滤网23,便于将收集的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掉,防止雨水中的杂质将管道堵塞;所述过滤池4内部两端设置有卡槽22,所述过滤网23外设置有网框24,所述网框24活动卡装在卡槽22内,便于安装和拆卸过滤网23;所述过滤池4上设置有检修门5,所述检修门5通过铰链6密封安装在过滤池4的侧面,便于更换过滤网23;所述储存池1的容积为400-500立方米,便于蓄存足够多的日用雨水;所述蓄水罐9的容积为10-20立方米,便于日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遇到雨天时公司大部分建构筑物屋顶上的雨水将会通过房屋的落水管流入预埋的蓄水管道21,最后统一汇集至预埋在车间堆场下方的储存池1内储存起来;当启用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时,用抽水泵2将储存池1中储存的雨水通过抽水管道3打入设置在地面上的的过滤池4中,然后用加压泵7将经过滤池4过滤过的雨水打入蓄水罐9中,再通过连通管道20将雨水送入生产的用水管路12内,为各个车间的正常生产提供生产作业以及洒扫、冲洗用水,从而达到雨水综合利用的目的;其中水源分离系统工作原理为:当使用收集的雨水作为生产用水时,先关闭第三水阀17和第四水阀14,再依次打开第一水阀10和第二水阀19。此时生产用水的管路流向是蓄水罐9内雨水通过连通管道20流向生产车间11,当雨水流至单向止回阀18时,受到单向止回阀18的阻挡,流向改变;当收集的雨水使用完毕时,应当启用市政供水系统,首先依次关闭第一水阀10和第二水阀19,再依次打开第三水阀17和第四水阀14;此时生产用水的流向是水塔16中的水通过单向止回阀18流向生产车间11,为生产车间11供水;通过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可减轻公司自来水的供水压力及用水成本,缓解城市排水管网在雨季的排流压力,还有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意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