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锚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0715发布日期:2022-09-06 19:2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锚索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回收锚索,属于工程支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锚索支护是现在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支护装置,工程建设完工后,锚索失去支护作用,一般都被遗弃在地下,由于锚索一般由钢绞线制成且埋于地下长度比较长,因此会极大的影响后续其他工程的施工建设,且锚索由金属制成,回收再利用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目前的锚索回收主要通过硬拔拉或带套钻孔拔出,容易导致锚索的钢绞线本体严重变形难以重复利用。因此,研究一种可回收的锚索具有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快捷的可回收锚索。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回收锚索,包括钢绞线和锁头,锁头包括外套筒和上开口且底部密封的直筒,直筒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活塞板,活塞板与直筒内壁上下滑动密封连接,活塞板上端面上活动连接多个可沿活塞板径线方向运动的夹爪,多个夹爪绕活塞板中心环形均布,夹爪的内表面为竖直弧面且多个夹爪内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用于夹持钢绞线,夹爪径向纵截面上小下大;
5.直筒底部设有通向直筒内部空间的单向充气阀,直筒外壁接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一个通向直筒内部空间的放气孔,放气孔为内小外大的二级阶梯孔,放气孔的外孔内过盈配合有橡胶密封堵头;
6.外套筒为上底封闭下端开口的直筒,外套筒从直筒上部套设于直筒上,直筒外壁底部环形均布多个外凸限位块,外套筒下口环形均布多个与外凸限位块数量相同的“l”型卡口,相邻的两个外凸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大于“l”型卡口的长度,外套筒通过“l”型卡口与外凸限位块的卡嵌与直筒固定连接;外套筒上底设有同心的圆形通过口,圆形通过口直径大于钢绞线直径;
7.外套筒上底与直筒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垫块,环形垫块内径与圆形通过口相同,环形垫块与外套筒一体连接;
8.外套筒内壁与直筒外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橡胶密封堵头的厚度;外套筒设置有沿周向的弧形长孔,弧形长孔的长度、高度均大于橡胶密封堵头的直径;外套筒与直筒相互卡嵌时,橡胶密封堵头对应外套筒内壁,弧形长孔位于外套筒与直筒解除卡嵌的路径上。
9.优选的,活塞板周向边缘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套筒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胶圈。
10.优选的,活塞板上沿径向设置有多个t形槽,每个夹爪分别对应一个t型槽,夹爪底部设置有与t形槽滑动配合的t型块,t形槽远离活塞板中心位置设有与t型块外形相配合的放置口,放置口距离活塞板中心距离大于钢绞线半径,t形槽靠近活塞板中心的末端与活塞
板中心距离小于钢绞线半径。
11.优选的,直筒底部边缘向下延伸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高度至少要大于单向充气阀外漏部分高度。
12.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前,将外套筒与直筒装配好,锚索钢绞线穿过外套筒的圆形通过孔以及环形垫块后,插入至多个夹爪的中心;通过高压气泵在单向充气阀向直筒内部进行充气,气压顶着活塞板向上运动,夹爪倾斜的外表面受到环形垫块的导向约束,逐渐向中心靠近,进而实现将锚索钢绞线夹紧。
13.在施工作业结束后,要对锚索进行回收时,先解除锚索张力,通过绞盘或者其他现有设备,将锚索向外套筒和直筒卡嵌的反方向转动,钢绞线带动外套筒转动,转动至弧形长孔与橡胶密封堵头相对时,由于气压的作用,橡胶密封堵头被弹出,直筒内部气压卸除,之后再振动或抖动钢绞线,即可使活塞板和夹爪松开,实现钢绞线的锁定解除,进而实现锚索钢绞线的回收。
1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快捷,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能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地下污染。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7.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回收锚索,包括钢绞线1和锁头,锁头包括外套筒2和上开口且底部密封的直筒3,直筒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活塞板4,活塞板与直筒内壁上下滑动密封连接,活塞板上端面上活动连接多个可沿活塞板径线方向运动的夹爪5,多个夹爪绕活塞板中心环形均布,夹爪的内表面为竖直弧面且多个夹爪内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用于夹持钢绞线,夹爪径向纵截面上小下大;
18.直筒底部设有通向直筒内部空间的单向充气阀6,直筒外壁接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一个通向直筒内部空间的放气孔,放气孔为内小外大的二级阶梯孔,放气孔的外孔内过盈配合有橡胶密封堵头7;
19.外套筒为上底封闭下端开口的直筒,外套筒从直筒上部套设于直筒上,直筒外壁底部环形均布多个外凸限位块,外套筒下口环形均布多个与外凸限位块数量相同的“l”型卡口,相邻的两个外凸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大于“l”型卡口的长度,外套筒通过“l”型卡口与外凸限位块的卡嵌与直筒固定连接;外套筒上底设有同心的圆形通过口,圆形通过口直径大于钢绞线直径;
20.外套筒上底与直筒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垫块8,环形垫块内径与圆形通过口相
同,环形垫块与外套筒一体连接;
21.外套筒内壁与直筒外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橡胶密封堵头的厚度;外套筒设置有沿周向的弧形长孔,弧形长孔的长度、高度均大于橡胶密封堵头的直径;外套筒与直筒相互卡嵌时,橡胶密封堵头对应外套筒内壁,弧形长孔位于外套筒与直筒解除卡嵌的路径上。
22.具体的,活塞板周向边缘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套筒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胶圈。
23.具体的,活塞板上沿径向设置有多个t形槽,每个夹爪分别对应一个t型槽,夹爪底部设置有与t形槽滑动配合的t型块,t形槽远离活塞板中心位置设有与t型块外形相配合的放置口,放置口距离活塞板中心距离大于钢绞线半径,t形槽靠近活塞板中心的末端与活塞板中心距离小于钢绞线半径。
24.具体的,直筒底部边缘向下延伸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高度至少要大于单向充气阀外漏部分高度。
25.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前,将外套筒与直筒装配好,锚索钢绞线穿过外套筒的圆形通过孔以及环形垫块后,插入至多个夹爪的中心;通过高压气泵在单向充气阀向直筒内部进行充气,气压顶着活塞板向上运动,夹爪倾斜的外表面受到环形垫块的导向约束,逐渐向中心靠近,进而实现将锚索钢绞线夹紧。
26.在施工作业结束后,要对锚索进行回收时,先解除锚索张力,通过绞盘或者其他现有设备,将锚索向外套筒和直筒卡嵌的反方向转动,钢绞线带动外套筒转动,转动至弧形长孔与橡胶密封堵头相对时,由于气压的作用,橡胶密封堵头被弹出,直筒内部气压卸除,之后再振动或抖动钢绞线,即可使活塞板和夹爪松开,实现钢绞线的锁定解除,进而实现锚索钢绞线的回收。
2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回收锚索,包括钢绞线和锁头,其特征在于:锁头包括外套筒和上开口且底部密封的直筒,直筒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活塞板,活塞板与直筒内壁上下滑动密封连接,活塞板上端面上活动连接多个可沿活塞板径线方向运动的夹爪,多个夹爪绕活塞板中心环形均布,夹爪的内表面为竖直弧面且多个夹爪内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用于夹持钢绞线,夹爪径向纵截面上小下大;直筒底部设有通向直筒内部空间的单向充气阀,直筒外壁接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一个通向直筒内部空间的放气孔,放气孔为内小外大的二级阶梯孔,放气孔的外孔内过盈配合有橡胶密封堵头;外套筒为上底封闭下端开口的直筒,外套筒从直筒上部套设于直筒上,直筒外壁底部环形均布多个外凸限位块,外套筒下口环形均布多个与外凸限位块数量相同的“l”型卡口,相邻的两个外凸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大于“l”型卡口的长度,外套筒通过“l”型卡口与外凸限位块的卡嵌与直筒固定连接;外套筒上底设有同心的圆形通过口,圆形通过口直径大于钢绞线直径;外套筒上底与直筒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垫块,环形垫块内径与圆形通过口相同,环形垫块与外套筒一体连接;外套筒内壁与直筒外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橡胶密封堵头的厚度;外套筒设置有沿周向的弧形长孔,弧形长孔的长度、高度均大于橡胶密封堵头的直径;外套筒与直筒相互卡嵌时,橡胶密封堵头对应外套筒内壁,弧形长孔位于外套筒与直筒解除卡嵌的路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活塞板周向边缘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套筒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胶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活塞板上沿径向设置有多个t形槽,每个夹爪分别对应一个t型槽,夹爪底部设置有与t形槽滑动配合的t型块,t形槽远离活塞板中心位置设有与t型块外形相配合的放置口,放置口距离活塞板中心距离大于钢绞线半径,t形槽靠近活塞板中心的末端与活塞板中心距离小于钢绞线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直筒底部边缘向下延伸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高度至少要大于单向充气阀外漏部分高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锚索,一种可回收锚索,包括钢绞线和具有锁定和解除锁定功能的锁头。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快捷,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能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地下污染。减少地下污染。减少地下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 冯亮 张井管 李永豪 尹清哲 肖淑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中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2/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