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池新增池壁的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698发布日期:2021-08-03 13:1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水池新增池壁的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水池土建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水池新增池壁的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淡水资源缺乏,水体污染和生态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蓄水池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节水系统,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短缺,解决了城市防洪和排水问题。

蓄水池根据地形和土质条件可以修建在地上或地下,即分为开敝式和封闭式两大类,按形状特点又可分为圆形和矩形两种,因建筑材料不同又可分为:砖池、浆砌石池、混凝土池等。蓄水池布置原则和水窖基本相同。

目前,为了适应不同功能需求、实现蓄水池的分区管理,需要在已建成的大型蓄水池内新增钢筋混凝土池壁来对蓄水池进行分区。但是现有蓄水池的底板厚度不足,新增池壁若与现有底板直接锚固,锚固钢筋的直径足够大才能满足连接强度,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水池新增池壁的锚固结构,通过设置的连接台将新增池壁以承插的方式与现有底板锚固,可以减小锚固钢筋的直径,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水池新增池壁的锚固结构,包括:

连接台,具有被混凝土包覆的第一钢筋框架;及

新增池壁,具有被混凝土包覆的第二钢筋框架;

其中,所述第一钢筋框架通过插筋与蓄水池现有底板的植筋相连接,所述第二钢筋框架插入所述第一钢筋框架内部且其下端与所述现有底板顶面接触。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与所述新增池壁的接触面凿毛且开设有凹槽。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深30mm。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框架包括多根并列设置且呈倒u型结构的第一受力主筋及多根纵向设置的第二受力主筋,所述第二受力主筋成对地穿插于所述第一受力主筋内且与所述第一受力主筋两侧相连接。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框架还包括多根横向设置的第一拉筋,所述第二受力主筋通过所述第一拉筋与所述第一受力主筋相连接。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筋上下平行设有四根。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钢筋框架包括多件倒“丌”字型结构筋及两对纵向设置的第三受力主筋,所述第三受力主筋位于所述第一钢筋框架内部且成对地与所述倒“丌”字型结构筋相连接。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丌”字型结构筋包括两根竖向平行设置的第四受力主筋及横向设置的底筋,所述第四受力主筋与所述底筋焊接构成倒“丌”字型结构;所述第三受力主筋上下各一对分别与所述第四受力主筋相连接;所述底筋与所述现有底板顶面接触,所述第四受力主筋上端向上延伸出所述第一钢筋框架被混凝土包覆后形成新增池壁。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方的一对第三受力主筋通过呈倒u型结构的第二拉筋与所有的第二受力主筋串联连接。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台的高度不小于10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连接台将新增池壁以承插的方式与现有底板锚固,在相同受力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小锚固钢筋的直径,降低了成本;

2、通过第一拉筋将第一受力主筋两侧连接起来,然后第二受力主筋成对地连接在第一拉筋上,能够增加连接台的自身强度;

3、通过呈倒u型结构的第二拉筋将上方的一对第三受力主筋与所有的第二受力主筋串联连接起来,有效增加了连接台与新增池壁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池新增池壁的锚固结构,包括:

连接台200,具有被混凝土包覆的第一钢筋框架210;及

新增池壁300,具有被混凝土包覆的第二钢筋框架310;

其中,第一钢筋框架210通过插筋220与蓄水池现有底板100的植筋110相连接,第二钢筋框架310插入第一钢筋框架210内部且其下端与现有底板100顶面接触。

施工时,将蓄水池现有底板100需要新增池壁的地方打孔,找到之前的植筋110,接着埋入插筋220使之与植筋110相连接,并将底板100与新增池壁的接触面凿毛、开设30mm深的凹槽,之后制作第一钢筋框架210使其与插筋220连接上,然后将第二钢筋框架310插入第一钢筋框架210内部并使其下端搁在凿毛的底板100凹槽内,最后在外围砌筑钢膜、浇注混凝土,充斥和填满第一钢筋框架210与第二钢筋框架310之间的空隙,待凝固后成为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通过设置的连接台200将新增池壁300以承插的方式与现有底板100锚固,在相同受力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小锚固钢筋的直径,降低了成本。

第一钢筋框架210包括多根并列设置且呈倒u型结构的第一受力主筋211及多根纵向设置的第二受力主筋212(在图中以圆点表示),第二受力主筋212成对地穿插于第一受力主筋211内且与第一受力主筋211两侧相连接。

为了增加连接台200的自身强度,第一钢筋框架210还包括多根横向设置的第一拉筋213,第二受力主筋212通过第一拉筋213与第一受力主筋211相连接。具体地,第一拉筋213将第一受力主筋211两侧连接起来,第二受力主筋212成对地连接在第一拉筋21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拉筋213上下平行设有四根。

如图所示,第二钢筋框架310(图中双点划线表示的部分)包括多件倒“丌”字型结构筋及两对纵向设置的第三受力主筋311(在图中以空心方点表示),第三受力主筋311位于第一钢筋框架210内部且成对地与倒“丌”字型结构筋相连接。即多件倒“丌”字型结构筋通过第三受力主筋311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连接强度。

倒“丌”字型结构筋包括两根竖向平行设置的第四受力主筋312及横向设置的底筋313,第四受力主筋312与底筋313焊接构成倒“丌”字型结构;第三受力主筋311上下各一对分别与第四受力主筋312相连接;底筋313与现有底板100顶面接触,第四受力主筋312上端向上延伸出第一钢筋框架210被混凝土包覆后形成新增池壁300。

为了增加连接台200与新增池壁300之间的连接强度,上方的一对第三受力主筋311通过呈倒u型结构的第二拉筋230与所有的第二受力主筋212串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台200的高度h不小于1000mm。具体地,连接台200的高度可以根据上部新增池壁300中受力筋(即第三受力主筋311、第四受力主筋312)的直径确定,第二钢筋框架310中钢筋(即第一受力主筋211、第二受力主筋212、第一拉筋213、插筋220、第二拉筋230等)的直径大小需要按照具体工程的水体压力来计算确定。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