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549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化带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城市快速路主线多采用高架桥形式,高架4?8车道一般采用6?10米中央分隔带。对于高架桥面雨水,一般通过排水管引至高架桥中央分隔带内设置的地面排水井,再由雨水支管引入地面道路的雨水干管排至河道。由于雨水均通过管道而不是自然下渗的方式进入自然水循环系统,导致城市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无法得到有效补给,从而引发自然灾害;另外,高架桥面雨水纳入市政排水系统,增加了市政管网的建设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通过自然下渗的方式,排除高架桥面的雨水,有效防止城市地下水位降低,引发自然灾害,同时还能减少市政管网的建设费用。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包括与所述绿化带间隔设置的蝶形硬地和设置于所述绿化带内的蝶形绿地;
[0006]所述绿化带包括两侧水平设置、中间呈下凹状的土壤以及种植于所述两侧水平土壤上的植被;
[0007]所述蝶形硬地包括相对设置的硬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管出口的硬质地坪;所述硬地排水管与高架桥的雨水管相接;所述硬质地坪呈下凹状,且与所述下凹状土壤相接并连通;
[0008]所述蝶形绿地包括种植于所述下凹状土壤两侧斜面上的蝶形植被。
[0009]上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中,种植有所述蝶形植被的下凹状土壤上铺设有覆盖层。
[0010]上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中,所述覆盖层包括依次铺设的蛭石、陶粒和卵石。
[0011]上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绿化带内的景观坝。
[0012]上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中,所述景观坝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凹状土壤上的卵石、混凝土。
[0013]上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中,所述蝶形硬地的位置与高架立柱相对应。
[0014]上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中,所述蝶形硬地的长度与高架桥立柱相同。
[0015]上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中,还包括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设置于所述两蝶形硬地之间的蝶形绿地中。
[0016]上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中,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凹状土壤中间的排水井以及支管,所述支管一端于所述排水井相接,另一端与地面道路雨水管相接。
[001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实用新型采用蝶形硬地将高架桥上的雨水引入蝶形绿地,通过蝶形绿地自然下渗排水,让雨水尽可能在最少人工干预的前提下重新进入自然水循环,环境效益突出;
[0019]2、高架桥面的雨水自然下渗进入土壤,提高了土壤的雨水吸纳功能,补充地下水位;
[0020]3、高架桥面的雨水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然下渗的方式,从而减少市政管网排水防涝的负担,降低城市道路的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剖面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剖面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C部剖面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D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7]如图1所示,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包括与绿化带I间隔设置的蝶形硬地2和设置于绿化带I内的蝶形绿地3 ;其中,绿化带I包括两侧水平设置、中间呈下凹状的土壤以及种植于两侧水平土壤11上的植被111 ;如图1和图2所示,蝶形硬地2包括相对设置的硬地排水管21,设置于硬地排水管21出口的硬质地坪22 ;硬地排水管21与高架桥的雨水管相接;硬质地坪22呈下凹状,且与下凹状土壤12相接并连通;如图1和图3所示,蝶形绿地3包括种植于下凹状土壤12两侧斜面上的蝶形植被。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架桥上的雨水经过雨水管引入高架桥下的蝶形硬地2中,然后顺着硬质地坪22引入蝶形绿地3中,通过蝶形绿地自然下渗,让雨水重新进入自然水循环中,补充了地下水位,提高了土壤的雨水吸纳功能,从而减少市政管网排水防涝的负担,降低城市道路的建设成本。上述结构中,硬质地坪22的设置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对雨水冲刷的承受能力,一般硬质地坪22的厚度0.05?0.1米,下凹深度为0.2?0.3米;而蝶形植被能够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蝶形植被种植于下凹状土壤12两侧斜面上,下凹状土壤12底部留有空隙便于雨水的流动。
[0029]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备如下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种植有蝶形植被的下凹状土壤12上铺设有覆盖层4,其中,覆盖层4包括依次铺设的蛭石、陶粒和卵石,其中,覆盖层厚度为0.05米,下凹深度为0.2?0.3米,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雨水下渗能力。
[0031 ]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绿化带I内的景观坝5,其中,景观坝5包括设置于下凹状土壤12上的卵石、混凝土,景观坝5 —般每隔8?10米距离设置一个,景观坝5的高度一般为0.15?0.2米,便于减缓雨水的流速,而卵石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也是为了提高对雨水的冲刷能力。
[0032]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蝶形硬地2的位置与高架立柱100相对应,长度与高架桥立柱100相同,为了便于施工,蝶形硬地2宽度与蝶形绿地3、景观坝5相同,一般为2?3米。
[0033]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绿化带I的两侧水平土壤11和下凹状土壤12均为改良土壤,以便达到更好的渗水效果,一般厚度为0.5?0.8米。
[0034]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水系统6,排水系统6设置于两蝶形硬2地之间的蝶形绿地3中,其中,排水系统6包括设置于下凹状土壤12中间的排水井61以及支管62,支管62 —端与排水井61相接,另一端与地面道路雨水管相接,上述的排水系统6的设置,是为了在高架桥上雨水量太大,超过蝶形绿地3的渗透能力时,可以起到排水作用,将多余的雨水通过排水井61以及支管62排入到地面道路雨水管中,其中,排水井61的尺寸为0.5X0.5米,深度一般绿化带I的土壤厚度相同,为0.5?0.8米。
[0035]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绿化带I两侧水平土壤11上的植被111以及蝶形绿地3中的下凹状土壤12两侧斜面上的蝶形植被为耐阴、耐水湿植物。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绿化带间隔设置的蝶形硬地和设置于所述绿化带内的蝶形绿地; 所述绿化带包括两侧水平设置、中间呈下凹状的土壤以及种植于所述两侧水平土壤上的植被; 所述蝶形硬地包括相对设置的硬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管出口的硬质地坪;所述硬地排水管与高架桥的雨水管相接;所述硬质地坪呈下凹状,且与所述下凹状土壤相接并连通; 所述蝶形绿地包括种植于所述下凹状土壤两侧斜面上的蝶形植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特征在于:种植有所述蝶形植被的下凹状土壤上铺设有覆盖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包括依次铺设的蛭石、陶粒和卵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绿化带内的景观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坝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凹状土壤上的卵石、混凝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硬地的位置与高架立柱相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硬地的长度与高架桥立柱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设置于所述两蝶形硬地之间的蝶形绿地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凹状土壤中间的排水井以及支管,所述支管一端与所述排水井相接,另一端与地面道路雨水管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自然下渗结构,包括与所述绿化带间隔设置的蝶形硬地和设置于所述绿化带内的蝶形绿地;所述绿化带包括两侧水平设置、中间呈下凹状的土壤以及种植于所述两侧水平土壤上的植被;所述蝶形硬地包括相对设置的硬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管出口的硬质地坪;所述硬地排水管与高架桥的雨水管相接;所述硬质地坪呈下凹状,且与所述下凹状土壤相接并连通;所述蝶形绿地包括种植于所述下凹状土壤两侧斜面上的蝶形植被。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利用高架桥下的绿化带,通过自然下渗的方式,排除高架桥面的雨水,有效防止城市地下水位降低,引发自然灾害,同时还能减少市政管网的建设费用。
【IPC分类】E03F1/00
【公开号】CN204728441
【申请号】CN201520305476
【发明人】廖彩凤, 樊美芬, 孔庆伟, 赵一成
【申请人】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