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系统旋流器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2450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系统旋流器管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排水管。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楼房的建筑排水系统,由二支管路组成,分别用于通水和通气,占用生活空间、浪费建筑材料、增加的施工成本,排水噪音大、安装维修量大等缺点。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如图2所示)技术起源于欧洲,在欧美和日本发展应用将近四十多年,特殊单立管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排水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楼、宾馆、医院等场所,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
[0003]特殊单立管根据水流特性,在管件内部设计具有改变水流方向的漩流叶片装置,当卫生器具排出的污水经横支管进入到立管时,污水经过特殊单立管漩流器的作用,使进入立管内的污水形成漩流,让污水紧贴立管管壁旋转下行,进而使立管中间形成中空排气,消除排水立管内的空气压力。
[0004]但特殊单立管存在以下问题:特殊单立管上层下行的旋转水流无法避开横支管顺利下行,上部立管旋转下行的水流因离心力被“甩入”横支管,产生“逆流”现象,如图2中的逆流7,同时上部立管旋转下行水流与横支管水流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了 “水舌”现象,进而造成立管内的气压波动和排水噪声的产生。
[0005]此外,当立管中旋转下行的水流,流量较大时,在立管内部会短暂形成一个中空的水柱既“水膜”,使横支管与立管空气产生隔离,造成立管与横支管内气体产生压力差现象,近而破坏卫生器的水封,使有害气体流入室内。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旋流器管件,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排水系统旋流器管件,包括立管、横支管及设置在立管内壁上的漩流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入式导流管,所述嵌入式导流管嵌入所述立管内侧,嵌入式导流管的底部延伸至横支管管口位置;
[0008]所述嵌入式导流管的外壁上靠近横支管开口处设置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与横支管上壁轴接。所述嵌入式导流管的底部延伸至0.3-0.5倍横支管管口直径处。
[0009]所述导流叶片为螺旋形,所述导流叶片与横支管上壁轴接处的下方设置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保证导流叶片与横支管出口间的开口。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上层下行的旋转水流避开横支管顺利下行,防止上部立管旋转下行的水流因离心力被“甩入”横支管,产生“逆流”现象,也避免上部立管旋转下行水流与横支管水流发生碰撞,从而避免了 “水舌”现象的产生,近而消除立管内的气压波动和减少排水噪声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I为立管,2为横支管,3为嵌入式导流管,4为导流叶片,5为漩流叶片,6为水流,7为逆流,8为定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立管1、横支管2及设置在立管内壁上的漩流叶片5,还包括嵌入式导流管3,所述嵌入式导流管3嵌入所述立管I内侧,嵌入式导流管3的底部延伸至横支管2管口位置;所述嵌入式导流管的外壁上靠近横支管开口处设置导流叶片4,所述导流叶片4与横支管2上壁轴接。所述嵌入式导流管3的底部延伸至0.3-0.5倍横支管管口直径处。
[0015]所述导流叶片4为螺旋形,所述导流叶片4与横支管上壁轴接处的下方设置定位凸台8,所述定位凸台8保证导流叶片4与横支管2出口间的开口。
【主权项】
1.一种排水系统旋流器管件,包括立管、横支管及设置在立管内壁上的漩流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入式导流管,所述嵌入式导流管嵌入所述立管内侧,嵌入式导流管的底部延伸至横支管管口位置;所述嵌入式导流管的外壁上靠近横支管开口处设置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与横支管上壁轴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旋流器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导流管的底部延伸至0.3-0.5倍横支管管口直径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旋流器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为螺旋形,所述导流叶片与横支管上壁轴接处的下方设置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保证导流叶片与横支管出口间的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水系统旋流器管件,包括立管、横支管及设置在立管内壁上的漩流叶片,还包括嵌入式导流管,所述嵌入式导流管嵌入所述立管内侧,嵌入式导流管的底部延伸至横支管管口位置;所述嵌入式导流管的外壁上靠近横支管开口处设置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与横支管上壁轴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上层下行的旋转水流避开横支管顺利下行,防止上部立管旋转下行的水流因离心力被“甩入”横支管,产生“逆流”现象,也避免上部立管旋转下行水流与横支管水流发生碰撞,从而避免了“水舌”现象的产生,近而消除立管内的气压波动和减少排水噪声的产生。
【IPC分类】E03F3-04
【公开号】CN204551689
【申请号】CN201520247470
【发明人】冯雨, 吴佳妮, 刘明月
【申请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