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9029发布日期:2022-06-11 00:0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现有场地标高低于规划场地标高的轨道交通及民用建筑地下工程抗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


背景技术:

2.城市轨道交通及民用建筑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构筑物往往涉及结构抗浮,一般的抗浮设计做法是在结构底板下布置抗拔桩或者采用紧贴构筑物顶板利用围护结构设置压顶梁抗浮。采用抗拔桩对车站底板桩头防水处理要求较高,结合部位如果控制不当极易造成渗漏水,且造价较高。而对于现有场地标高低于规划场地标高的构筑物,构筑物顶板突出现有场地标高,围护结构顶部标高也小于规划场地标高,无法直接利用围护结构抗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本实用新型仍可继续利用地下连续墙侧阻力进行抗浮,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具有地下围护结构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围护冠梁,地下围护结构的一侧设置内衬墙,内衬墙上部与结构顶板相连,其特征在于:在围护冠梁上方浇筑l型后浇压顶梁,l型后浇压顶梁的内侧面紧贴内衬墙和结构顶板设置。
6.进一步的:在所述围护冠梁靠近内衬墙一侧的梁顶内预埋钢筋接驳器,l型后浇压顶梁的竖向纵筋通过预埋钢筋接驳器与所述围护冠梁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l型后浇压顶梁的竖直段厚度为400mm。
8.进一步的:所述l型后浇压顶梁横向悬挑于结构顶板上方的长度为400mm,厚度为500mm。
9.进一步的:现状场地标高低于规划场地标高。
10.进一步的:围护冠梁的梁顶标高与现状场地标高一致或接近一致。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可继续利用地下连续墙侧阻力抗浮,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围护冠梁的顶部浇筑l型后浇压顶梁,l型后浇压顶梁通过预埋钢筋接驳器与底部的围护冠梁连接,构造轻巧、造价低,能同时满足可行性、经济性和防水要求。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1-地下围护结构;2-围护冠梁;3-内衬墙;4-结构顶板;5-预埋钢筋接驳
器;6-l型后浇压顶梁。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17.如图1所示,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具有地下围护结构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围护冠梁2,地下围护结构1的一侧设置内衬墙3,内衬墙3上部与结构顶板4相连,对于现有场地标高低于规划场地标高的地下构筑物,在围护冠梁2上方浇筑l型后浇压顶梁6,l型后浇压顶梁6的内侧面紧贴内衬墙3和结构顶板4设置。
18.所述围护冠梁2在靠近内衬墙3一侧的梁顶内预埋钢筋接驳器5,l型后浇压顶梁6的竖向纵筋通过预埋钢筋接驳器5与所述围护冠梁2相连接。
19.所述l型后浇压顶梁6的竖直段厚度为400mm。
20.所述l型后浇压顶梁6横向悬挑于结构顶板4上方的长度为400mm,厚度为500mm。
21.现状场地标高低于规划场地标高。
22.围护冠梁的梁顶标高与现状场地标高一致或接近一致。
23.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如下:
24.施作地下围护结构1及围护冠梁2,在围护冠梁2近内衬墙3一侧的梁顶内预埋钢筋接驳器5;施作地下构筑物内部主体结构;待地下构筑物内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在内衬墙3侧面及结构顶板4上方施作l型后浇压顶梁6;l型后浇压顶梁6的纵向受拉钢筋通过围护冠梁2内预留的钢筋接驳器与围护结构连接。
25.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并且能够产生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具有地下围护结构(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围护冠梁(2),地下围护结构(1)的一侧设置内衬墙(3),内衬墙(3)上部与结构顶板(4)相连,其特征在于:在围护冠梁(2)上方浇筑l型后浇压顶梁(6),l型后浇压顶梁(6)的内侧面紧贴内衬墙(3)和结构顶板(4)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冠梁(2)在靠近内衬墙(3)一侧的梁顶内预埋钢筋接驳器(5),l型后浇压顶梁(6)的竖向纵筋通过预埋钢筋接驳器(5)与所述围护冠梁(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后浇压顶梁(6)的竖直段厚度为4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后浇压顶梁(6)横向悬挑于结构顶板(4)上方的长度为400mm,厚度为5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其特征在于:现状场地标高低于规划场地标高。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其特征在于:围护冠梁(2)的梁顶标高与现状场地标高一致或接近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冠梁上附加的结构后浇抗浮节点,具有地下围护结构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围护冠梁,地下围护结构的一侧设置内衬墙,内衬墙上部与结构顶板相连,在围护冠梁上方浇筑L型后浇压顶梁,L型后浇压顶梁的内侧面紧贴内衬墙和结构顶板设置。本实用新型可继续利用地下连续墙侧阻力进行抗浮,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成本较低的优点。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朋来 王志虹 施倩红 王立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09
技术公布日:2022/6/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