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3331发布日期:2022-06-29 00:10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适用于水利工程及景观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美丽河湖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样对建设在河湖之上的水利工程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也提出要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增加亲水性的要求。
3.在河道上,为满足城市景观需求及居民亲属性需求,往往需有一定的大水面,目前的做法主要通过建设溢流堰进行蓄水,而传统的溢流堰主要以斜坡式或圆弧面式为主,景观效果较差。
4.为改善河道溢流堰的景观性,工程界陆续提出了跌水型为主的景观溢流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美观性,但跌坎的平面形态多以直线为主,对大跨度河道来说景观效果仍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跌水堰堰体、消力池和抛石回填区,其中在跌水堰堰体表面铺设有鹅卵石并在跌坎处镶嵌有若干景观石。
7.所述跌水堰堰体采用多级跌坎结构。
8.所述跌坎利用景观石的自然形态,形成曲线型。
9.所述鹅卵石粒径介于10~15cm之间,景观石尺寸介于(50~100)*(30~50)*(20~40)cm之间。
10.所述消力池沿水流方向分为上下游两段,上游段为沿水流方向斜向下的斜坡,下游段采用水平形式且内设排水管。
11.所述抛石回填区高程与该景观跌水堰上游河底高程一致。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跌坎处镶嵌景观石,利用景观石的自然形态,从感官上软化了传统直线型跌坎的生硬,形成自然曲线型的跌坎,更具美观性和亲自然性,采用粒径大小不一的自然石,营造多样的水流形态。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级连续跌水,既打造景观效果,又可提高水体曝气增氧量,对水质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具有较好的生态、景观及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14.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断面图。
15.图2为实施例的平面布置图。
16.1、跌水堰堰体;2、消力池;3、抛石回填区;4、混凝土基础;5、鹅卵石;6、景观石。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实施例为一种大跨度河道曲线型景观跌水堰,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跌水堰堰体、消力池和抛石回填区,其中消力池和抛石回填区有助于减少上游水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增加下游的水深。
18.本例中跌水堰堰体采用多级跌坎结构,既打造景观效果,又可提高水体曝气增氧量,对水质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跌坎布置成横跨河道的曲线,更具美观性。本实施例中跌水堰堰体表面铺设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上浆砌卵石和景观石,其中景观石镶嵌于跌坎处。
19.为营造多样的水流形态,混凝土基础上浆砌的鹅卵石和景观石采用石材的粒径大小不一,其中鹅卵石粒径介于10~15cm之间,景观石尺寸介于(50~100)*(30~50)*(20~40)cm之间。鹅卵石横向紧密铺设,景观石竖向铺设且顶部高程要高于鹅卵石的顶部高程。跌坎处利用景观石的自然形态,可形成自然曲线型跌坎,更具美观性和亲自然性。
20.本实施例中消力池沿水流方向分为上、下游两段,上游段为沿水流方向斜向下的斜坡,坡比为1:4.0,且上游段的上游端高程与该景观跌水堰上游河底高程一致;下游段采用水平形式且内设排水管。本例中抛石回填区高程与该景观跌水堰上游河底高程一致,与消力池一同起到增加下游水深的作用,从而打造景观水面。
21.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跌水堰堰体、消力池和抛石回填区,其中在跌水堰堰体表面铺设有鹅卵石并在跌坎处镶嵌有若干景观石;所述跌水堰堰体采用多级跌坎结构,所述跌坎利用景观石的自然形态,形成曲线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卵石粒径介于10~15cm之间,景观石尺寸介于(50~100)*(30~50)*(20~40)c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池沿水流方向分为上下游两段,上游段为沿水流方向斜向下的斜坡,下游段采用水平形式且内设排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石回填区高程与该景观跌水堰上游河底高程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度河道景观跌水堰,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跌水堰堰体、消力池和抛石回填区,其中在跌水堰堰体表面铺设有鹅卵石并在跌坎处镶嵌有若干景观石。所述跌水堰堰体采用多级跌坎结构。所述跌坎利用景观石的自然形态,形成曲线型。所述消力池沿水流方向分为上下游两段,上游段为沿水流方向斜向下的斜坡,下游段采用水平形式且内设排水管。所述抛石回填区高程与该景观跌水堰上游河底高程一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利工程及景观工程技术领域。新型适用于水利工程及景观工程技术领域。新型适用于水利工程及景观工程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张歌 黄森军 张凤山 陈婷婷 崔家萍 荣华 梁艳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6
技术公布日:2022/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