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肋空心板型地下通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8236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加肋空心板型地下通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加肋空心板型地下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大规模的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快速增加,使得城市交通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为提升城市绿化率以及降低城市敏感区域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城市地下通道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采用。由于交通量的增大,地下通道的跨度越来越大,顶板越来越厚、自重越来越大,目前常规结构已无法有效解决“大跨度”所带来的冋题。
[0003]目前,快速化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方法,而快速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交通流无平面交叉。解决平面交叉的主要方式为在路口处设立高架跨线桥或下穿地道,前者占用了部分土地,景观上难以修饰,从而给城市景观美化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后者隐于地下,从地面上看完全没有占据土地资源,且不设地面构筑物,既解决了交通的问题,又没有给土地资源、城市美化造成影响。
[0004]在枢纽工程中,车流、人流巨大且平面面积有限,因此地下通道往往跨度很大;另夕卜,长大地下通道必需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座与地面沟通的匝道,以便于地下通道能有效服务于该片区。在地下匝道分离区,地下通道的主线变宽,应能满足主线与匝道车道总数要求,因此,地道的宽度增大无可避免。
[0005]地下通道在城市中多数采用盾构、明挖或盖挖的施工方式。其中,盾构多采用圆形断面,宽度有限,另外需要的埋深较大,与地面沟通比较难,主要适用于长距离的过境交通;然而,明挖或盖挖多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简单明快,空间利用率也高,是地下通道的经典模型。
[0006]然而,该种矩形框架结构传力机理比较简单,顶板为两边支承的板结构。顶板直接承担自身的自重、上覆土重和车辆荷载。在跨度比较小时,如常规四车道以内,常规矩形框架结构可满足受力要求;当跨度较大时,比如双向十二车道的矩形地下通道,埋深暂定为3m,单室净宽约为25m,按照常规矩形框架结构,顶板厚度将达1.8m以上,其中顶板自重将占总荷载的40%以上。因此,传统的地下通道结构中在通道跨度较大时,顶板的厚度很大,增加了顶板的自重,从而增加了顶板的混凝土圬工量,使得顶板自身重力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大,导致顶板的承载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地下通道结构在通道跨度较大时顶板的厚度很大、自重很大、混凝土圬工量增加以及顶板的承载效率极低等缺陷,提供一种加筋空心板型地下通道结构,该加筋空心板型地下通道结构能够减轻顶板的混凝土圬工量,使得顶板自重低,承载力高。
[0008]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一种加肋空心板型地下通道结构,其包括一左侧墙、一右侧墙和一底板,其特点在于,该左侧墙和该右侧墙对称连接在该底板的左右两端,且该底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隔墙,该隔墙位于该左侧墙和右侧墙之间;
[0010]该地下通道结构还包括一顶板,该顶板内沿该地下通道结构的纵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空腔,且该顶板上形成有一上部薄板、一下部薄板和若干加筋肋板,各该加筋肋板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该空腔之间,各该加筋肋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于该上部薄板和下部薄板上,该下部薄板设置于该左侧墙、右侧墙和隔墙的顶面上。
[001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地下通道结构经济性更高,且适用于超大跨度的地下通道;
[0012]另外,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减小了顶板中混凝土的体积,减轻顶板的混凝土圬工量,降低了顶板自重,使得整个结构更加轻盈,钢筋和混凝土均能更加有效的发挥其抗拉、抗压能力,进而有效加强顶板承载能力;
[0013]此外,因顶板自身重力减小了,左侧墙、右侧墙、隔墙和底板厚度也可以相应减小,从而减少了混凝土的圬工量,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经济、合理,符合现代环保绿色的社会理念,最大程度地减小工程量,达到经济最大化;
[0014]同时,将大厚度的顶板设置成两块薄板,结构厚度减小,减少了混凝土浇注时水化热带来的内外温差,可以减少或完全不必要采取降温措施便能降低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0015]较佳地,各该加筋肋板均沿该地下通道结构的横向设置。
[0016]在本方案中,加筋肋板沿地道横向设置,使得顶板受力更加合理,从而有效地发挥了混凝土和钢筋的抗压、抗拉能力,充分发挥了顶板中各材料的性能。
[0017]较佳地,该加筋肋板、上部薄板和下部薄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板,该加筋肋板与该上部薄板、下部薄板形成一整体,且该加筋肋板的钢筋与该上部薄板和下部薄板的钢筋相连接。
[0018]在本方案中,所述加筋肋板将上部薄板和下部薄板连成一个整体框架型结构,使得结构最为轻盈,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相比最大化。
[0019]较佳地,该上部薄板、下部薄板和加筋肋板的厚度比为1: (1-1.5): (1-1.5)。
[00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下层薄板和加筋肋板的承载力,从而达到最大化地利用结构的目的。
[0021]较佳地,该顶板通过在空腔处采用钢筋固定内模板后直接浇注混凝土制得。
[0022]较佳地,各该空腔内填充有轻型材料。
[002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确保混凝土成形并不会出现明显增加荷重。
[0024]较佳地,各该空腔内还设有遇水膨胀橡胶条。
[0025]在本方案中,在空腔内轻型材料与混凝土相接触的边界面上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条,确保空腔内部无空隙,从而保证空腔内不会充水,从而避免了地下水对钢筋和混凝土造成腐蚀。
[0026]较佳地,各该加筋肋板内还设置有预应力钢筋。
[0027]在本方案中,加筋肋板连接顶板的上、下部薄板,高度较大,配置有预应力筋,减小了工程量、拉应力及其范围。
[0028]较佳地,该左侧墙、右侧墙、隔墙和底板为一体成型。
[0029]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0030]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1](I)经济性更高,且适用于超大跨度的地下通道;
[0032](2)减小了顶板中混凝土的体积,减轻顶板的混凝土圬工量,降低了顶板自重,使得整个结构更加轻盈,钢筋和混凝土均能更加有效的发挥其抗拉、抗压能力,进而有效加强顶板承载能力;
[0033](3)因顶板自身重力减小了,左侧墙、右侧墙、隔墙和底板厚度也可以相应减小,从而减少了混凝土的圬工量,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经济、合理,符合现代环保绿色的社会理念,最大程度地减小工程量,达到经济最大化;
[0034](4)减少了混凝土浇注时水化热带来的内外温差,可以减少或完全不必要采取降温措施便能降低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加肋空心板型地下通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0037]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底板:1
[0040]左侧墙:2
[0041]右侧墙:3
[0042]隔墙:4
[0043]顶板:5空腔:51上部薄板:52
[0044]下部薄板:53加筋肋板:54
[0045]检修道:6
[0046]防撞墩:7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
[00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