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5675发布日期:2022-03-02 05:1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


背景技术:

2.在沉管隧道工程中,沉管段与岸上段隧道对接位置一般设置围堰基坑进行对接段主体结构建设,现有围堰采用模袋砂+钢管桩的组合方法,结构上由灌砂模袋叠合形成的模袋围堰,模袋围堰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结构,斜坡一侧为迎水侧,垂直一侧抛填有回填砂,回填砂中布置有用于基坑止水与支护的钢管桩,钢管桩打入基底围岩中,该模袋围堰底部宽于顶部,并形成至少一个斜坡,现有围堰依靠灌砂模袋叠合形成止水结构,且叠合堆积的灌砂模袋依靠自身巨大的重力作用力完成对水流的阻截,这种围堰结构稳定、可靠,但这种围堰结构在拆除时,钢管桩的拆除施工工作量较大,需要对钢管桩进行冲孔或者钻孔清孔至隧道设计标高,然后潜水员从钢管桩内部下潜进行切割,拆除过程中安全风险极大,而且隧道设计标高以下的嵌岩部分钢管桩无法回收,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沉管隧道端头围堰结构在拆除施工工作量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围堰结构稳定、可靠,施工简便、资源重复利用。
4.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围堰结构包括若干沉箱,所述沉箱拼接形成沉箱围堰,每个所述沉箱固定在基床内,所述基床设置在河床上;所述沉箱围堰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旋喷桩。
6.进一步地,所述沉箱围堰为ω型,所述旋喷桩排列成u型。
7.进一步地,所述围堰的平面尺寸大于拟施工的平台尺寸,以预留施工作业时间。
8.进一步地,相邻所述旋喷桩之间相互搭接,所有所述旋喷桩形成整体,确保不漏水。更进一步地,所述旋喷桩的半径为r,搭接长度为0.3r~0.8r,更优选地搭接长度为2/3r。
9.进一步地,所述沉箱内填充有砂土,以便增加围堰结构整体重量,确保围堰稳定和底部止水。
10.进一步地,相邻所述沉箱之间填充有反滤碎石。相邻两个所述沉箱之间有间隙,采用反滤碎石进行填充,可以更好的起到止水作用。
11.进一步地,所述基床和所述沉箱之间设置有碎石,使所述基床的底面平整,更易固定所述沉箱。
12.进一步地,所述围堰结构还包括边坡,所述边坡连接河床和拟施工区域。
13.更进一步地,所述边坡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垂直设置在所述边坡内,用于边坡加固。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端头围堰采用沉箱形成止水围蔽,基床作为沉箱安装的基础,再通过旋喷桩进行止水,形成的围堰结构安全稳定、可靠、水密性高,隔水效果好,拆除时工序简易,安全风险少,拆除后的沉箱还能利用于堤岸的恢复,达到资源重复利用、造价低、便于拆除、施工速度快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1中隧道端头围堰的截面图;
17.图2为实施例1中隧道端头围堰的俯视图;
18.图中标记:1-河床,2-隧道,3-沉箱,4-基床,5-旋喷桩,6-锚杆,7-边坡,8-堤岸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实施例1
21.如图1-2所示,一种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围堰结构包括若干沉箱3,沉箱3拼接形成沉箱围堰,每个沉箱3固定在基床4内,基床4设置在河床1上;沉箱围堰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旋喷桩5。
22.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设置在沉管段与隧道2之间,形成止水围蔽,用于对接段主体结构建设,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旋喷桩5之间相互搭接,所有旋喷桩5形成整体,确保不漏水。旋喷桩5的半径为r,搭接长度为0.3r~0.8r,更优选地搭接长度为2/3r。沉箱围堰为“ω”型,沉箱围堰外为堤岸线8,每个旋喷桩5排列成整体,成u型。相邻沉箱3之间填充有反滤碎石。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沉箱3内设置有砂土,以便增加围堰结构整体重量,确保围堰稳定和底部止水。
24.进一步地,基床4内设置有碎石,使基床4的底面平整,更易固定沉箱3。
25.进一步地,围堰结构还包括边坡7,边坡7连接河床1和拟施工区域。边坡7上设置有锚杆6,锚杆6垂直设置在边坡7内,用于边坡7加固。
26.对于沉箱3安装后,抽出止水围蔽内的水并回填,在止水围蔽内侧施工旋喷桩5进行止水。按照基坑实际深度进行放坡开挖,边坡7采取锚杆6进行加固。围堰结构拆除时,先进行沉箱3底部的吸淤,然后采用起重船将沉箱3吊至堤岸恢复的安装位置。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包括若干沉箱(3),所述沉箱(3)拼接形成沉箱围堰,每个所述沉箱(3)固定在基床(4)内,所述基床(4)设置在河床(1)上;所述沉箱围堰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旋喷桩(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箱围堰为ω型,每个所述旋喷桩(5)组合排列成u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的平面尺寸大于拟施工的平台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旋喷桩(5)之间相互搭接;所述旋喷桩(5)的半径为r,搭接长度为0.3r~0.8r。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搭接长度为2/3r。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箱(3)内填充有砂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沉箱(3)之间填充有反滤碎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床(4)和所述沉箱(3)之间设置有碎石。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还包括边坡(7),所述边坡(7)连接河床(1)和拟施工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7)设置有锚杆(6),所述锚杆(6)垂直设置在所述边坡(7)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箱型隧道端头围堰,围堰结构包括若干沉箱,所述沉箱拼接形成沉箱围堰,每个所述沉箱固定在基床内,所述基床设置在河床上;所述沉箱围堰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旋喷桩。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端头围堰采用沉箱形成止水围蔽,基床作为沉箱安装的基础,再通过旋喷桩进行止水加固,形成的围堰结构安全稳定、可靠、水密性高,隔水效果好,拆除时工序简易,安全风险少,拆除后的沉箱还能利用于堤岸的恢复,达到资源重复利用、造价低、便于拆除、施工速度快的目的。施工速度快的目的。施工速度快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 李汉渤 刘轩源 欧伟山 张涛 陈健斌 林晓越 邹正周 汤健 陈翀 罗伟财 陈厚 华攸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2
技术公布日:2022/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