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42730发布日期:2021-08-03 14:2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它不仅要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坑内作业的安全、方便,而且要使坑底和坑外的土体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正常使用。

目前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有悬臂排桩、排桩加拉锚、排桩加內支撑等,深基坑通常采用排桩加内支撑法,即先在基坑周边做好止水帷幕,沿基坑边布设一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或者预制管桩、预制方桩等支护桩,在钢筋混凝板桩的桩顶设置砼围檩(俗称冠梁)做拉结加固,分步开挖土体,在设计深度处施加内支撑,限制基坑周边土体的水平位移。但目前采用的支护桩是单根独立的桩,它们相互间的连接仅通过冠梁与腰梁,整体性较弱,未能充分发挥档土桩的经济价值,且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桩间土的脱落存在安全隐患,开挖到一定深度后,又要在桩与桩之间挂网喷射混凝土。传统支护结构普通存在工期较长,工程造价相对偏高,施工程中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对且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方法,相邻t型桩通过扣合的方式进行装配,咬合性好,不易发生松脱,装配便利,稳定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现场放线,确定基坑内侧边线的位置;

(2)移动施工设备,使施工设备的定位装置与边线重合,然后调垂直定位装置;

(3)移动t型桩,使t型桩安放在定位装置之中;

(4)启动桩锤,敲击t型桩,使t型桩顺着定位装置垂直往下,植入土中,一直施工至桩顶标高;

(5)横向移动施工设备,使定位装置移到下一个桩位,重新吊下一条t型桩到定位装置中;

(6)使下一条t型桩与上一条t型桩扣合连接后,然后轻击桩顶,直至该t型桩的标高与上一条t型桩的标高达到一致;

(7)循环上述步骤(2)至(6)的动作步骤,拐角施工时,植入专用的拐角桩,然后再循环上述(2)至(6)的动作步骤,绕基坑设计边线一圈;

(8)在相邻t型桩的间隙处充满水泥浆,待水泥浆凝固之后,令二者之间咬合紧密而无间隙,可以防止水渗漏;

(9)在t型桩以及拐角桩的顶部制作一条联系梁,使t型桩以及拐角桩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10)制作完毕,坑内的土体就可以开挖。

优选地,所述t型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燕尾槽,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与所述第二燕尾槽配套使用。

优选地,所述拐角桩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燕尾槽,另一侧设置有第四燕尾槽,所述第三燕尾槽与所述第二燕尾槽配套使用,所述第四燕尾槽与所述第一燕尾槽配套使用,所述拐角桩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五燕尾槽,所述第五燕尾槽与所述第一燕尾槽配套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燕尾槽以及第三燕尾槽是阳榫,所述阳榫的口径是外大内小,所述第二燕尾槽、第四燕尾槽、第五燕尾槽是阴榫,所述阴榫的口径是外小内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燕尾槽与第三燕尾槽包括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呈往外倾斜状。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燕尾槽插入至所述第二燕尾槽后,所述第一燕尾槽与所述第二燕尾槽包围形成有止水灌浆位。

优选地,所述t型桩包括前板连接护坡与后肋挡土桩,所述第一燕尾槽与所述第二燕尾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板连接护坡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所述t型桩以及拐角桩上分别设置有若干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纵向贯穿所述t型桩以及拐角桩。

优选地,所述贯通孔是圆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配式基坑支护方法是采用若干条t型桩依次连接而成基坑支护结构,通过t型桩中的第一燕尾槽插入至相邻t型桩中的第二燕尾槽完成连接,当第一燕尾槽插入至第二燕尾槽后,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包围形成有止水灌浆位,在止水灌浆位中注入水泥浆并凝固之后,令相邻t型桩之间咬合紧密而无间隙,可以防止水渗漏,密封性好,此种方式装配简单、便利,固定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基坑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相邻两个t型桩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相邻两个t型桩装配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所述拐角桩的俯视图。

图中:1-t型桩,2-第一燕尾槽,21-第一倾斜面,22-第二倾斜面,3-第二燕尾槽,4-止水灌浆位,5-后肋挡土桩,6-贯通孔,7-拐角桩,8-第三燕尾槽,9-第四燕尾槽,10-第五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是本装配式基坑支护方法中采用若干条t型桩1依次连接而成基坑支护结构,其中,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若干条依次连接的t型桩1,t型桩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燕尾槽2,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燕尾槽3,第一燕尾槽2与第二燕尾槽3配套使用,因此相邻的t型桩1之间是通过第一燕尾槽2与第二燕尾槽3配套使用进行连接,第一燕尾槽2以及第二燕尾槽3纵向设置在t型桩1上,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燕尾槽2以及第二燕尾槽3的纵向长度与t型桩1的高度一样,从而令相邻t型桩1连接紧密。

还包括拐角桩7,拐角桩7用于边角处的衔接用,拐角桩7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燕尾槽8,另一侧设置有第四燕尾槽9,第三燕尾槽8与第二燕尾槽3配套使用,第四燕尾槽9与第一燕尾槽2配套使用,从而可以灵活地选择拐角桩7的其中一侧与t型桩1连接装配,拐角桩7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五燕尾槽10,第五燕尾槽10与第一燕尾槽2配套使用,此第五燕尾槽10与第一燕尾槽2供拐角桩7与t型桩1连接形成90°转角用。

第一燕尾槽2以及第三燕尾槽8是阳榫,该阳榫的口径是外大内小,第二燕尾槽3、第四燕尾槽9以及第五燕尾槽10是阴榫,该阴榫的口径是外小内大,此设计相互有自锁功能,1个t型桩至多个t型桩相连接,力可传递形成有抗力、压力、扭力,稳固性更好。

第一燕尾槽2与第三燕尾槽8包括第一倾斜面21以及第二倾斜面22,第一倾斜面21以及第二倾斜面22呈往外倾斜状,即令第一燕尾槽2与第三燕尾槽8形成倒三角状,分别与第二燕尾槽3连接后不容易脱离,另外,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当第一燕尾槽2插入至第二燕尾槽3后,第一燕尾槽2与第二燕尾槽3包围形成有止水灌浆位,往该止水灌浆位中注入水泥浆并凝固之后,令相邻t型桩1之间咬合紧密而无间隙,可以防止水渗漏,密封性好。

t型桩1包括前板连接护坡与后肋挡土桩5,第一燕尾槽2与第二燕尾槽3分别设置在前板连接护坡的左右两侧,后肋挡土桩5具有增强t型桩1整体结构结构、提高支撑力的作用,插入到基坑后有承受内支撑力往外推的作用,另外还能达到限制t型桩1发生横向位移。

t型桩1以及拐角桩7上分别设置有若干贯通孔6,贯通孔6纵向贯穿t型桩1以及拐角桩7,此贯通孔6用于t型桩1或者拐角桩7垂直打入土地时泥土、水或空气的排出,贯通孔6是圆形孔,圆形孔能达到减重、节约成本的目的。

本装配式基坑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现场放线,确定基坑内侧边线的位置;

2、移动施工设备,使施工设备的定位装置与侧边线重合,然后调垂直定位装置;

3、移动t型桩1,使t型桩1安放在定位装置之中;

4、启动桩锤,敲击t型桩1,使t型桩1顺着定位装置垂直往下,植入土中,一直施工至桩顶标高;

5、横向移动施工设备,使定位装置移到下一个桩位,重新吊下一条t型桩1到定位装置中;

6、使t型桩1的第一燕尾槽2与第二燕尾槽3在平面上相互咬合,然后调整t型桩1的垂直度,使t型桩1垂直竖立,令该t型桩1的第一燕尾槽2与上一条t型桩1的第二燕尾槽3对准,然后轻击桩顶,使该条t型桩1的第一燕尾槽2顺着上一条t型桩1的阴榫徐徐植入土中,一直到该t型桩1的标高与上一条t型桩1的标高达到一致;

7、循环上述2至6的动作步骤,拐角施工时,植入专用的拐角桩7,拐角桩7的第五燕尾槽10与t型桩1的第一燕尾槽2,第三燕尾槽或第四燕尾槽9与第二燕尾槽3或第一燕尾槽2装配,然后再循环上述2至6的动作步骤,绕基坑设计边线一圈;

8、在止水灌浆位4内压入水泥浆,使第二燕尾槽3和第一燕尾槽2之间的间隙充满水泥浆,待水泥浆凝固之后,二者之间咬合紧密而无间隙,可以防止水渗漏;

9、在t型桩1以及拐角桩7的顶部制作一条联系梁,使t型桩1以及拐角桩7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10、制作完毕,坑内的土体就可以开挖。

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环保:该支护结构免搅拌桩止水,免现场混凝土浇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泥浆、污水、扬尘。

(2)安全:该支护结构采用全预制、全装配,产品质量可百分百检测验收合格后才用,安全有保障。

(3)快捷:该支护结构止水、挡土、护坡一体化,缩短施工工期。且施工完后,马上可以开挖,无需等待止水与挡土结构龄期。

(4)经济:该支护经构止水、挡土、护坡一体化,减少了搅拌桩止水与坡面喷射混凝土,且丅型桩抗弯性能更好,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价。

(5)美观:该支护结构是将丅型桩通过蒸尾槽连成一体,开挖出来后,支护结构形成一个平整、美观的墙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