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8485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其包括设置于自然山体上的暗池,暗池内填充有防渗保水的材料,暗池顶部采用土壤封闭。土壤上种植有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绿色植物。在暴雨季节,暗池周边的自然山坡、丘陵的雨水能渗入土壤,各种根系的植物能牢牢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快速吸收降水,使雨水能够合理的下渗、收纳及净化,并存储于暗池内的防渗保水的材料中,从而起到了排涝蓄水的作用,在干旱季节,暗池内的水缓慢释放,为其周围的植物提供水分,实现了生态水的循环利用。
【专利说明】
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
【背景技术】
[0002]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承载能力变弱的原因,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使得我国城市水生态面临着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城市内涝严重,雨洪管理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城市缺水严重,水资源供应严重不足。随之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气象灾害的频发,城市对排水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保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修复城市水生态。
[0003]近年来的几次暴雨造成的城市内涝,也使得加强雨洪利用、排涝蓄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话题。而“海绵城市”则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旨在建设好城市的垂直系统,让城市能自由呼吸吐纳,蓄水与排水结合,让水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0004]“海绵城市”作为修复城市水生态的一条路径,能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节约用水,解决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面临的水环境日益加重的生态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0005]而现代社会,建筑逐渐成为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巨大载体之一。根据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统计,我国城镇中与建筑相关的能耗高达40%。同时某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更达到社会总能耗40%_50%,其中建筑使用过程能耗占了建筑总能耗的50-55%。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日益提高,建设量还将不断增加。因此,建筑节能成为一个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0006]随着建筑业对节能、环保建筑的大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异军突起,建造既具有强大节水、生态水循环利用效果,又具有很好节能效果的建筑综合体,成为我国治理“雾霾”,解决城市内涝,改善和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一种路径选择。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排涝蓄水以及生态水循环利用效果的海绵城市综合体。
[0008]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包括设置于自然山体上的暗池,所述暗池内填充有防渗保水的材料,所述暗池顶部采用土壤封闭。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渗保水的材料为热塑性聚烯烃材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暗池顶部的土壤上种植有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绿色植物。
[0011]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设置于自然湖泊周边的下凹式绿地,所述下凹式绿地的地面低于其周边的地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具有渗水性的透水地面,所述透水地面铺设于自然山体景观以及自然湖泊的周边。
[0013]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生态堤岸,所述生态堤岸围设于自然湖泊的边缘。
[0014]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内集成有生态绿墙、种植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自然风循环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0015]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物由可拆卸的钢结构构建而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道路,所述道路的两侧设置有道路绿化带以及喷灌设施,所述喷灌设施引用自然湖泊的湖水对所述道路绿化带进行喷灌。
[00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于自然山体上设置有暗池,暗池内填充有防渗保水材料,暗池顶部采用土壤封闭。在暴雨季节,暗池周边的自然山坡、丘陵的雨水能渗入土壤,各种根系的植物能牢牢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快速吸收降水,使雨水能够合理的下渗、收纳及净化,并存储于暗池内的防渗保水的材料中,从而起到了排涝蓄水的作用,在干旱季节,暗池内的水缓慢释放,为其周围的植物提供水分,实现了生态水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0]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包括设置于自然山体101上的暗池1、设置于自然湖泊102周边的下凹式绿地2、具有渗水性的透水地面3、生态堤岸4、建筑物5以及道路6。
[0021]暗池I内填充有防渗保水的材料,防渗保水的材料优选为热塑性聚烯烃材料。暗池I顶部采用土壤封闭,土壤上种植有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绿色植物。在暴雨季节,暗池I周边的自然山坡、丘陵的雨水能渗入土壤,各种根系的植物牢牢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快速吸收降水,使雨水能够合理的下渗、收纳及净化。存储于暗池I内的防渗保水的材料中,从而起到了排涝蓄水的作用,在干旱季节,暗池I内的水缓慢释放,为其周围的植物提供水分,实现了生态水的循环利用。
[0022]自然湖泊102形成雨水收集池,自然湖泊102的周边建设有上述的下凹式绿地(图中未示出),下凹式绿地的地面低于其周边的地面,其可涵养水源,收集雨水,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0023]自然山体101景观以及自然湖泊102的周边铺设有上述的透水地面3,透水地面3具有一定的渗水性,可让地面的水很快流入两边的土壤,滋养草坪和树木,最大限定减少降水的流失和蒸发。
[0024]综合利用海绵城市综合体、自然湖泊及透水地面3各种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渗、滞、蓄、净、用、排”,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最大程度实现海绵城市综合体的排涝蓄水以及节水的功能。
[0025]生态堤岸4围设于自然湖泊102的边缘,可截留雨水,过滤地表径流,抵抗流水冲刷,从而起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用被不断加强。
[0026]道路6的两侧设置有道路绿化带以及喷灌设施,喷灌设施引用自然湖泊102的湖水对道路绿化带中的绿化花草进行喷灌,实现喷灌节水。
[0027]进一步地,建筑物5由可拆卸的钢结构构建而成;建筑物5内集成有生态绿墙、种植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自然风循环系统。
[0028]可拆卸式钢结构具有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可重复回收利用的特点,节能效果明显。生态绿墙可改善环境气候,夏季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能耗。种植屋面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太阳能光伏发电零排放、无污染、无能源消耗,可向建筑物提供照明用电,经济环保。通过建筑物内部构造的合理设置,形成自然风循环系统,可有效改善空气环境,减少能源消耗。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自然山体上的暗池,所述暗池内填充有防渗保水的材料,所述暗池顶部采用土壤封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保水的材料为热塑性聚稀经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池顶部的土壤上种植有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绿色植物。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设置于自然湖泊周边的下凹式绿地,所述下凹式绿地的地面低于其周边的地面。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具有渗水性的透水地面,所述透水地面铺设于自然山体景观以及自然湖泊的周边。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生态堤岸,所述生态堤岸围设于自然湖泊的边缘。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内集成有生态绿墙、种植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自然风循环系统中的至少一个。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由可拆卸的钢结构构建而成。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综合体还包括道路,所述道路的两侧设置有道路绿化带以及喷灌设施,所述喷灌设施引用自然湖泊的湖水对所述道路绿化带进行喷灌。
【文档编号】E03F5/00GK105821949SQ201610153356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潘学强, 向洪波, 江卫, 曹超东, 管龙, 黄世涛, 李蒙蒙, 白剑
【申请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