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8280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道路雨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处理系统中的雨水口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造成路基路面内部积水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地表水通过路面裂缝和透水性路面结构的空隙进入路面结构内部以及路基中;其二,在地下水丰富及地下水位较高路段地下水会侵入路基上部。
[0003]而现有城市道路雨水口一般是通过进水箅汇集路表水,经雨水井,进入雨水口支管排至地下雨水管道排除路表水。但由于现有城市道路雨水口井身采用砂浆砌筑实心粘土砖,井壁采用水泥砂浆粉刷结构,致使现有的雨水口结构只能排除路表水,无法排除路基路面的内部积水。因此,通过路面结构疲劳裂缝和低温收缩裂缝进入路基路面的路表水和侵入路基路面结构的地下水,将积聚于路基路面结构内部,无法排除。路基路面结构内部积水将使路基路面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冰冻季节还会产生路面的冻胀破坏,进而加速路面的损坏,导致路面的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与此同时,由于现有城市道路雨水口结构的进水箅下井身全部采用砂浆砌筑实心粘土砖结构,使得井身顶部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因应力集中容易引起井身顶部结构局部损坏。井身顶部结构损坏后,因不均匀支撑会造成进水箅损坏,会导致行车与行人的不安全。
[0004]故,急需设计研发一款新型的在提高雨水井井身顶部强度的同时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改善雨水口的结构,设计研发一种在提高雨水井井身顶部强度的同时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且井身顶部强度加固的雨水口结构。采用该雨水口结构后,可使路基路面内部积水进入地下雨水管道而排出,解决了由路基路面内部积水过多而引起的路基路面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且加固了雨水井井身顶部强度,确保了行车与行人的安全。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所述雨水口结构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或绿化带与车行道交接的立缘石处,位于立缘石的一侧,设置在车行道的路面下方,包括进水箅、雨水井及雨水支管。
[0007]所述雨水井包括球墨铸铁井座盖和井身,所述井身包括采用25cmX25cmX25cm大小的C30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圈砌筑的井身顶部、内外均未粉刷且采用MlO砂浆砌筑成多孔粘土砖的井身壁、采用20cm厚的C20混凝土夯实的井身底部基础。
[0008]所述雨水井井身一侧设置有采用内径为30cm的水泥混凝土管与地下雨水管道相连接的雨水支管。
[0009]所述雨水井井身下部设有内外壁用砂浆粉刷且高度为30cm的沉泥池。
[0010]所述雨水井井身外围四周50cm设有用砂砾石填筑的反滤层。
[0011]进一步地说,所述雨水支管自雨水口至地下排水管道设有10%的降坡。
[0012]进一步地说,所述沉泥池的顶部与所述雨水支管的底部齐平。
[0013]进一步地说,所述雨水井井身外围四周50cm、沉泥池顶部至路面结构层底部设有用砂砾石填筑的反滤层,反滤层由近及远采用由细至粗的砂砾石填筑,沿道路方向相邻两雨水口反滤层之间、路面结构层以下采用级配砂砾填筑。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结构,可使路基路面内部积水进入地下雨水管道而排出,解决了因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引起的路基路面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及冰冻季节路面结构冻胀破坏的问题。
[0016]2、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结构中井身顶部强度得到加固,有效解决了因井身顶部强度不足而产生井身顶部局部损坏的问题,确保了行车与行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口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所示为图1的1-1剖视图。
[0019]图3所示为图1的2-2剖视图。
[0020]其中:101-立缘石、102-进水箅、103-雨水井、104-雨水支管、201-沉泥池、202-反滤层、301-球墨铸铁井座盖、302-井身顶部、303-井身壁、304-井身底部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002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口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所示为图1的1-1剖视图。
[0024]图3所示为图1的2-2剖视图。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的实例,所述雨水口结构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或绿化带与车行道交接的立缘石101处,位于立缘石101的一侧,设置在车行道的路面下方,包括进水箅102、雨水井103及雨水支管104。
[0026]所述雨水井103包括球墨铸铁井座盖301和井身,所述井身包括采用25cmX25cmX 25cm大小的C30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圈砌筑的井身顶部302、内外均未粉刷且采用MlO砂浆砌筑成多孔粘土砖的井身壁303、采用20cm厚的C20混凝土夯实的井身底部基础304。
[0027]所述雨水井井身一侧设置有采用内径为30cm的水泥混凝土管与地下雨水管道相连接的雨水支管104。
[0028]所述雨水井井身下部设有内外壁用砂浆粉刷且高度为30cm的沉泥池201。
[0029]所述雨水井井身外围四周50cm设有用砂砾石填筑的反滤层202。
[0030]进一步地说,所述雨水支管104自雨水口至地下排水管道设有10%的降坡。
[0031]进一步地说,所述沉泥池201的顶部与所述雨水支管104的底部齐平。
[0032]进一步地说,所述雨水井井身外围四周50cm、沉泥池201顶部至路面结构层底部设有用砂砾石填筑的反滤层202,反滤层202由近及远采用由细至粗的砂砾石填筑,沿道路方向相邻两雨水口反滤层202之间、路面结构层以下采用级配砂砾填筑。
[0033]路面雨水包括路表径流的雨水及路面渗流的雨水,而路基路面内部积水主要来自于路面雨水中路面渗流的雨水和侵入路基路面的地下水。
[0034]米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后,工作时,路面渗流的雨水先穿越反滤层202,通过多孔粘土砖孔道进入雨水口。进入雨水口后,路面渗流的雨水再通过雨水支管104进入雨水检查井,进而进入地下雨水管道及其它受纳体(如城市雨水总干管、河流、湿地等)而得到排除;侵入路基路面的地下水则先通过路基横向径流穿越反滤层202,再通过多孔粘土砖进入雨水口。进入雨水口后,侵入路基路面的地下水通过雨水支管104进入雨水检查井,进而进入地下雨水管道及其它受纳体(如城市雨水总干管、河流、湿地等)而得到排除。
[0035]与此同时,除了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外而存在的路表径流的雨水沿道路坡度通过进水箅102搜集后进入雨水支管104,通过雨水支管104进入雨水检查井,进而进入地下雨水管道及其它受纳体(如城市雨水总干管、河流、湿地等)而得到排除。
[003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结构,可使路基路面内部积水进入地下雨水管道而排出,解决了因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引起的路基路面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及冰冻季节路面结构冻胀破坏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结构中井身顶部强度得到加固,有效解决了因井身顶部强度不足而产生井身顶部局部损坏的问题,确保了行车与行人的安全。
[0037]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所述雨水口结构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或绿化带与车行道交接的立缘石处,位于立缘石的一侧,设置在车行道的路面下方,包括进水箅、雨水井及雨水支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雨水井包括球墨铸铁井座盖和井身,所述井身包括采用25cmX25cmX25cm大小的C30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圈砌筑的井身顶部、内外均未粉刷且采用MlO砂浆砌筑成多孔粘土砖的井身壁、采用20cm厚的C20混凝土夯实的井身底部基础; 所述雨水井井身一侧设置有采用内径为30cm的水泥混凝土管与地下雨水管道相连接的雨水支管; 所述雨水井井身下部设有内外壁用砂浆粉刷且高度为30cm的沉泥池; 所述雨水井井身外围四周50cm设有用砂砾石填筑的反滤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支管自雨水口至地下排水管道设有10%的降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泥池的顶部与所述雨水支管的底部齐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井身外围四周50cm、沉泥池顶部至路面结构层底部设有用砂砾石填筑的反滤层,反滤层由近及远采用由细至粗的砂砾石填筑,沿道路方向相邻两雨水口反滤层之间、路面结构层以下采用级配砂砾填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道路雨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处理系统中的雨水口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该雨水口结构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或绿化带与车行道交接的立缘石处,位于立缘石的一侧,设置在车行道的路面下方,包括进水箅、雨水井及雨水支管。该雨水口结构在提高雨水井井身顶部强度的同时,具有排除路基路面内部积水的功能。
【IPC分类】E03F5/04, E01F5/00
【公开号】CN204690908
【申请号】CN201520220103
【发明人】曾革, 陈明
【申请人】湖南城市学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