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8969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专利属于城市环境规划、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泥砂的源头/传输过程控制。
【背景技术】
[0002]城市暴雨径流冲刷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道路交通负荷大,占地面积多,其面源污染负荷的产生强度远大于屋面、广场等不透水下垫面,已成为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主要贡献体(王书敏.山地城市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研宄[D].重庆:重庆大学,2012);同时,研宄证明,固体形态是城市暴雨径流中有机物、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主要赋存形态,悬浮物应作为暴雨径流污染的首要控制指标(王书敏,何强,艾海男,潘伟亮,智悦,王静.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性及控制对策[J].环境工程学报,2012,6(5):1445-1450.),因此,强化城市暴雨径流泥砂的控制非常必要。针对这种情况,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为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污染的源头控制提供了依据。

【发明内容】

[0003]本专利根据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特性,针对道路雨水径流高效除砂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该装置除砂效率高,应用方式灵活,尤其是对小颗粒泥砂的去除效率有了进一步提升,可广泛布设于城市道路的雨水口下部,实现道路暴雨径流泥砂的就地去除。
[0004]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竖流井(2)和上流井
(11)两部分组成,竖流井(2 )和上流井(11)之间通过底部连接孔(12 )相连;
[0006]所述竖流井(2 )由雨水篦子(I)、消能筛(3 )、砂斗(4)组成,其中,砂斗(4)深0.5米,四边倾角为60°,砂斗(4)顶部安装砂位感应器(9),底部安装潜污泵(10);竖流井(2)深3.0米,长宽均为1.0米;上流井(11)深2.0米,长宽均为1.0米;上流井(11)顶部标高低于竖流井(2) 0.5米;
[0007]所述连接孔(12)与砂斗(4)顶部相连,为高20cm,宽1.0米的矩形结构;
[0008]所述上流井(11)由清水区(8)、过滤层(7)、配水区(6)、两相分离区(5)四部分组成,且上流井(11)底部是倾角30°的斜体结构,斜体底部与连接孔(12)底部相连;清水区
(8)深0.5米;过滤层(7)深0.5米,由粒径30mm的石灰石组成;配水区(6)深1cm ;两相分离区(5)深0.5米,由5层倾角45°的不锈钢三角板组成;
[0009]所述消能筛(3)为倾角45°的三层不锈钢筛网,每层筛网之间垂向间隔10cm,从上往下筛孔尺寸依次减小,第一层筛网筛孔尺寸为10mm,第二层筛网筛孔尺寸为5mm,第三层筛网筛孔尺寸为Imm;第一层筛网下端与连接孔(12)顶部标高相同,且与连接孔(12)顶部保持1cm水平距离;第三层筛网下端与连接孔(12)底部标高相同,且与连接孔(12)底部保持1cm水平距离。
[0010]本发明专利的主要优点如下:(1)、进一步提高了泥砂捕集效率,尤其提高了细小颗粒泥砂的捕集效果;(2)、避免了由于暴雨径流对底泥的扰动和冲刷引起的泥砂捕集效率降低的缺点;(3)、可以直接布置在现有雨水口下面,应用灵活,对管网现状无影响,投资省,且收集的泥砂方便清除;(4)、对所补集泥砂进行清除的同时,过滤层可同步自动进行反冲洗,避免了过滤层的堵塞。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中:1 一雨水篦子;2—竖流井;3—消能筛;4一砂斗;5—两相分离区;6—配水区;7—过滤层;8—清水区;9一砂位感应器;10—潜污泵;11 一上流井;1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图1,该装置由竖流井(2)和上流井(11)两部分组成,竖流井(2)和上流井
(11)之间通过底部连接孔(12)相连。竖流井(2)深3.0米,长宽均为1.0米;上流井(11)深2.0米,长宽均为1.0米;上流井(11)顶部标高低于竖流井(2) 0.5米。竖流井(2)由雨水篦子(I)、消能筛(3)、砂斗(4)组成,其中,砂斗(4)深0.5米,四边倾角为60°,砂斗(4)顶部安装砂位感应器(9),底部安装潜污泵(10)。上流井(11)由清水区(8)、过滤层(7)、配水区(6)、两相分离区(5)四部分组成,且上流井(11)底部是倾角30°的斜体结构,斜体底部与连接孔(12)底部相连;清水区(8)深0.5米;过滤层(7)深0.5米,由粒径30mm的石灰石组成;配水区(6)深1cm ;两相分离区(5)深0.5米,由5层倾角45°的不锈钢三角板组成。
[0014]雨天降雨开始时,道路暴雨径流通过雨水篦子(I)截流粗大物体后直接进入所述装置内,经竖流井(2)下落到消能筛(3)上,由于消能筛(3)的弹性作用,消减了暴雨径流动能,同时,密度较大的颗粒可沿着消能筛(3)表面滑落至砂斗(4),密度较大、且颗粒粒径小于Imm的砂粒则可以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穿透消能筛(3)直接进入砂斗(4)。效能之后的暴雨径流经过连接孔(12)进入上流井(11),首先经过两相分离区(5),初步分离大颗粒泥砂,经配水区(6)均匀配水后进入过滤层(7),过滤后出水经清水区(8)排入排水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砂斗(4)内的砂位界面逐渐升高,砂位感应器(9)感应到砂位界面到达设定标高时,启动潜污泵(10 ),将截流的泥砂排出井外,集中收集处理,同时,在排出砂斗(4)内的截流泥砂时,清水区(8)内的清水将对过滤层(7)自动进行反冲洗。
【主权项】
1.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竖流井(2)和上流井(11)两部分组成,竖流井(2)和上流井(11)之间通过底部连接孔(12)相连; 所述竖流井(2)由雨水篦子(1)、消能筛(3)、砂斗(4)组成,其中,砂斗(4)深0.5米,四边倾角为60°,砂斗(4)顶部安装砂位感应器(9),底部安装潜污泵(10);竖流井(2)深3.0米,长宽均为1.0米;上流井(11)深2.0米,长宽均为1.0米;上流井(11)顶部标高低于竖流井(2) 0.5米; 所述连接孔(12)与砂斗(4)顶部相连,为高20cm,宽1.0米的矩形结构; 所述上流井(11)由清水区(8)、过滤层(7)、配水区(6)、两相分离区(5)四部分组成,且上流井(11)底部是倾角30°的斜体结构,斜体底部与连接孔(12)底部相连;清水区(8)深0.5米;过滤层(7)深0.5米,由粒径30mm的石灰石组成;配水区(6)深1cm ;两相分离区(5)深0.5米,由5层倾角45°的不锈钢三角板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其特征在于:消能筛(3)为倾角45°的三层不锈钢筛网,每层筛网之间垂向间隔10cm,从上往下筛孔尺寸依次减小,第一层筛网筛孔尺寸为10mm,第二层筛网筛孔尺寸为5mm,第三层筛网筛孔尺寸为Imm ;第一层筛网下端与连接孔(12)顶部标高相同,且与连接孔(12)顶部保持1cm水平距离;第三层筛网下端与连接孔(12)底部标高相同,且与连接孔(12)底部保持1cm水平距离。
【专利摘要】本发明创造公开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该装置由竖流井(2)和上流井(11)两部分组成;竖流井(2)由雨水篦子(1)、消能筛(3)、砂斗(4)组成,其中,砂斗(4)深0.5米,四边倾角为60°,砂斗(4)顶部安装砂位感应器(9),底部安装潜污泵(10);上流井(11)由清水区(8)、过滤层(7)、配水区(6)、两相分离区(5)四部分组成,且上流井(11)底部是倾角30°的斜体结构;过滤层(7)深0.5米,由粒径30mm的石灰石组成;两相分离区(5)深0.5米,由5层倾角45°的不锈钢三角板组成。本专利主要优点如下:泥砂捕集效率高;应用灵活,对管网现状无影响;对所补集泥砂进行清除的同时,过滤层(7)可同步自动进行反冲洗。
【IPC分类】E03F5-14
【公开号】CN204608969
【申请号】CN201520238134
【发明人】王书敏, 方昆, 史硕
【申请人】重庆文理学院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