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3009发布日期:2021-08-31 14:0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程采用的桩基均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结构,是目前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节约木材和钢材、经久耐用、造价低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已广泛使用于水工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桥梁的基础工程领域,其桩基结构主要是以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芯插入水泥搅拌桩内,依靠水泥搅拌桩的夹持力使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芯更稳固。

目前应用的组合桩虽能承受较大的压应力,但是桩体通常体积较大,难以打入地下,整体强度差,牢固性不足,桩体容易出现晃动和位移或使地面隆起导致桩上浮,影响桩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解决桩体通常体积较大,难以打入地下,整体强度差,牢固性不足,桩体容易出现晃动和位移或使地面隆起导致桩上浮,影响桩的承载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包括空心钢管,所述空心钢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内芯,所述空心钢管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多个钢柱,所述空心钢管的下端设有实心钢锥,且所述钢柱下端突出所述实心钢锥的下端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空心钢管的外侧壁上包覆有混凝土保护层,且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钢柱的直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空心钢管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嵌入在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内的t形凸起,且所述t形凸起的竖直部与所述空心钢管的外侧壁焊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空心钢管的上端设有有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台。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钢柱的上端突出所述空心钢管的上端外并于所述锥台的锥形面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空心钢管的内侧壁上交错焊接有多个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空心钢管外焊接多个钢柱,且所述钢柱下端突出所述实心钢锥的下端外,使钢柱的下部与实心钢锥之间具有间隙,利用钢柱以及实心钢锥方便组合桩打入地下,同时使组合桩整体与土地固定更加牢靠,承载力更好,柱体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晃动和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心钢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心钢管,2-混凝土内芯,3-钢柱,4-实心钢锥,5-混凝土保护层,6-t形凸起,7-锥台,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包括空心钢管1,所述空心钢管1内填充有混凝土内芯2,所述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多个钢柱3,所述空心钢管1的下端设有实心钢锥4,且所述钢柱3下端突出所述实心钢锥4的下端外。



本技术:
通过在空心钢管外焊接多个钢柱3,且所述钢柱3下端突出所述实心钢锥4的下端外,使钢柱3的下部与实心钢锥4之间具有间隙,利用钢柱3以及实心钢锥4方便组合桩打入地下,同时使组合桩整体与土地固定更加牢靠,承载力更好,柱体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晃动和位移。

具体的,钢柱的下端一体成型有锥形体;

实心钢锥的外表面设有螺旋形的凸棱,以方便实心钢锥4更好的打入地下,提高打桩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所述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上包覆有混凝土保护层5,且所述混凝土保护层5的厚度小于所述钢柱3的直径。

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上设置的混凝土保护层5,有效保护空心钢管1以降低环境对空心钢管的侵蚀,同时保护钢柱3与空心钢管1的焊接部,确保钢柱3与空心钢管1之间的连接稳定。

所述混凝土保护层5的厚度小于所述钢柱3的直径,确保柱体与土地的接触面,确保柱体固定牢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所述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嵌入在所述混凝土保护层5内的t形凸起6,且所述t形凸起6的竖直部与所述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焊接固定。

设置的t形凸起6有利于提高混凝土保护层的强度,并保证与所述空心钢柱1之间的结合的紧密度,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受外部冲击时的完好性。

具体的,所述t形凸起6的竖直部一端与所述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焊接固定,t形凸起6的竖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t形凸起6的水平部一体成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所述空心钢管1的上端设有有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台7。

设置的锥台7扩宽主体上端面的面积,有利于进行打桩作业,提高打桩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锥台7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采用纯钢材构成。

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与混凝土内芯2一起浇筑成型;

在采用纯钢材构成时,锥台7的下端与空心钢管1焊接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所述钢柱3的上端突出所述空心钢管1的上端外并于所述锥台7的锥形面固定连接。

钢柱3的上端突出所述空心钢管1的上端外并于所述锥台7的锥形面固定连接,有利于提高柱体的强度,使柱体的承载力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所述空心钢管1的内侧壁上交错焊接有多个加强筋8。

空心钢管1的内侧壁上交错焊接有多个加强筋8可提高空心钢管1的强度,同时也能提高混凝土内芯的强度,使柱体的承载力更好。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多个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钢管(1),所述空心钢管(1)内浇筑有混凝土内芯(2),所述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多个钢柱(3),所述空心钢管(1)的下端设有实心钢锥(4),且所述钢柱(3)下端突出所述实心钢锥(4)的下端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上包覆有混凝土保护层(5),且所述混凝土保护层(5)的厚度小于所述钢柱(3)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嵌入在所述混凝土保护层(5)内的t形凸起(6),且所述t形凸起(6)的竖直部与所述空心钢管(1)的外侧壁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钢管(1)的上端设有有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台(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3)的上端突出所述空心钢管(1)的上端外并于所述锥台(7)的锥形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钢管(1)的内侧壁上交错焊接有多个加强筋(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桩,包括空心钢管,空心钢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内芯,空心钢管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多个钢柱,空心钢管的下端设有实心钢锥,且钢柱下端突出实心钢锥的下端外,通过在空心钢管外焊接多个钢柱,且钢柱下端突出实心钢锥的下端外,使钢柱的下部与实心钢锥之间具有间隙,利用钢柱以及实心钢锥方便组合桩打入地下,同时使组合桩整体与土地固定更加牢靠,承载力更好,柱体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晃动和位移。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高战红;危金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长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