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1407发布日期:2022-04-06 23:1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积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人们提供“住”的建筑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在现代建筑中,大多都采用下沉式卫生间,在下沉式卫生间的建设过程中,一般的,下沉积坑内是要设置防水层的,然后在进行回填时再进行二次防水层的设置,在装修和后期使用的过程中那面会出现渗水的情况,出现长期污水积聚容易对防水层造成破坏甚至流至下层用户,并且在二次防水完成后常常会进行蓄水验收,当验收合格后需要对蓄水进行排除,人工进行排除不仅费时费力又不够彻底。
3.污水积聚所带来的不仅是增加了防水层的损坏风险,污水的长期积聚会散发出大量臭气,并且异味通过排水孔反流,进入室内大大地影响居住环境,因此需要一种防止臭气溢出,又排水效果好的积水处理装置并且又可对其进行简便的调节以适应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体、下端安装配合部、水封环、排水口、偏心盖、溢水孔、调节圈、配合环和密封圈,主体内部为管状并在其中靠下内壁上配合有密封圈,在主体下端接入立管后起到密封作用,主体上部为开口状,并在管状部分一周凸起有水封环,其底端开有若干排水口通向主体内,使污水回流至主体接入的立管内,水封环还起到对偏心盖支撑的作用,并且偏心盖底部设置有配合环与水封环进行配合安装,防止水和气体上扬反流,避免臭味进入室内影响居住,偏心盖上部一侧开有若干贯穿的溢水孔7通向水封环与主体之间的位置,使污水从此处流入装置内部,偏心盖另一侧上固定有调节圈,根据管道的使用位置,转动偏心盖即可对调节圈的位置进行调节,非常简便,进行不同位置的安装。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体下端的安装配合部包括固定座、配合固定板和固定环,主体的底部外缘设置有固定座,其上均匀分布若干配合固定板,利用配合固定板与立管安装所用的法兰配合进行固定,使主体下端与立管固定连接,此时主体便可由法兰的连接配合和固定环共同作用下固定在楼板中。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配合环成倒立的“u”型状,与水封环扣合安装,扣装在水封环上,有效避免了污水以及异味的反流,对积坑甚至室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排水口在水封环底端一周均匀开有6-12个,溢水孔7均匀分布有4-6个。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体内部底端设有限制外接立管的一圈凸起,对立管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偏心盖、溢水孔和调节圈,在采用偏心设计的基础
上,一侧为溢水孔,方便污水流入,另一侧设置调节圈,可对上方与调节圈配合安装的立管的位置进行调节,并且只需要对偏心盖进行转动即可实现对调节圈位置的调节;通过固定座、配合固定板和固定环与外部法兰进行配合,更好的将装置固定在楼板之间,避免移位而破坏防水;通过水封环、排水口和配合环,对偏心盖支撑放置,并将污水通过排水口流入装置所接立管当中并且由“u”型配合环的扣装方式阻止污水和异味的反流,保护防水层和室内环境免遭破坏。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3.图中:主体1、固定座2、配合固定板3、水封环4、排水口5、偏心盖6、溢水孔7、调节圈8、配合环9、密封圈10。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1
1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体1、下端安装配合部、水封环4、排水口5、偏心盖6、溢水孔7、调节圈8、配合环9和密封圈10,主体1内部为管状并在其中靠下内壁上配合有密封圈10,对插入其中的立管起到密封效果,主体1上部为开口状,并在管状部分一周凸起有水封环4,水封环4可对偏心盖6进行支撑,其底端开有若干排水口5通向主体1内,使得通过偏心盖6上所开溢水孔7漏下的污水通过排水口5进入到装置中并进一步流入所接立管,同时偏心盖6底部设置有配合环9与水封环4进行配合安装,对水封环4进行扣合避免污水以及异味的回流,保护防水层的同时也避免室内环境受到不良影响,偏心盖6上部一侧开有若干贯穿的溢水孔7通向水封环4与主体1之间的位置,另一侧上固定有调节圈8,因此在对调节圈8内插入的立管位置进行调节时仅转动偏心盖6即可实现,简单快捷。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下端安装配合部包括固定座2、配合固定板3和固定环,主体1的底部外缘设置有固定座2,固定座2上均匀分布若干配合固定板3与法兰配合进行固定,主体1由法兰的连接配合和固定环共同固定在楼板中。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配合环9成倒立的“u”型状,与水封环4扣合安装,避免了污水及异味的返流。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排水口5在水封环4底端一周均匀开有6个,溢水孔7均匀分布有5个。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体1内部底端设有限制外接立管的一圈凸起,对下部插入的立管位置进行限位。
20.实施例2
2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对排水口5和溢水孔7的个数进行调节。
2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排水口5在水封环4底端一周均匀开有8个,溢水孔7均匀分布有6个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般的,铸铁管的连接采用法兰进行连接,因此,在使用时,立管插入柱体的下端至限位凸起处,并在密封圈的作用下实现密封,然后利用固定座2上的配合固定板3与法兰进行连接,利用法兰与胡定换将装置固定在楼板中,偏心盖6上部的调节圈8用于对上层立管的连接,此处没有法兰,因此利用卡箍进行连接安装,通过对偏心盖6进行转动即可实现对调节圈8的位置进行调节,因此,实现了对上层立管位置的便捷调节,偏心盖6一侧的溢水孔7使得污水漏下并且通过水封环4底端的排水口5进入到装置中并进一步进入立管,偏心盖6与水封环4通过“u”型设置的配合环9反扣在水封环4上,避免了污水和异味的返流,保护防水层的同时避免室内环境遭到破坏。
24.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5.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下端安装配合部、水封环(4)、排水口(5)、偏心盖(6)、溢水孔(7)、调节圈(8)、配合环(9)和密封圈(10);所述主体(1)内部为管状并在其中靠下内壁上配合有密封圈(10);所述主体(1)上部为开口状,并在管状部分一周凸起有水封环(4);所述水封环(4)底端开有若干排水口(5)通向主体(1)内;所述水封环(4)对偏心盖(6)支撑;所述偏心盖(6)底部设置有配合环(9)与水封环(4)进行配合安装;所述偏心盖(6)上部一侧开有若干贯穿的溢水孔(7)通向水封环(4)与主体(1)之间的位置;所述偏心盖(6)另一侧上固定有调节圈(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安装配合部包括固定座(2)、配合固定板(3)和固定环;所述主体(1)的底部外缘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上均匀分布若干配合固定板(3)与法兰配合进行固定;所述主体(1)由法兰的连接配合和固定环共同固定在楼板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环(9)成倒立的“u”型状,与水封环(4)扣合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5)在水封环(4)底端一周均匀开有6-12个;所述溢水孔(7)均匀分布有4-6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底端设有限制外接立管的一圈凸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铁积水处理装置,包括偏心盖、溢水孔、调节圈、水封环、排水口和配合环,通过偏心盖、溢水孔和调节圈,在采用偏心设计的基础上,一侧为溢水孔,方便污水流入,另一侧设置调节圈,可对上方与调节圈配合安装的立管的位置进行调节,并且只需要对偏心盖进行转动即可实现对调节圈位置的调节;通过固定座、配合固定板和固定环与外部法兰进行配合,更好的将装置固定在楼板之间,避免移位而破坏防水;通过水封环、排水口和配合环,对偏心盖支撑放置,并将污水通过排水口流入装置所接立管当中并且由“U”型配合环的扣装方式阻止污水和异味的反流,保护防水层和室内环境免遭破坏。保护防水层和室内环境免遭破坏。保护防水层和室内环境免遭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汪雪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汪雪辉
技术研发日:2021.10.15
技术公布日:2022/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