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9253发布日期:2021-12-08 12:4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铁路、公路网布局的不断完善,在相对复杂条件下进行隧道建设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偏压隧道建设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偏压隧道是指由于客观原因而造成围岩压力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匀性,在偏压荷载作用下对隧道的支护和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3.目前国内外对偏压隧道边坡加固防护处理的方法主要是洞外回填反压平衡法、洞外地表注浆固结法或者增加锚杆进行简单支护。采用这些方法治理偏压隧道时,工程量大,造价高,但是实际治理效果还是有限,尤其是在治理超大偏压力作用下的隧道工程中仍存在治理加固范围难控制,加固防护效果差,没有进行全方位综合考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偏压隧道的安全问题。
4.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结构简单稳固,且有效减小偏压荷载的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
6.这种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包括中间载减梁、竖向连接筋、对称双翼洞体、斜向连接筋、水平连接筋、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所述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设置在坡体内,所述中间载减梁设置在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的顶端,中间载减梁与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的连接处均设有竖向连接筋,所述对称双翼洞体包括左洞体、右洞体和隧道基础,所述左洞体和右洞体分别设置在中间支撑桩两侧,左洞体和右洞体与中间支撑桩的连接处均设有斜向连接筋,所述隧道基础连接于左洞体和右洞体的下部,隧道基础与中间支撑桩连接处设有水平连接筋。
7.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支撑桩顶部超出坡体,设置在坡体内偏压小的一侧;所述的侧边支撑桩在坡体内,且设置在坡体内偏压大的一侧。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隧道处治结构为对称双翼洞体,结构合理,受力稳定性好,利用该隧道处治结构就能一定程度上减小坡体内的偏压,技术优势显著。
10.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增强了隧道结构的整体抗变形能力,提高了隧道的安全稳定性。
11.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中间载减梁,有效减小偏压一侧隧道的围压力,使之与另一侧隧道的围压力达到平衡,消除了偏压荷载作用下对隧道的支护和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护下方隧道安全。
附图说明
12.图1是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的示意图;
13.图2是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的布置图;
14.图3是中间载减梁的布置图。
15.附图标记说明:1——坡体;2——中间载减梁;3——竖向连接筋;4——左洞体;5——右洞体;6——隧道基础;7——斜向连接筋;8——水平连接筋;9——侧边支撑桩;10——中间支撑桩。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7.实施例一
18.所述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包括中间载减梁2、竖向连接筋3、对称双翼洞体、斜向连接筋7、水平连接筋8、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所述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设置在坡体1内,所述中间载减梁2设置在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的顶端,连接处设有竖向连接筋3,所述对称双翼洞体包括左洞体4、右洞体5和隧道基础6,所述左洞体4和右洞体5分别设置在中间支撑桩10两侧,连接处设有斜向连接筋7,所述隧道基础6连接于左洞体4和右洞体5的下部,隧道基础6与中间支撑桩10连接处设有水平连接筋8。
19.所述的中间支撑桩10顶部超出坡体1,设置在坡体1内偏压小的一侧,所述的侧边支撑桩9在坡体1内,且设置在坡体1内偏压大的一侧。
20.实施例二
21.所述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1)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施工操作,施工前对偏压的坡体1进行适当处理修整,根据隧道开挖尺寸和方向,在坡体1内进行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的施工,先钻孔至稳定岩层一定深度,然后下放钢筋笼进行分段浇筑混凝土,浇筑至隧道基础6高度时,在中间支撑桩10两侧安装水平连接筋8,继续浇筑至待挖对称双翼洞体洞壁高度时,在中间支撑桩10两侧安装斜线连接筋7,继续浇筑至中间支撑桩10伸出坡体1一定高度,再分别在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的顶端安装竖向连接筋3;
23.2)如图3所示,在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的顶端绑扎钢筋,并与竖向连接筋3绑扎牢固,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的中间载减梁2;
24.3)如图1所示,根据支撑桩和中间载减梁2等防护结构施工的进度,偏压隧道采用双翼洞体进行施工开挖,及时施作隧道基础6和洞壁结构,并与中间支撑桩10上的水平连接筋8和斜向连接筋7搭接,然后浇筑混凝土成整体,最终形成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载减梁(2)、竖向连接筋(3)、对称双翼洞体、斜向连接筋(7)、水平连接筋(8)、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所述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设置在坡体(1)内,所述中间载减梁(2)设置在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的顶端,中间载减梁(2)与侧边支撑桩(9)和中间支撑桩(10)的连接处均设有竖向连接筋(3),所述对称双翼洞体包括左洞体(4)、右洞体(5)和隧道基础(6),所述左洞体(4)和右洞体(5)分别设置在中间支撑桩(10)两侧,左洞体(4)和右洞体(5)与中间支撑桩(10)的连接处均设有斜向连接筋(7),所述隧道基础(6)连接于左洞体(4)和右洞体(5)的下部,隧道基础(6)与中间支撑桩(10)连接处设有水平连接筋(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支撑桩(10)顶部超出坡体(1),设置在坡体(1)内偏压小的一侧;所述的侧边支撑桩(9)在坡体(1)内,且设置在坡体(1)内偏压大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大偏压作用下的隧道处治结构,包括:中间载减梁、竖向连接筋、对称双翼洞体、斜向连接筋、水平连接筋、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所述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设置在坡体内,所述中间载减梁设置在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的顶端,中间载减梁与侧边支撑桩和中间支撑桩的连接处均设有竖向连接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受力稳定性好,技术优势显著;增强了隧道结构的整体抗变形能力,提高了隧道的安全稳定性;有效减小偏压一侧隧道的围压力,使之与另一侧隧道的围压力达到平衡,消除了偏压荷载作用下对隧道的支护和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护下方隧道安全。保护下方隧道安全。保护下方隧道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税伟 伍继斌 张兰 李科 邓强 华国睿 邹雪 杜海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路桥盛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5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