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257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适用于建筑隔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结构中,建筑物的热损失通常发生在建筑基础板的周界处。在建筑基础板的周界处进行隔热可以减少10%?20%的热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解决建筑基础板周界处的热损耗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所述基础板设置于基础上,基础板上面支撑有建筑,所述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包括基础隔热件、内隔热件和外隔热件,所述基础隔热件设置于基础板和基础之间并水平连接到所述基础的顶部,其为长方体状,基础隔热件的顶边和底边之间设有竖直延伸的、容纳浇筑材料的孔洞;所述内隔热件从所述基础板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并邻接基础隔热件的内表面;所述外隔热件从基础隔热件竖直向上延伸、邻接建筑和基础板的外表面并平行于所述内隔热件。
[0005]所述孔洞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正多边形。
[0006]所述内隔热件为矩形体状,其长度、宽度和高度根据建筑的需要决定。所述内隔热件包括如发泡聚苯乙烯、聚异氰脲酯和挤塑聚苯乙烯等材料。
[0007]若所述外隔热件和基础隔热件之间存有间隙,可在间隙中填充非刚性隔熱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外隔热件也包括发泡聚苯乙烯、聚异氰脲酯或挤塑聚苯乙烯材料。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隔热效果好,通过设置基础隔热件、内隔热件和外隔热件,所述基础隔热件设置于基础板和基础之间并水平连接到所述基础的顶部,内隔热件邻接基础隔热件的内表面,外隔热件邻接建筑和基础板,从而形成环绕建筑基础板周界处的隔热结构,减少基础板周界处的热损耗。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础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5000-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5100_外隔热件;5200_基础隔热件;5300_孔洞;5400_内隔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参见图1到图2,本实施例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5000,所述基础板设置于基础上,基础板上面支撑有建筑,所述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5000包括基础隔热件5200、内隔热件5400和外隔热件5100。
[0014]所述基础隔热件5200水平连接到所述基础的顶部,其为长方体状,基础隔热件的顶边和底边之间设有竖直延伸的、容纳浇筑材料的孔洞5300。所述基础隔热件5200为半刚性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15]所述内隔热件5400设置于地表和基础之间、从所述基础板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并邻接基础隔热件5200的内表面。所述内隔热件5400为矩形体状,其长度、宽度和高度根据建筑的需要决定。所述内隔热件5400包括如发泡聚苯乙烯、聚异氰脲酯和挤塑聚苯乙烯等材料。
[0016]所述外隔热件5100从基础隔热件5200竖直向上延伸、邻接建筑的外表面并平行于所述内隔热件5400。若外隔热件5100和基础隔热件5200之间存有间隙,可在间隙中填充非刚性隔熱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外隔热件5100也包括发泡聚苯乙烯、聚异氰脲酯或挤塑聚苯乙烯材料。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所述基础板设置于基础上,基础板上面支撑有建筑,所述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包括基础隔热件、内隔热件和外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隔热件设置于基础板和基础之间并水平连接到所述基础的顶部,其为长方体状,基础隔热件的顶边和底边之间设有竖直延伸的、容纳浇筑材料的孔洞;所述内隔热件从所述基础板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并邻接基础隔热件的内表面;所述外隔热件从基础隔热件竖直向上延伸、邻接建筑和基础板的外表面并平行于所述内隔热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正多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所述基础板设置于基础上,基础板上面支撑有建筑,所述建筑基础板隔热结构包括基础隔热件、内隔热件和外隔热件,所述基础隔热件设置于基础板和基础之间并水平连接到所述基础的顶部,其为长方体状,基础隔热件的顶边和底边之间设有竖直延伸的、容纳浇筑材料的孔洞;所述内隔热件从所述基础板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并邻接基础隔热件的内表面;所述外隔热件从基础隔热件竖直向上延伸、邻接建筑和基础板的外表面并平行于所述内隔热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能较好地减少建筑基础板周界处的热损耗。
【IPC分类】E02D31/00, E04B1/78
【公开号】CN204715425
【申请号】CN201520179589
【发明人】李琴琴
【申请人】李琴琴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