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0284发布日期:2022-08-17 09:1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


背景技术:

2.人工河床是一种为排洪、排涝、输水、航运等单项或综合用途开挖河道的水利工程规划设施。人工河床通常指在没有天然河道的土地上开挖的新河道,如果沿旧河扩挖的规模远大于原河道,也可看作人工河道。人工河床在几千年前就已出现,以后一直是人类在治理河道与开发水资源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工程措施。
3.目前的人工河床多利用锚杆固定在天然河床上,不仅安装较为繁琐,而且在使用时容易受水流冲击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目前的人工河床容易受水流冲击而脱落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
5.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均匀设有多个,相邻两组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底板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槽,相邻两组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锚插板。
7.可选的,各组所述底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流块。
8.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咬合槽,所述底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咬合槽相适配的咬合块,所述咬合槽的内顶壁和所述咬合块的内部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9.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贯穿所述螺孔,所述固定螺杆的外侧螺纹可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位于所述咬合块的顶部。
10.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插块,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顶壁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插块相适配的限位插槽。
11.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通孔。
12.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有侧板,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卡块。
13.可选的,所述卡块与所述侧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4.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申请通过底板、连接杆和锚插板的设置,使得可以将锚插板和连接杆插入天然河床的底层泥沙中,后续使用过程中水流的冲击下底板向水流方向发生移动时,带动连接杆和锚插板随之向水流方向移动,并由于重力的作用,锚插板逐步斜向下插入天然河床的
泥沙深层,从而使整个人工河床固定的越来稳固,从而有效降低该人工河床在水流的作用下与天然河床脱离的概率,并且在锚插板逐步斜向下插入天然河床的泥沙深层时带动底板随之斜向下运动,从而将天然河床的泥沙压实,进而有效降低天然河床的水土流失量。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17.图2是本申请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18.图3是本申请的底板和侧板结构俯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第一安装槽;3、第二安装槽;4、安装板;5、连接杆;6、锚插板;7、固定螺杆;8、螺孔;9、固定螺母;10、限位插槽;11、限位插块;12、固定螺栓;13、咬合槽;14、咬合块;15、通孔;16、挡流块;17、侧板;18、卡槽;19、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请参照图1-2,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包括底板1,底板1均匀设有多个,相邻两组底板1固定连接,底板1在覆盖在天然河床底部时可以对天然河床的底部进行覆盖,从而降低天然河床上水土流失量,底板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通孔15,通孔15的设置用于供河床底部水生植物生长提供相应的空间,
22.请参照图1-3,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咬合槽13,底板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咬合槽13相适配的咬合块14,使得前一组咬合块14可以卡入后一组咬合槽13的内部,咬合槽13的内顶壁和咬合块14的内部均开设有螺孔8,螺孔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2,使得在底板1安装时可以通过将固定螺栓12落入螺孔8将相邻两组底板1连接固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对应数量的底板1,有效的解决目前人工河床面积不易于更改的问题,底板1的两侧均设有侧板17,侧板17靠近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8,底板1靠近侧板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卡槽18适配的卡块19,卡槽18与卡块19的相互配合用于对的底板1的两侧进行限位,使得各组底板1的连接更加稳固,卡块19与侧板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利用螺栓将侧板17和卡块19连接固定,可以提高侧板17与卡块19的连接强度。
23.请参照图1-2,底板1的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底板1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2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槽3,相邻两组第一安装槽2和第二安装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第一安装槽2和第二安装槽3的设置可以用于对安装板4进行容纳,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杆7,固定螺杆7贯穿螺孔8,固定螺杆7的外侧螺纹可连接有固定螺母9,固定螺母9位于咬合块14的顶部,固定螺母9和固定螺杆7的相互配合可以将安装板4与底板1进行连接固定,同时还可以将对应位置的两组底板1进行连接固定。
24.请参照图1-2,安装板4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插块11,第一安装槽2和第二安装槽3的内顶壁均开设有与限位插块11相适配的限位插槽10,限位插块11的设置可以在安装板4安装时插入限位插槽10的内部,从而进一步对的对应的两组底板1进行限位固定,安装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锚插板6,锚插板6和连接杆5的设置用于插入天然河床底部的泥沙中,以实现对整个人工河床的固定,同时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锚插板6逐步斜向下插入天然河床的泥沙深层,从而使整个人工河床固
定的越来稳固,各组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流块16,挡流块16的设置可以增加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使得对底板1的冲击力增加,进而时锚插板6更加稳固的插入天然河床的泥沙中。
25.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
26.在使用时,将该人工河床置于天然河床的底面上,将时锚插板6的倾斜方向与河道水流方向设置相同,然后相锚插板6倾斜方向推动整个人工河床,使得锚插板6和连接杆5随之向锚插板6倾斜方向移动,并逐渐插入天然河床的泥沙中,从而实现对该河床的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在水流的冲击下挡流块16和底板1向水流方向发生移动时,带动连接杆5和锚插板6随之向水流方向移动,并由于重力的作用,锚插板6逐步斜向下插入天然河床的泥沙深层,从而使整个人工河床固定的越来稳固,同时在锚插板6逐步斜向下插入天然河床的泥沙深层时带动底板1随之斜向下运动,从而将天然河床的泥沙压实,进而有效降低天然河床的水土流失量。
27.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均匀设有多个,相邻两组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所述底板(1)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槽(3),相邻两组所述第一安装槽(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锚插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流块(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咬合槽(13),所述底板(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咬合槽(13)相适配的咬合块(14),所述咬合槽(13)的内顶壁和所述咬合块(14)的内部均开设有螺孔(8),所述螺孔(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杆(7),所述固定螺杆(7)贯穿所述螺孔(8),所述固定螺杆(7)的外侧螺纹可连接有固定螺母(9),所述固定螺母(9)位于所述咬合块(14)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插块(11),所述第一安装槽(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的内顶壁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插块(11)相适配的限位插槽(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通孔(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两侧均设有侧板(17),所述侧板(17)靠近所述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8),所述底板(1)靠近所述侧板(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卡槽(18)适配的卡块(19)。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9)与所述侧板(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人工河床,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改善目前的人工河床容易受水流冲击而脱落问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均匀设有多个,相邻两组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本申请通过底板、连接杆和锚插板的设置,使得可以将锚插板和连接杆插入天然河床的底层泥沙中,后续使用过程中水流的冲击下底板向水流方向发生移动时,带动连接杆和锚插板随之向水流方向移动,并由于重力的作用,锚插板逐步斜向下插入天然河床的泥沙深层,从而使整个人工河床固定的越来稳固,从而有效降低该人工河床在水流的作用下与天然河床脱离的概率。水流的作用下与天然河床脱离的概率。水流的作用下与天然河床脱离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波 崔丽分 杜红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家庄市滹滏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