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1417发布日期:2022-07-23 06:0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和施工速度的提高,塔吊以其起升高度高、工作幅度大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塔吊基础是塔吊的重要组成部分,塔吊的稳定性首要因素就是塔吊基础,因此塔吊基础的设计对于一个工程的顺利施工很重要。
3.带有地下室的建筑结构在搭建塔吊基础时,由于住宅楼的四周设置有沉降后浇带,限制了建造塔吊基础的位置,如果将塔吊安装在地下室的外侧,又会使塔吊距离建筑物过远,影响建筑材料的运输,因此通常选择在地下室底板下方安装塔吊基础。
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塔吊基础结构较为简单,不能对塔身标准节起到更好的支撑加固效果,因此,现在提出一种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的塔吊基础结构较为简单,不能对塔身标准节起到更好的支撑加固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设置在所述地下室底板底部的塔吊基础以及设置在所述塔吊基础上的塔身标准节,所述地下室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基坑,所述塔吊基础设置在基坑内,所述塔吊基础的顶部设置有塔身标准节,所述塔身标准节的下端埋入塔吊基础内;
8.所述塔吊基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靠近塔吊基础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塔身标准节相抵接,所述螺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支撑壳体与塔吊基础进行固定,可转动把手带动螺柱转动,使螺柱带动支撑板向塔身标准节靠近,使支撑板对塔身标准节的四周进行支撑加固,提高塔身标准节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基坑的内表面设置有砖胎膜。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胎膜用于增强塔吊基础底部的稳固性。
12.可选的,所述砖胎膜的内表面设置有止水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带能够对塔吊基础起到防水效果。
14.可选的,所述塔吊基础的底部设置有砼垫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砼垫层能够保证塔吊基础的底部平稳,提高塔吊基础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塔吊基础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双向钢筋。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钢筋用于加强塔吊基础的内部结构,提高塔吊基础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支撑壳体的底部插接有若干紧固锚杆,所述支撑壳体通过紧固锚杆与塔吊基础固定安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固锚杆可将支撑壳体与塔吊基础进行固定。
20.可选的,所述支撑壳体的外侧壁与地下室底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固斜撑。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斜撑能够对支撑壳体的外侧壁起到加固支撑作用,提高支撑壳体的稳定性。
22.可选的,所述支撑板靠近螺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贯穿支撑壳体。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能够对支撑板起到限位作用。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壳体、螺母、螺柱、支撑板和把手的设置,在使用时,将支撑壳体与塔吊基础进行固定,可转动把手带动螺柱转动,使螺柱带动支撑板向塔身标准节靠近,使支撑板对塔身标准节的四周进行支撑加固,对塔身标准节起到更好的支撑加固效果,提高塔身标准节的稳定性;
26.2.本实用新型通过砖胎膜的设置,用于增强塔吊基础底部的稳固性,通过止水带的设置,能够对塔吊基础起到防水效果,通过加固斜撑的设置,能够对支撑壳体的外侧壁起到加固支撑作用,提高支撑壳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地下室底板;2、塔吊基础;3、塔身标准节;4、基坑;5、支撑壳体;6、螺母;7、螺柱;8、支撑板;9、把手;10、砖胎膜;11、止水带;12、砼垫层;13、双向钢筋;14、紧固锚杆;15、加固斜撑;1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请参照图1,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1、设置在地下室底板1底部的塔吊基础2、以及设置在塔吊基础2上的塔身标准节3,塔吊基础2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双向钢筋13,双向钢筋13用于加强塔吊基础2的内部结构,提高塔吊基础2的稳定性,地下室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基坑4,塔吊基础2设置在基坑4内,其中,塔身标准节3的下端埋入塔吊基础2内,塔身标准节3的下端设有地脚螺栓,地脚螺栓埋入塔吊基础2内,基坑4的内表面设置有砖胎膜10,砖胎膜10用于增强塔吊基础2底部的稳固性,砖胎膜10的内表面设置有止水带11,止水带11能够对塔吊基础2起到防水效果,塔吊基础2的底部设置有砼垫层12,砼垫层12能够保证塔吊基础2的底部平稳,提高塔吊基础2的稳定性。
33.参照图1和图2,塔吊基础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壳体5,塔身标准节3位于支撑壳
体5内,支撑壳体5的底部插接有若干紧固锚杆14,支撑壳体5通过紧固锚杆14与塔吊基础2固定安装,通过紧固锚杆14可将支撑壳体5与塔吊基础2进行固定。
34.支撑壳体5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螺母6,螺母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柱7,螺柱7靠近塔吊基础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与塔身标准节3相抵接,螺柱7远离支撑板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9,其中,在每块支撑板8靠近螺柱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6,限位杆16的两端滑动贯穿支撑壳体5,在使用时,可转动把手9带动螺柱7转动,使螺柱7带动支撑板8向塔身标准节3靠近,使支撑板8对塔身标准节3的四周进行支撑加固,提高塔身标准节3的稳定性。
35.参照图1,支撑壳体5的外侧壁与地下室底板1之间可拆卸安装有多个加固斜撑15,且多个加固斜撑15均匀设置在支撑壳体5的四周,加固斜撑15能够对支撑壳体5的外侧壁起到加固支撑作用,提高支撑壳体5的稳定性。
3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通过紧固锚杆14将支撑壳体5与塔吊基础2进行固定,可转动把手9带动螺柱7转动,使螺柱7带动支撑板8向塔身标准节3靠近,使支撑板8对塔身标准节3的四周进行支撑加固,提高塔身标准节3的稳定性。
37.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1)、设置在所述地下室底板(1)底部的塔吊基础(2)、以及设置在所述塔吊基础(2)上的塔身标准节(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基坑(4),所述塔吊基础(2)设置在基坑(4)内,所述塔身标准节(3)的下端埋入塔吊基础(2)内;所述塔吊基础(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壳体(5),所述支撑壳体(5)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螺母(6),所述螺母(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柱(7),所述螺柱(7)靠近塔吊基础(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与塔身标准节(3)相抵接,所述螺柱(7)远离支撑板(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4)的内表面设置有砖胎膜(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胎膜(10)的内表面设置有止水带(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基础(2)的底部设置有砼垫层(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基础(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双向钢筋(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5)的底部插接有若干紧固锚杆(14),所述支撑壳体(5)通过紧固锚杆(14)与塔吊基础(2)固定安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5)的外侧壁与地下室底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固斜撑(1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靠近螺柱(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滑动贯穿支撑壳体(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地下室塔吊基础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改善现有的塔吊基础结构较为简单,不能对塔身标准节起到更好的支撑加固效果的问题,包括地下室底板、设置在所述地下室底板底部的塔吊基础以及设置在所述塔吊基础上的塔身标准节,所述塔吊基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靠近塔吊基础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塔身标准节相抵接,所述螺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壳体、螺母、螺柱、支撑板和把手的设置,能够对塔身标准节起到更好的支撑加固效果,提高塔身标准节的稳定性。提高塔身标准节的稳定性。提高塔身标准节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北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2/7/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