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二次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2874发布日期:2021-08-03 14:2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二次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供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二次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二次供水是指“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高层建筑生活用水的加压输送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水泵机组输水的电耗是构成供水能耗的主要部分,也是建筑给水系统节能的重点研究对象。水泵机组耗能的大小与输水量、输水高度、给水方式、水泵选型、水压损失有关,从这方面来说,节水就意味着节能。

现有的供水系统为了保证用水能力,一般采用大功率或超大功率水泵来供水,但是每一个供水系统不可能时刻都需要满负荷供水,也有很多时候用水很少,这个时候用水同样要启动大功率或超大功率水泵,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提高了供水成本。

然,如何将二次供水与物联网相结合,使得根据建筑住户的日平均用水时间为住户进行供水管理并将建筑住户的生活用水进行收集、循环过滤并杂质粉碎后,为住户提供卫生供水,从而进行节水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二次供水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二次供水系统,包括供水计算单元、收集循环单元、辅助供水单元、建筑控制单元以及远距离通信单元;

所述供水计算单元包括第一水流量传感器、供水记录模块以及第一供水泵组,所述第一水流量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位置并与所在建筑的供水记录模块连接;所述供水记录模块分别与所在建筑的所有水流量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供水泵组由若干第一水泵支路并联而成,每个第一水泵支路由电动开关阀以及水泵连接组成,每个第一水泵支路的进水口与建筑的供水总管道连接,每个第一水泵支路的出水口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泵支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水泵组的储水压力并形成出水压压力检测点;

所述收集循环单元包括第二水流量传感器、第一分流管道、分流开关阀、储水沉淀池、水循环过滤器以及杂质临储仓,所述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建筑住户的非卫生排水分支管道位置;所述第一分流管道分别与建筑住户的非卫生排水分支管道以及储水沉淀池连接;所述分流开关阀设置于第一分流管道与非卫生排水分支管道连接区域;所述储水沉淀池设置于建筑底端;所述水循环过滤器设置于储水沉淀池外部并分别与储水沉淀池以及杂质临储仓连接;所述杂质临储仓设置于建筑底端并与水循环过滤器连接;

所述辅助供水单元包括第二分流管道、过滤网粉碎机、第二供水泵组、节流供水管道以及节流开关阀,所述第二分流管道分别与水循环过滤器以及过滤网粉碎机连接;所述过滤网粉碎机分别与第二分流管道以及第二供水泵组连接并在进水口位置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二供水泵组由若干第二水泵支路并联而成,每个第二水泵支路由电动开关阀以及水泵连接组成,每个第二水泵支路的进水口与过滤网粉碎机出水口连接,每个第二水泵支路的出水口与建筑住户的节流供水管道连接;所述节流供水管道分别与第二水泵支路以及建筑住户的卫生供水管道连接;所述节流开关阀设置于节流供水管道与建筑住户的卫生供水管道连接区域;

所述建筑控制单元包括区域处理器、连接模块以及供水处理软件,所述连接模块分别与所在建筑区域的第一水流量传感器、供水记录模块、第一供水泵组、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分流开关阀、水循环过滤器、过滤网粉碎机、第二供水泵组、节流开关阀、区域处理器以及远距离通信单元连接;所述供水处理软件由数据解析软件以及供水调控软件组成,数据解析软件用于解析并储存数据包;所述供水调控软件通过综合分析管道结构、压力、流量以及住户的日平均用水时间制定相应的供水方案;

所述远距离通信单元包括数据转换模块、处理芯片以及无线射频发送与接收模块并分别与连接模块以及建筑供水管理部门无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供水泵组包含的第一水泵支路数量与建筑的户数一致;所述第二供水泵组包含的第二水泵支路数量与节流供水管道数量一致;所述节流供水管道的数量与建筑各个住户房屋内部存在的供水分支管道数量一致,且建筑各个住户房屋内部存在的供水分支管道均规划有对应用途的编号并记录于区域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节能控制单元,所述节能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水流量传感器、节能分流管道、节能管道以及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三水流量传感器设置于热水器进水口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连接并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节能分流管道的进水口与节能管道以及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连接,出水口与水龙头的热进水口连接;所述节能管道与建筑住户的所有节能分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设置于节能管道与水龙头热进水口的连接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节能控制单元还包括净水临存仓、节能增压泵以及净水分流管道,所述净水临存仓仓设置于建筑住户的房屋内部并与节能管道连接;所述节能增压泵分别与净水临存仓以及净水分流管道连接并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净水分流管道与建筑住户的所有非饮用供水分支管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节能控制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开关阀,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建筑住户的各个水龙头热进水口与节能分流管道的连接区域并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于水龙头冷进水口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的连接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增压识别单元,所述增压识别单元包括第四水流量传感器、辅助增压泵以及增压辅助管道,所述第四水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洗浴水龙头的热进水口位置并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辅助增压泵设置有预设数量的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连接,第二进水口与建筑的供水总管道连接,出水口与增压辅助管道连接,且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增压辅助管道分别与辅助增压泵以及洗浴水龙头的冷进水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增压识别单元还包括起泡器,所述起泡器设置于增压辅助管道与洗浴水龙头的冷进水口连接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当远距离通信单元接收到建筑供水管理部门发送的节水信号后,由所述远距离通信单元通过连接模块将节水信号传输给区域处理器,并由所述区域处理器向连接的第二水流量传感器以及分流开关阀发送分流储水信号,然后由所述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实时获取连接的管道的水流量信息并在识别到管道存在水流后,将开启信号转发给对应的分流开关阀,然后由所述分流开关阀将第一分流管道开启并向区域处理器反馈排水储存信号,所述区域处理器根据排水储存信号向连接的循环过滤器、过滤网粉碎机、第二供水泵组以及分流开关阀反馈过滤供给信号,然后由所述循环过滤器实时为储水沉淀池内的液体进行循环过滤并将杂质分离导入至连接的杂质存储仓,然后由过滤网粉碎机实时将第二分流管道导入的液体过滤粉碎并导入至第二供水泵组,然后在经过节流开关阀将节流供水管道开启并由第二供水泵组将液体通过节流供水管道导入至建筑住户的卫生供水管道位置;所述区域处理器通过供水记录模块记录每户的水流量信息计算建筑各个住户的日平均用水时间并在每日抵达日平均用水时间时向对应的第一供水泵组发送增压供水信号,然后由第一供水泵组根据增压供水信号为对应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增压供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区域处理器接收到节水信号后,由所述区域处理器向连接的第三水流量传感器、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温度传感器以及节能增压泵发送节水临存信号,并由所述第三水流量传感器实时获取热水器进水口的水流信息并在获取到水流信息后,向对应的第一开关阀以及温度传感器转发开启信号,然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启动实时获取所在节能分流管道的水温信息并同时由所述第一开关阀将节能管道开启,实时将节能分流管道内低于预设温度的液体引导至净水临存仓,且同时由与第一开关阀对应的第二开关阀将水龙头的冷进水口关闭并当所述第一开关阀将节能管道关闭后,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将水龙头的冷进水口开启;然后由节能增压泵将所述净水临存仓存储的液体通过净水分流管道引导至建筑住户的非饮用供水分支管道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区域处理器接收到节水信号后,由所述区域处理器向连接的第四水流量传感器以及辅助增压泵发送洗浴供水信号,然后由第四水流量传感器实时获取洗浴水龙头的热进水口水流信息并在获取到水流信息后,向对应的辅助增压泵以及起泡器转发开启信号,并由所述辅助增压泵将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以及建筑的供水总管道内的液体增压供给至连接的增压辅助管道。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智能二次供水系统启动且接收到节水信号后,通过第一分流管道实时收集建筑住户的非卫生用水并将收集的非卫生用水导入至储水沉淀池内,以通过循环过滤器将储水沉淀池内的液体进行循环过滤并将杂质分离至杂质临储仓,然后通过第二分流管道将过滤的液体导入至过滤网粉碎机进行杂质粉碎并通过第二供水泵组将杂质粉碎后的液体通过节流供水管道导入至建筑住户的卫生供水管道内;同时实时记录建筑各个住户的日用水信息并计算出日平均用水时间,每当处于建筑住户的日平均用水时间后,利用第一供水泵组为该建筑住户进行增压供水。

2.当识别到住户有使用热水需求后,利用第一开关阀以及第二开关阀将对应水龙头的进水口临时阻断并利用节能管道收集提供热水的管道内残留的冷水,当水龙头的热进水口对应的管道内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后,利用第一开关阀以及第二开关阀将对应水龙头的进水口开启并将节能管道关闭;收集的冷水导入至净水临存仓并通过节能增压泵以及净水分流管道导入至建筑住户的所有非饮用供水分支管道内。

3.当识别到淋浴水龙头开启后,利用辅助增压泵以及增压辅助管道为淋浴水龙头的冷进水口进行增压供水。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第一供水泵组的连接关系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储水沉淀池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水循环过滤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建筑控制单元的连接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建筑控制单元的内部模块图;

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远距离通信单元的内部模块图;

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水龙头的连接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洗浴水龙头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不可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设置于……之上”、“设置于……上方”、“设置于……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设置于……上方”可以包括“设置于……上方”和“设置于……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实施例一

参考图1-6所示。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二次供水系统,包括供水计算单元、收集循环单元、辅助供水单元、建筑控制单元以及远距离通信单元。

所述供水计算单元包括第一水流量传感器、供水记录模块以及第一供水泵组,所述第一水流量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位置并与所在建筑的供水记录模块连接;所述供水记录模块分别与所在建筑的所有水流量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供水泵组由若干第一水泵支路并联而成,每个第一水泵支路由电动开关阀以及水泵连接组成,每个第一水泵支路的进水口与建筑的供水总管道连接,每个第一水泵支路的出水口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泵支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水泵组的储水压力并形成出水压压力检测点。

其中,每个第一水流传感器实时将获取到的建筑住户日用水时间、用水流量信息传输至供水记录模块,由供水记录模块记录每户的日用水信息并由区域处理器根据供水记录模块记录的日用水信息计算每户的日平均用水时间以及日平均用水流量,从而每当抵达日平均用水时间后,控制对应住户的第一水泵支路启动为住户增压供水,即将该住户的第一水泵支路的功率调整至满负荷;非日平均用水时间时,处于低功率运行状态,以保证用户能够用水;其中低功率由建筑供水管理部门设定。

所述收集循环单元包括第二水流量传感器、第一分流管道、分流开关阀、储水沉淀池、水循环过滤器以及杂质临储仓,所述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建筑住户的非卫生排水分支管道位置;所述第一分流管道分别与建筑住户的非卫生排水分支管道以及储水沉淀池连接;所述分流开关阀设置于第一分流管道与非卫生排水分支管道连接区域;所述储水沉淀池设置于建筑底端;所述水循环过滤器设置于储水沉淀池外部并分别与储水沉淀池以及杂质临储仓连接;所述杂质临储仓设置于建筑底端并与水循环过滤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水流量传感器用于获取非卫生排水分支管道的水流量,以识别住户是否有使用水后,将水排放;其中所述非卫生是指非厕所用水以及非清洁用水,包括但不仅限于厨房用水、洗手用水、沐浴用水以及衣物清洁用水,根据排水分支管道的编号识别水的用途,例如厨房的排水分支管道排放的水识别该水为厨房用水;所述第一分流管道数量与建筑各户的所有非卫生排水分支管道数量一致,以将每户非卫生排水分支管道的排放的液体导入至储水沉淀池;所述分流开关阀用于开关第一分流管道;所述储水沉淀池数量与建筑数量对应,若建筑为超过20层则每个建筑设置两个储水沉淀池,即最底部设置一,中间设置一,若建筑为超过30层则每个建筑设置三个储水沉淀池,以此类推;所述水循环过滤器实时将储水沉淀池内的液体进行循环过滤并将液体内的杂质导入至杂质临储仓,杂质临储仓每隔设定的时间由清理人员进行清理;所述杂质临储仓用于实时存储水循环过滤器过滤的杂质。

所述辅助供水单元包括第二分流管道、过滤网粉碎机、第二供水泵组、节流供水管道以及节流开关阀,所述第二分流管道分别与水循环过滤器以及过滤网粉碎机连接;所述过滤网粉碎机分别与第二分流管道以及第二供水泵组连接并在进水口位置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二供水泵组由若干第二水泵支路并联而成,每个第二水泵支路由电动开关阀以及水泵连接组成,每个第二水泵支路的进水口与过滤网粉碎机出水口连接,每个第二水泵支路的出水口与建筑住户的节流供水管道连接;所述节流供水管道分别与第二水泵支路以及建筑住户的卫生供水管道连接;所述节流开关阀设置于节流供水管道与建筑住户的卫生供水管道连接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分流管道用于将水循环过滤器过滤后的液体导入至过滤网粉碎机,由过滤网粉碎机再次将液体中存在的杂质进行粉碎过滤,且通过过滤网避免将贵重物品等粉碎;所述第二水泵支路数量与建筑每户的所有节流供水管道数量一致,节流供水管道数量与建筑每户的所有卫生供水管道数量一致,所述第二水泵支路以将过滤网粉碎机粉碎过滤后的液体导入至卫生供水管道内,以供住户卫生用水,卫生用水包括但不仅限于厕所用水;所述节流供水管道用于将第二水泵支路供给的液体供给至住户的卫生供水管道内;所述节流开关阀用于开管节流供水管道。

所述建筑控制单元包括区域处理器、连接模块以及供水处理软件,所述连接模块分别与所在建筑区域的第一水流量传感器、供水记录模块、第一供水泵组、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分流开关阀、水循环过滤器、过滤网粉碎机、第二供水泵组、节流开关阀、区域处理器以及远距离通信单元连接;所述供水处理软件由数据解析软件以及供水调控软件组成,数据解析软件用于解析并储存数据包;所述供水调控软件通过综合分析管道结构、压力、流量以及住户的日平均用水时间制定相应的供水方案。

所述远距离通信单元包括数据转换模块、处理芯片以及无线射频发送与接收模块并分别与连接模块以及建筑供水管理部门无线连接。

其中,所述供水分支管道为铺设于建筑住户房屋内部的管道,所述供水分支管道分别与建筑供水总管道以及建筑住户房屋内部的各个用水设备连接;所述供水总管道为设置于建筑内部的供水管道,所述供水总管道分别于建筑所在区域的供水系统以及建筑内各个供水分支管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供水泵组包含的第一水泵支路数量与建筑的户数一致,用于为住户供水;所述第二供水泵组包含的第二水泵支路数量与节流供水管道数量一致,用于为每根节流供水管道供给卫生用水;所述节流供水管道的数量与建筑各个住户房屋内部存在的供水分支管道数量一致,且建筑各个住户房屋内部存在的供水分支管道均规划有对应用途的编号并记录于区域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当远距离通信单元接收到建筑供水管理部门发送的节水信号后,由所述远距离通信单元通过连接模块将节水信号传输给区域处理器,并由所述区域处理器向连接的第二水流量传感器以及分流开关阀发送分流储水信号,然后由所述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实时获取连接的管道的水流量信息并在识别到管道存在水流后,将开启信号转发给对应的分流开关阀,然后由所述分流开关阀将第一分流管道开启并向区域处理器反馈排水储存信号,所述区域处理器根据排水储存信号向连接的循环过滤器、过滤网粉碎机、第二供水泵组以及分流开关阀反馈过滤供给信号,然后由所述循环过滤器实时为储水沉淀池内的液体进行循环过滤并将杂质分离导入至连接的杂质存储仓,然后由过滤网粉碎机实时将第二分流管道导入的液体过滤粉碎并导入至第二供水泵组,然后在经过节流开关阀将节流供水管道开启并由第二供水泵组将液体通过节流供水管道导入至建筑住户的卫生供水管道位置;所述区域处理器通过供水记录模块记录每户的水流量信息计算建筑各个住户的日平均用水时间并在每日抵达日平均用水时间时向对应的第一供水泵组发送增压供水信号,然后由第一供水泵组根据增压供水信号为对应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增压供水。

实施例二

参考图4-7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上一致,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节能控制单元,所述节能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水流量传感器、节能分流管道、节能管道以及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三水流量传感器设置于热水器进水口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连接并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节能分流管道的进水口与节能管道以及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连接,出水口与水龙头的热进水口连接;所述节能管道与建筑住户的所有节能分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设置于节能管道与水龙头热进水口的连接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水流量传感器用于获取热水器的进水流量信息,以供区域处理器识别用户是否有热水需求;所述节能管道用于获取热水管道内部残留的冷水;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开关节能管道;所述节能分流管道数量与建筑每户的冷水水龙头数量一致;所述节能管道数量与节能分流管道数量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节能控制单元还包括净水临存仓、节能增压泵以及净水分流管道,所述净水临存仓仓设置于建筑住户的房屋内部并与节能管道连接;所述节能增压泵分别与净水临存仓以及净水分流管道连接并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净水分流管道与建筑住户的所有非饮用供水分支管道连接。

其中,所述净水临存仓用于存储住户使用热水时,管道内残留的干净的冷水;所述节能增压泵用于将净水临存仓内存储的液体增压供给至净水分流管道,然后由净水分流管道将液体再次导入至建筑住户的所有非饮用供水分支管道内,避免管道残留干净冷水的浪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节能控制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开关阀,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建筑住户的各个水龙头热进水口与节能分流管道的连接区域并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于水龙头冷进水口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的连接区域。

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水龙头热进水口区域的水温度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区域处理器接收到节水信号后,由所述区域处理器向连接的第三水流量传感器、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温度传感器以及节能增压泵发送节水临存信号,并由所述第三水流量传感器实时获取热水器进水口的水流信息并在获取到水流信息后,向对应的第一开关阀以及温度传感器转发开启信号,然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启动实时获取所在节能分流管道的水温信息并同时由所述第一开关阀将节能管道开启,实时将节能分流管道内低于预设温度的液体引导至净水临存仓,且同时由与第一开关阀对应的第二开关阀将水龙头的冷进水口关闭并当所述第一开关阀将节能管道关闭后,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将水龙头的冷进水口开启;然后由节能增压泵将所述净水临存仓存储的液体通过净水分流管道引导至建筑住户的非饮用供水分支管道内。

其中,当第三水流量传感器识别到热水器进水,且温度传感器识别到水龙头热进水口进水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后,第一开关阀开启节能管道并由节能管道将冷水导入至净水临存仓,当温度传感器识别到水龙头热进水口进水温度到达预设温度后,第一开关阀关闭,热水通过热进水口进入水龙头;其中,预设温度为建筑供水管理部门设定的水温,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夏季20℃,冬季30℃;其中,水龙头对应的第二开关阀调制成与第一开关阀同步运行,即第一开关阀关闭则第二开关阀开启,第一开关阀开启则第二开关阀关闭,第一开关阀关闭后,液体无法进入节能管道,而只能流入水龙头的热进水口,第二开关阀关闭后,液体无法流入水龙头的冷进水口;第一开关阀开启后,液体只能流入节能管道,而无法流入水龙头的热进水口,第二开关阀开启后,液体能够流入水龙头的冷进水口,以防止用户在将水龙头调节至出热水时,造成冷水流出的浪费问题。

实施例三

参考图4-6,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上一致,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增压识别单元,所述增压识别单元包括第四水流量传感器、辅助增压泵以及增压辅助管道,所述第四水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洗浴水龙头的热进水口位置并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辅助增压泵设置有预设数量的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与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连接,第二进水口与建筑的供水总管道连接,出水口与增压辅助管道连接,且与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所述增压辅助管道分别与辅助增压泵以及洗浴水龙头的冷进水口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水流量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洗浴水龙头的热进水口的进水信息,以通过洗浴水龙头的热进水口的进水判断住户是否有进行洗浴;所述辅助增压泵至少包括两个进水口,一个与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连接,另一个与建筑的供水总管道或建筑所在区域的供水系统连接,用于为洗浴用水进行增压,以提供充足的洗浴用水,直至洗浴水龙头的热进水口的未有进水为止;所述洗浴水龙头的冷进水口分别与增压辅助管道以及供水分支管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增压识别单元还包括起泡器,所述起泡器设置于增压辅助管道与洗浴水龙头的冷进水口连接区域。

其中,所述起泡器用于将流经的水和空气充分混合,通过空气的加入,以提高水的冲刷力,并减少用水量,节约用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区域处理器接收到节水信号后,由所述区域处理器向连接的第四水流量传感器以及辅助增压泵发送洗浴供水信号,然后由第四水流量传感器实时获取洗浴水龙头的热进水口水流信息并在获取到水流信息后,向对应的辅助增压泵以及起泡器转发开启信号,并由所述辅助增压泵将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以及建筑的供水总管道内的液体增压供给至连接的增压辅助管道。

其中,当检测到住户的洗浴水龙头的热进水口有水流进入后,判断出住户有进行洗浴,然后利用辅助增压泵将建筑住户的供水分支管道以及建筑的供水总管道内的液体增压供给至连接的增压辅助管道,再通过增压辅助管道通过起泡器将水供给至洗浴水龙头的冷进水口。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