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0603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城市雨水排放一般都是有组织排水,地面的雨水通过径流汇集排至雨水管道,再通过雨水管道系统排入自然水体。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为了有效地利用雨水,必须对初期雨水进行分离,将降雨初期的雨水分离出来排至污水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经过一定的降雨过程后,地面的污染物大部分被初期雨水冲刷干净,后期雨水的污染程度大幅度降低,将后期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自然水体,有效的保护自然水体的水质。
[0003]有研究表明,降雨开始后,当降雨量达到2cm—3cm时水质明显变好,此时收集雨水比较适宜。但是由于季节及地区的影响,初期降雨所需弃流量控制点并不为一个定值。并且,通过我们对降雨历时中雨水水质监测发现,降雨强度与雨水水质有具有一定的关系,当雨强越小,雨水水质越差,雨强越大,雨水水质越好,当雨强小于一个很小的值时,此时的雨水也必须弃流。目前国内外己有的雨水收集装置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初期降雨的弃流量,并且没有考虑雨量与雨水水质的关系,且弃流池能耗多,体积大,造价高。
[0004]现有技术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有两种结构,一类是利用水流的流量或冲击力推动弃流管和储水管的开闭阀门转换,实现弃流;该类结构不需要另外设置动力系统,工作可靠,但对于阀门开闭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导致这类结构只能适用于某个范围内流量的降雨情况,而对于小流量长时间的降雨判断较为困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而对于暴雨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降雨的流量或冲击力很大,导致弃流装置转换过快,无法有效的将初期雨水弃流。如专利CN204126043中提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外箱,弃流箱和集水箱,弃流箱和集水箱装入外箱中,雨水首先通过第一入水口流入弃流箱中,随着弃流箱中雨水量的不断增加,弃流箱压缩底部的弹簧向下移动,直到位于弃流箱上部的通管体中的通管与集水箱的第二入水口相连通。若降雨为长时间小流量降雨,则该装置内的弹簧在很长时间才会被压缩至转换位置,此时部分干净的雨水已经和前期污水混合,造成了浪费;若降雨为短时间大流量降雨,则由于雨水速度、流量很大,弹簧在短时间内即被压缩,而此时前期污水还未排净,造成前期污水流入集水箱中,污染干净雨水。
[0005]另一类结构是设置传感器和动力系统,通过传感器判断雨水流量或降雨时间,然后由控制系统控制阀门转换,实现弃流。但这类装置对传感器的要求较高,需要设置电动阀门控制管道的开闭,增加了成本,且由于市政雨水管道多在地下,其环境阴暗潮湿,电动设备易受潮失效,维修更换困难。如专利CN103498507中提到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弃流池上设置有与所述计时器电气连接的雨停传感器。通过弃流池和收集池的进水管道安装高度的不同,实现雨水的自动弃流,利用停雨传感器和计时器实现了雨水自动弃流流量的控制。但该专利需要使用传感器和计时器,成本较高,且在雨量变化较大的季节或地区需要经常调整传感器和计时器的相关参数,使用维护较麻烦。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雨量,节省能源,结构紧凑的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箅子,箅子下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端与进水管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水管下方设置前仓,,前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过滤管、弃流管,前仓附近设有后仓,所述过滤管的出口与后仓下部连接,弃流管的出口与市政污水管连接;
[0008]所述前仓中设有弃流装置,弃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前仓内的空心转轴,空心转轴的内侧上端与进水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空心转轴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上导轮、下导轮连接;空心转轴内侧下端位于下底板的中央正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上导轮还与设置在转轴上的扭杆机构连接,所述扭杆机构包括扭杆弹簧,扭杆弹簧的一端与上底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杠杆与过滤管上设置的第一开闭阀的开闭机构连接;所述下导轮还与棘轮机构连接,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与下底板一起旋转的棘轮,棘轮与摇臂上设置的齿形相啮合,所述摇臂上缠绕拉绳,拉绳的另一端与第一开闭阀上的开闭机构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上导轮包括圆盘形上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筒形的上侧外壁,上侧外壁内侧面设有上导流板。
[0011]优选的,所述下导轮包括上窄下宽的漏斗形下底板,下底板上表面四周设有筒形的下侧外壁,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下侧外壁的内侧设有螺旋形的下侧内壁,下侧内壁的侧壁上设有下导流板,下导流板上设有贯通的导流孔;所述下导流板与下底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底板四周环形设置多个贯通的出水孔,所述下侧外壁与上侧外壁之间设有防水罩。
[0012]优选的,所述多个出水孔的流量之和小于进水管的流量。
[0013]优选的,所述上底板为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状;所述上底板靠近空心转轴的位置环形设置多个贯通的溢流孔,所述多个溢流孔的流量之和大于进水管的流量。
[0014]优选的,所述后仓底部设有生物滤层,所述后仓的上部设有收集管,收集管的出口与调节池连接;调节池的上部设置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出口与雨水管网连接;所述调节池顶部设置调节管,调节管的一端伸入调节池内,另一端通过水栗,与深度净化池侧壁上的通孔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开闭阀的开闭机构与弃流管上设置的第二开闭阀的开闭机构形成机械互锁。
[0016]优选的,所述摇臂上设有可使摇臂与棘轮分离的脱开机构,所述脱开机构通过脱离拉绳与进水管上设置的转阀的转轴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上导流板、下侧内壁、下导流板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所述铝合金材料的组分按照以下质量组分配制:
[0018]Zn 2.5-3.5wt%、Mg I.0-2.5wt%,、Zr 0.02-0.1wt % ^Ti 0.02-0.05wt %、Si
0.05-0.08wt%、0.1_0.2*1:%的稀土元素,不可避免杂质元素的总含量< 0.3wt%、余量为纯招,所述稀土元素由Sc、Y、La、Ce、Tm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组成。
[001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微量降雨时,雨水流过下导流板与下底板之间的间隙后流入弃流管,实现微量降雨时全部雨水都流入弃流管。降雨量较小时,雨水冲击下导流板使下导轮旋转,下导轮旋转一定时间内过滤管仍关闭,实现降雨量较小时初期雨水弃流。雨量较大时,下导轮旋转的同时,上导流板受到雨水冲击,带动上导轮旋转一定角度,使过滤管打开,弃流管关闭,实现降雨量较大时初期雨水弃流。本装置可有效适应不同降雨量下的初期雨水弃流,有效的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提高了储存雨水的品质,装置的弃流功能都是由机械结构实现,成本低且便于维护;利用了雨水旋转的动力,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示意图;
[0021]图2为如仓不意图;
[0022]图3为弃流装置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0024]图5为图3中B-B剖视图;
[0025]图6为图5中C-C剖视图;
[0026]图7为深度净化池中透水膜形状示意图;
[0027]图8为深度净化池轴测剖视图;
[0028]图9为图7中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图3所示的雨水集合、弃流、溢流、净化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箅子I,箅子I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的网格形状,也可以是菱形的网格状,所述箅子I下方设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的底端与进水管3的入口连接,集水槽2与进水管3的入口之间设有阻挡树枝、石子的粗滤网,进水管3的入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所述进水管3的下方设有前仓4,前仓4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过滤管6、弃流管7,前仓4附近设置后仓8,所述过滤管6的出口与后仓8下部连接,弃流管7的出口与市政污水管连接。
[0030]所述前仓4中设有弃流装置5,弃流装置5包括竖直设置在前仓4内的空心转轴51,空心转轴51的内侧上端与进水管3的出口连接,所述空心转轴51的外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上导轮52、下导轮53连接,空心转轴51内侧下端位于下底板531的中央正上方。所述上导轮52包括圆盘形上底板521,上底板521下表面设有筒形的上侧外壁522,上侧外壁522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