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8300发布日期:2022-01-15 09:0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清理河道漂浮垃圾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


背景技术:

2.采用竖缝式鱼道的坝后式水电站,一般在库区拦漂装置上游位置设置多个鱼道出口。为避免库区垃圾进入鱼道,阻塞竖缝、损坏过鱼监测设施、影响视频观测效果,设置鱼道专用拦漂装置确有必要。但通用的拦漂装置一般漂浮于水面,浮球(浮筒)之间空隙较大,小块垃圾仍有从空隙通过的可能,拦漂深度无法调节,比重较大的木头等垃圾会从拦漂索下方空通过,进入鱼道。进入鱼道的垃圾有可能阻塞竖缝,损坏监测设备,误触发鱼道计数装置,导致计数不准备确,因此通用拦漂装置不满足鱼道过鱼和效果观测对拦漂的要求。
3.另有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6192957a,公开了一种河道漂浮垃圾清理装置,包括拦网、刮网和两根平行布局的滑动杆,所述拦网横向拦截设置在河流中,且拦网上侧位于河流水面以上;所述滑动杆横跨河流且设置在拦网的进水一侧,所述刮网边沿设置有与滑动杆适配的滑套,所述滑套套设在两根滑动杆上,刮网上侧位于河流的水流表面以上,所述滑动杆两端分别设置有转盘,还包括闭环的牵引绳,牵引绳绕在两个转盘上,牵引绳与所述滑套连接。拦网可以阻拦漂浮流水带来的漂浮垃圾,刮网可以沿滑动杆横向移动,将拦网进水侧堆积的垃圾刮到边缘,集中清理掉。上述专利仍然存在小块垃圾仍有从空隙通过的可能,拦漂深度无法调节,比重较大的木头等垃圾会从拦漂索下方空通过,进入鱼道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该拦漂装置拦截深度可调,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方便。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其安装在鱼道的出口(或鱼道的进水口,位于水库内)包括两根立柱和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配重块和滑环,所述拦漂装置包括浮筒支架,浮筒支架上设有若干个浮筒,若干个所述的配重块设置在浮筒支架的下方,所述滑环分别套设在立柱上,滑环与立柱间隙配合,浮筒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滑环连接,所述滑环与升降装置连接。使用时,利用升降装置将拦漂装置沉入水中,拦漂装置在配重块的作用下部分沉入水中,形成半潜式拦漂装置,用以阻止比重较大的木头等垃圾会从拦漂索下方空通过,进入鱼道。浮筒采用比重为0.3的聚氨脂材料制作,圆柱式,中间留ф25孔;浮筒支架采用ф20钢管制作,安装后浮筒侧向受水力冲击作用,可以在钢管架上自由转动,有利于将垃圾向下游推送;滑环与立柱间隙配合,保证滑环可随着水位变化在立柱上上下移动。
7.进一步的,所述浮筒支架通过牵引绳与滑环连接,所述滑环通过牵引绳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牵引绳通过线卡与滑环连接。
8.进一步的,立柱的上部设有定滑轮,牵引绳绕过定滑轮与升降装置连接。立柱的下
部设有防止拦漂装置沉入河底的限位块。
9.更进一步的,若干个浮筒之间的间隙2
‑‑
5cm。所述配重块为混凝土块,可以预制不同重量的配重块,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1.本实用新型为电站水库鱼道出口提供了一种半潜式拦漂装置,拦截深度可调,最大深度可与钢管支架等高,可拦截较小垃圾和比重较大的半沉垃圾,避免鱼道阻塞,保证鱼道水下监测设施安全和过鱼监测效果,且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滑环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标记:1、立柱,2、浮筒支架,3、浮筒,4、配重块,5、滑环,6、线卡,7、牵引绳,8、升降装置,9、定滑轮,1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
16.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如图1、图2所示,本装置安装在鱼道的出口(或鱼道的进水口,位于水库内)包括两根立柱1和拦漂装置、升降装置8、配重块4和滑环5。拦漂装置包括浮筒支架2,浮筒支架2上设有若干个浮筒3,若干个配重块4设置在浮筒支架2的下方,所述滑环5分别套设在立柱1上,滑环5与立柱1间隙配合,浮筒支架2的两端分别与滑环5连接,所述滑环5与升降装置8连接。
17.浮筒支架2通过牵引绳7与滑环5连接,所述滑环5通过牵引绳7与升降装置连接。牵引绳7通过线卡6与滑环连接。
18.立柱1的上部设有定滑轮9,牵引绳7绕过定滑轮9与升降装置8连接。立柱的下部设有防止拦漂装置沉入河底的限位块10。若干个浮筒之间的间隙2
‑‑
5cm。所述配重块4为混凝土块,可以预制不同重量的配重块,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19.工厂中上述一种鱼道出口半潜式拦漂装置的具体制作方法是:浮筒采用比重为0.3的聚氨脂材料制作,圆柱式,中间留ф25孔;浮筒支架采用ф20钢管制作,安装后浮筒侧向受水力冲击作用,可以在浮筒支架上自由转动,有利于将垃圾向下游推送;每个浮筒支架安装五只浮筒,并用牵引绳(不锈钢线绳)穿过浮筒支架顶部和底部的钢管,所串联的浮筒支架数量视需拦漂宽度决定;浮筒支架底部焊接悬挂配重的半圆环,配重采用混凝土块,悬挂数量可视拦漂装置入水深度调节数量和大小。承重的牵引绳两侧通过线卡与滑环连接;滑环套于固定立柱(钢管柱)上,滑环与立柱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保证滑环可随着水位变化在立柱上上下移动;立柱采用无缝钢管制作,高度视库区水位变化幅度确定,一根立柱安装于鱼道出口外墙,另一根安装位置根据现场确定;提升钢丝绳通过线卡与滑环连接。在立柱顶部设置定滑轮,牵引绳通过定滑轮与升降装置相连;在拦漂装置完全入水后,放松牵引绳,保证拦漂装置可随着水位变化,沿钢管柱上下浮动。需检修时,可用提升装置将拦漂装置提出水面。


技术特征:
1.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包括两根立柱(1)和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8)、配重块(4)和滑环(5),所述拦漂装置包括浮筒支架(2),浮筒支架(2)上设有若干个浮筒(3),若干个所述的配重块(4)设置在浮筒支架(2)的下方,所述滑环(5)分别套设在立柱(1)上,滑环(5)与立柱(1)间隙配合,浮筒支架(2)的两端分别与滑环(5)连接,所述滑环(5)与升降装置(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支架(2)通过牵引绳(7)与滑环(5)连接,所述滑环(5)通过牵引绳(7)与升降装置(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7)通过线卡(6)与滑环(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上部设有定滑轮(9),牵引绳(7)绕过定滑轮(9)与升降装置(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下部设有防止拦漂装置沉入河底的限位块(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浮筒(3)之间的间隙2
‑‑
5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3)聚氨脂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4)为混凝土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道半潜式拦漂装置,包括两根立柱、拦漂装置、升降装置、配重块和滑环,拦漂装置包括浮筒支架,浮筒支架上设有若干个浮筒,若干个所述的配重块设置在浮筒支架的下方,滑环分别套设在立柱上,滑环与立柱间隙配合,浮筒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滑环连接,所述滑环与升降装置连接。该装置拦截深度可调,可拦截较小垃圾和比重较大的半沉垃圾,避免鱼道阻塞,保证鱼道水下监测设施安全和过鱼监测效果,且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方便。维护方便。维护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杜灿勋 樊启祥 多吉 刘勇 杨佐斌 严冬 朱晨洋 王松林 马大海 焦虎 李斌禄 刘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0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