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下水管道防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176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式下水管道防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门用于下水道的管子或配件。
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高层建筑迅速发展,但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着建筑三大通病之一下水道古力堵塞。据了解,管道堵塞均系人为造成。就目前住宅楼下水管道结构来说,无论从哪一层楼的厕所中冲入塑料袋、包装纸、布、麻、绳等杂物,都直接进入底层楼下水管道中,造成底楼厕所的堵塞冒溢。目前,下水道古力堵塞冒溢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不但破坏了城市街道的环境卫生,而且还恶化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按现有的管道结构无法查清造成堵塞住户的责任,底层住户是直接受害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式下水管道防堵装置,它能弥补现有管道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有主管道和支管道,两者之间有夹壁隔开,但后者的下端与前者相通,其上端口接通上一层楼内厕所的便盆,在支管道的下部外侧有一防堵阀门,在此阀门口下方支管道的内壁上固定一挡叉,它有两根刀刃,可将沿支管道落下的杂物切碎以防堵塞,出现堵塞时也可以打开阀门将杂物排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防止下水管道古力堵塞,一旦出现堵塞时容易排除,并且造成堵塞的住户自己受害,对其它住户并无影响。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其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其俯视示意图。
附图4为其整体组装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有主管道(1)和支管道(2),二者之间有夹壁隔开,但后者的下端与前者相通,由其上端口接通上一层楼内厕所的便盆,在支管道(2)的下部外侧有一防堵阀门(13),在此阀门口下方支管道(2)内有一挡叉(6),它由两根刀刃和一长方形底座构成,能将由上一层楼便盆倒入的杂物切碎,它由定位螺栓(9)紧固于支管道(2)阀门口下内壁上。活门(3)靠手柄螺栓(5)的轴向顶力而固定于阀门口的凸缘上,它与凸缘之间有密封垫(8),以确保其密封性。挡板(4)作为手柄螺栓(5)的固定螺母由其二端的U形口固定于二个定位螺栓(9)上。将螺栓(9)调至合适位置后,旋紧2个螺母(11)即可。手柄螺栓(5)的旋动靠扭动手轮来完成。(10)为垫片。
当杂物沿支管道(2)下落被挡叉(6)拦截切碎后,就进入主管道(1),防止了堵塞。如果发生堵塞,则可打开阀门(13)将堵塞物取出。此时,先将手指套入拉环(12),抽动疏通钩(7),使堵塞物上方的液体排掉,以免打开活门(3)时液体溢出。然后旋松手柄螺栓(5),连同挡板(4)一同取下,此时活门(3)自然取下。除杂后,将活门(3)连同密封垫(8)一起推入阀门口内,将挡板(4)上下两个U形口套入螺栓(9),旋紧手柄螺栓(5),使其錐头顶入活门(3)的中心孔内,顶紧使其不渗水为止。
本装置除螺栓、螺母、垫片、密封圈及疏通钩外,均可用铸铁或塑料制造,挡叉(6)的刀刃可用不锈钢制造。
权利要求1.一种复式下水管道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主管道(1)和支管道(2),两者之间有夹壁隔开,但后者的下端与前者相通,其上端口接通上一层楼内厕所的便盆;在支管道(2)的下部外侧有一防堵阀门(13),在此阀门口下方支管道(2)的内壁上固定一挡叉(6),后者有两根刀刃。
专利摘要一种复式下水管道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主管道(1)和支管道(2),两者之间有夹壁隔开,但后者的下端与前者相通,其上端口接通上一层楼内厕所的便盆;在支管道(2)的下部外侧有一防堵阀门(13),在此阀门口下方支管道(2)的内壁上固定一挡叉(6),后者有两根刀刃。本实用新型能防止下水管道古力堵塞,一旦出现堵塞也容易排除,并且造成堵塞的住户自己受害,对其它住户并无影响。
文档编号E03C1/26GK2139955SQ92245500
公开日1993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2日
发明者刘惠东 申请人:刘惠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