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7469发布日期:2022-08-17 07:2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上风电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


背景技术:

2.为降低开发成本,新型风电平台通常采用三角形等特殊的结构形式,与码头的接触长度小导致压强过大;且平台固有靠泊设备距离水面高度通常在15米以上,与码头系泊设施的垂直角度太大,无法在海上风浪大、水流急的情况下用于码头靠泊;因此,设计一种与码头高度接近,并在码头长度方向具有足够长度的用于新型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该靠泊系统可以用于结构形式特殊、吨位差异较大的新型风电平台在水位高低差较大的码头靠泊,并能有效分散码头对风电平台之间的冲击力。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包括码头靠泊设施,码头靠泊设施沿岸方向等间距布设多个牵引设备;码头靠泊设施与风电平台之间设置有靠泊驳船形成连续岸壁。
5.优选地,靠泊驳船一侧与码头靠泊设施接触,另一侧与风电平台侧表面接触配合;靠泊驳船与码头相接触的长度大于风电平台与靠泊驳船相接触的长度。
6.优选地,风电平台侧表面连接有眼板,眼板通过缆绳与码头靠泊设施的牵引设备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眼板与风电平台采用焊接形成可靠连接
8.优选地,眼板与缆绳之间连接有卸扣;所述眼板与缆绳通过卸扣连接使靠泊拉力方向可调。
9.进一步地,所述码头靠泊设施为混凝土结构,采用带缆桩系泊,采用护舷缓冲受力。
10.优选地,靠泊驳船上表面设置有牵引装置与风电平台侧表面的缆绳连接;靠泊驳船侧表面与风电平台接触面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包括表面包覆橡胶垫的平板;平板通过多根弹簧与靠泊驳船侧舷连接。
11.优选地,靠泊驳船两侧船厢铺设置有折叠扶梯与码头以及风电平台对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结构形式和吨位差别较大的风电平台在水位高低差较大的码头靠泊;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电平台和码头之间增加靠泊驳船,增大了靠泊接触面积以分散码头靠泊时风电平台所承受的冲击力;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电平台上靠近码头高程位置布置眼板,使靠泊拉力分散,并能在靠泊时对风电平台更加可靠的系固;
16.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眼板和缆绳之间增加卸扣,使靠泊拉力方向可根据码头带缆桩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a断面示意图;
19.图3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眼板、卸扣与缆绳连接节点局部平面放大图;
20.图中附图标记为:靠泊驳船1,眼板2,卸扣3,缆绳4,码头靠泊设施5,风电平台100。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图3中,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包括码头靠泊设施5,码头靠泊设施5沿岸方向等间距布设多个牵引设备;码头靠泊设施5与风电平台100之间设置有靠泊驳船1形成连续岸壁。
22.优选地,靠泊驳船1一侧与码头靠泊设施5接触,另一侧与风电平台100侧表面接触配合;靠泊驳船1与码头相接触的长度大于风电平台100与靠泊驳船1相接触的长度。
23.优选地,风电平台100侧表面连接有眼板2,眼板2通过缆绳4与码头靠泊设施5的牵引设备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眼板2与风电平台100采用焊接形成可靠连接
25.优选地,眼板2与缆绳4之间连接有卸扣3;所述眼板2与缆绳4通过卸扣3连接使靠泊拉力方向可调。
26.进一步地,所述码头靠泊设施5为混凝土结构,采用带缆桩系泊,采用护舷缓冲受力。
27.优选地,靠泊驳船上表面设置有牵引装置与风电平台侧表面的缆绳连接;靠泊驳船侧表面与风电平台接触面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包括表面包覆橡胶垫的平板;平板通过多根弹簧与靠泊驳船侧舷连接。
28.优选地,靠泊驳船两侧船厢铺设置有折叠扶梯与码头以及风电平台对接。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0.将靠泊驳船1沿码头长度方向布置在码头靠泊设施5与新型风电平台100之间,使码头侧面形成连续岸壁以分散新型风电平台100靠泊时受力;将眼板2通过焊接与实施例新型风电平台100焊接连接;将眼板2与缆绳4之间通过卸扣3连接使靠泊拉力方向可调;将缆绳4与码头靠泊设施5及卸扣3连接完成靠泊拉力的传递;调整各缆绳4的张紧度以确保受力均匀。
31.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包括码头靠泊设施(5),其特征在于:码头靠泊设施(5)沿岸方向等间距布设多个牵引设备与风电平台(100)连接;码头靠泊设施(5)与风电平台(100)之间设置有多个靠泊驳船(1)形成连续岸壁;靠泊驳船(1)一侧与码头接触,另一侧与风电平台(100)侧表面接触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泊驳船(1)与码头相接触的长度大于风电平台(100)与靠泊驳船(1)相接触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平台(100)侧表面连接有眼板(2),眼板(2)通过缆绳(4)与码头靠泊设施(5)的牵引设备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眼板(2)与缆绳(4)之间连接有卸扣(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头靠泊设施(5)采用带缆桩系泊,并用护舷缓冲受力。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码头靠泊系统,包括码头靠泊设施,码头靠泊设施沿岸方向等间距布设多个牵引设备;码头靠泊设施与风电平台之间设置有靠泊驳船形成连续岸壁。该靠泊系统可以用于结构形式特殊、吨位差异较大的新型风电平台在水位高低差较大的码头靠泊,并能有效分散码头对风电平台之间的冲击力。之间的冲击力。之间的冲击力。


技术研发人员:陶召平 刘艾华 徐原 林成迪 刘运志 陈新群 刘俊峰 王维 熊仁树 许新鑫 薛洋洋 倪道俊 滕华灯 黄绍幸 李亚静 王卫 唐城 沈建荣 方自彪 牟海港 邓才荣 王国松 李正文 顾宇盟 陈开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珠江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2
技术公布日:2022/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