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0801发布日期:2021-12-22 21: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不断增多,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地质条件复杂的基础工程,基础埋深加大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施工场地邻近已有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因此,基础支撑支护越来越复杂,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就越加凸显其重要性。传统基坑支护桩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响应国家建设节能、环保和节约型社会的能源政策,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的桩身,所述桩身竖直位于地下,所述桩身的内部竖直设置有筋笼,所述筋笼内还竖直设置有格构柱,所述格构柱下部位于筋笼中,上部延伸在筋笼上方。
5.进一步的,所述筋笼由竖直的两节搭接构成。
6.进一步的,所述筋笼包括若干个圆柱均匀分布的主筋,所述主筋的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加强圈,所述加强圈水平设置,呈圆环形状,所述加强圈与主筋捆绑固定,围绕所有主筋外部,还螺旋缠绕有箍筋。
7.进一步的,所述筋笼(3)底部通过镀锌铁丝将主筋(32)绑扎收口。
8.进一步的,所述格构柱(1)侧面一周焊接有细钢筋,格构柱(1)通过细钢筋挂在筋笼(3)的笼体上。
9.进一步的,插入的筋笼(3)和格构柱(1)通过在孔中灌注混凝土与桩身(2)组合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筋笼(3)由玻璃纤维筋gfrp制得。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筋笼、格构柱和混凝土柱身通过混凝土灌注组合而成的新型立柱桩,筋笼采用玻璃纤维筋gfrp作为原料,在性能上与钢筋基本相似,同时与混凝土有很好的黏结性,又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抗剪强度,增强了基础支撑支护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大基坑支护深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地质条件复杂的基础工程施工需求。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深基坑示意图,
14.图中:1—格构柱,2—桩身,3—筋笼,31—箍筋,32—主筋,33—加强圈,4—立柱桩
顶标高,5—立柱桩底标高,6—土层,7—smw工法桩,8—基坑底标高,9—整平地面标高,10—第一层支撑,11—第二层支撑,12—钢围檩,13—组合立柱桩。
具体实施方式
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的桩身2,桩身2竖直位于地下,桩身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筋笼3,筋笼3内竖直设置有格构柱1,格构柱1下部位于筋笼3中,上部延伸在筋笼3上方。
17.筋笼3由竖直的两节搭接构成,包括若干个圆柱均匀分布的主筋32,主筋32的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加强圈33,加强圈33水平设置,呈圆环形状,所述加强圈33与主筋32捆绑固定,围绕所有主筋32外部,还螺旋缠绕有箍筋31。
18.筋笼3制作选用玻璃纤维筋gfrp,筋笼3底部通过镀锌铁丝将主筋32绑扎收口。
19.格构柱1侧面一周焊接有细钢筋,格构柱1通过细钢筋挂在筋笼3的笼体上。
20.插入的筋笼3和格构柱1通过在孔中灌注混凝土与桩身2组合固定。
21.实施例:
22.参照图1和图2,本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应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23.测放桩位:依据设计图纸及测绘控制点资料,用全站仪进行桩位放样。在孔位中心桩四角放出护桩点,作为施钻中桩位控制点和检查点。
24.钻孔:事先规划好钻孔顺序,钻进过程中,时常检查钻孔直径和竖直度,随时检查平台的水平度,发现倾斜,及时调整,确保成孔垂直度。
25.清孔:在终孔检查完全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孔底清理,避免隔时过长以致泥浆沉淀,引起钻孔坍塌。
26.筋笼制作:玻璃纤维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纤维外露,表面的缺陷不可超出允许范围,玻璃纤维筋之间采用14#(2.2mm)镀锌铁丝绑扎,先将筋笼3的加强圈33制作完成,然后将主筋32均匀固定在加强圈33上,用铁丝绑紧,根据桩长将筋笼3分成两节,在笼底用镀锌铁丝将主筋绑扎,起到收口的效果,确保筋笼3顺利下放。
27.筋笼:通过吊车配合,使筋笼3转至竖直状态,移动到桩孔位置处,检查竖直度后扶正,平稳、缓慢地放入桩孔内,严禁摆动碰撞孔壁,一节筋笼完成下放后,用方木穿过笼体,将其固定在桩机上,用吊车吊装另一节筋笼,将两节筋笼3对准,主筋采用40d搭接,用镀锌铁线绑扎固定,再将这一段的箍筋31绑扎好。
28.导管安装:筋笼3及钢格构吊装完成后,立即安装导管,导管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导管底端距离桩孔底部0.3

0.5m。
29.二次清孔:将泥浆泵与导管相连,进行二次清孔,清除桩底沉渣,防止塌孔。
30.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到场后进行现场坍落度检测,混凝土浇筑时防止筋笼上浮,导管底口在桩底以上0.2m

0.5m至筋笼底口以上1m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减少混凝土冲出导管后向上的反冲力,灌注时保证连续灌注,为保证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灌注一定高度的混凝土,一般为0.5

1.0m,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多于部分接桩前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
31.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的桩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2)竖直位于地下,所述桩身(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筋笼(3),所述筋笼(3)内还竖直设置有格构柱(1),所述格构柱(1)下部位于筋笼(3)中,上部延伸在筋笼(3)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笼(3)由竖直的两节搭接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笼(3)包括若干个圆柱均匀分布的主筋(32),所述主筋(32)的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加强圈(33),所述加强圈(33)水平设置,呈圆环形状,所述加强圈(33)与主筋(32)捆绑固定,围绕所有主筋(32)外部,还螺旋缠绕有箍筋(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笼(3)底部通过镀锌铁丝将主筋(32)绑扎收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1)侧面一周焊接有细钢筋,格构柱(1)通过细钢筋挂在筋笼(3)的笼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入的筋笼(3)和格构柱(1)通过在孔中灌注混凝土与桩身(2)组合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笼(3)由玻璃纤维筋gfrp制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立柱组合桩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的桩身,所述桩身竖直位于地下,所述桩身的内部竖直设置有筋笼,所述筋笼内还竖直设置有格构柱,所述格构柱下部位于筋笼中,上部延伸在筋笼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纤维筋GFRP作为原料,在性能上与钢筋基本相似,同时与混凝土有很好的黏结性,又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抗剪强度,增强了基础支撑支护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大基坑支护深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地质条件复杂的基础工程施工需求。更好地适应地质条件复杂的基础工程施工需求。更好地适应地质条件复杂的基础工程施工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金以超 赵俊 丁传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8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