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9637发布日期:2022-03-30 11:3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设施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30

60目标”的提出,绿色发展与高效发展将成为我国能源体系建设的未来方向,其中海上风电已悄然成为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海上风电存在诸多优点,例如:海上风资源丰富、风速稳定、零污染、零排放、无噪音、无视觉污染、不占用陆地、装机容量大等。
3.随着近年来海上风场的陆续开发,已从近海向深远海发展,因此适应于深远海的风机基础吸力式基础成为选择之一。但随着桩径增大及水文环境的恶化,海床的冲刷已经不可忽视。目前,在海洋工程中,最为常见海底防冲刷措施有:水下抛石、沙包堆垒、混凝土沉排垫、打防护支撑桩等。其基本原理就是用覆盖层减弱水流绕桩身产生的漩涡对桩身周围海床面的冲刷作用,这些防冲刷方法的主导思想都是“堵截”,希望能够通过一些不怕冲刷的物体来阻止水下冲刷的发生。这类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防冲刷效果,但是,由于水下抛石、沙包、混凝土沉排垫等固态物体的存在,同时也会导致海底“二次冲刷”问题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防冲刷效果好的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包括位于吸力桩上端上游侧的前导流装置,所述前导流装置包括左导流侧板和右导流侧板,左、右导流侧板靠近吸力桩一端连接于吸力桩同侧侧部、远离吸力桩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状,左、右导流侧板上侧边之间设有导流盖板;吸力桩上端下游侧设有与前导流装置前后对称的后导流装置。
6.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导流侧板呈向外隆起的弧形结构,左、右导流侧板与吸力桩同侧侧壁相切;左、右导流侧板之间形成位于导流盖板下方的容纳槽。
7.进一步的,所述吸力桩上端面设有吸力桩顶板,所述吸力桩顶板上侧设有用以连接上部基础结构的吸力桩连接段,所述导流盖板上侧面与顶板上侧面平齐。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取“疏导”的办法来控制海底冲刷问题,使水流经过吸力桩后不产生漩涡;无需破坏或污染海洋环境,且占地面积小,与传统防冲刷措施相比,节省了海上一次、二次的施工费用,造价经济合理,防冲刷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吸力桩的防冲刷能力,且适用于各种水深。
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原理示意图。
14.图中标号说明:1-前导流装置、11-导流面板、12-左导流侧板、13-右导流侧板、2-后导流装置、3-吸力桩、31-吸力桩连接段、32-吸力桩顶板、4-上部基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1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17.如图1~4所示,一种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包括位于吸力桩3上端上游侧的前导流装置1,所述前导流装置1包括左导流侧板12和右导流侧板13,左、右导流侧板靠近吸力桩一端连接于吸力桩同侧侧部、远离吸力桩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状,左、右导流侧板上侧边之间设有导流盖板11;吸力桩上端下游侧设有与前导流装置前后对称的后导流装置2,冲刷物会沿着左、右导流侧板向两侧流动,避免直接冲刷吸力桩,避免避免产生漩涡;本实用新型采取“疏导”的办法引导水流方向来控制海底冲刷问题,使水流经过吸力桩后不产生漩涡;无需破坏或污染海洋环境,且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与传统防冲刷措施相比,节省了海上一次、二次的施工费用,造价经济合理,防冲刷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吸力桩的防冲刷能力,且适用于各种水深。
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导流侧板呈向外隆起的弧形结构,左、右导流侧板与吸力桩同侧侧壁相切,导流侧板形状需尽量接近于顺滑的流线型;左、右导流侧板之间形成位于导流盖板下方的容纳槽;为保证防冲刷效果,导流装置的左、右导流侧板插入海底泥面一定深度.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力桩3上端面设有吸力桩顶板32,所述吸力桩顶板上侧设有用以连接上部基础结构4的吸力桩连接段31,所述导流盖板上侧面与顶板上侧面平齐,主要为降低下流水流的淘刷作用,导流盖板朝向吸力桩顶板一侧为与吸力桩顶板周侧相匹配的弧形结构。
20.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21.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
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22.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吸力桩上端上游侧的前导流装置,所述前导流装置包括左导流侧板和右导流侧板,左、右导流侧板靠近吸力桩一端连接于吸力桩同侧侧部、远离吸力桩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状,左、右导流侧板上侧边之间设有导流盖板;吸力桩上端下游侧设有与前导流装置前后对称的后导流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导流侧板呈向外隆起的弧形结构,左、右导流侧板与吸力桩同侧侧壁相切;左、右导流侧板之间形成位于导流盖板下方的容纳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力桩上端面设有吸力桩顶板,所述吸力桩顶板上侧设有用以连接上部基础结构的吸力桩连接段,所述导流盖板上侧面与顶板上侧面平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包括位于吸力桩上端上游侧的前导流装置,所述前导流装置包括左导流侧板和右导流侧板,左、右导流侧板靠近吸力桩一端连接于吸力桩同侧侧部、远离吸力桩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状,左、右导流侧板上侧边之间设有导流盖板;吸力桩上端下游侧设有与前导流装置前后对称的后导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海上风电吸力桩防冲刷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取“疏导”的办法来控制海底冲刷问题,使水流经过吸力桩后不产生漩涡;无需破坏或污染海洋环境,且占地面积小,与传统防冲刷措施相比,节省了海上一次、二次的施工费用,造价经济合理,防冲刷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吸力桩的防冲刷能力,且适用于各种水深。深。深。


技术研发人员:熊文亮 周通 贾小刚 雷增卷 刘蔚 宋启明 吴昀 林延填 张巍 郑永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8
技术公布日:2022/3/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