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底吸渣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89809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孔底吸渣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钻孔灌注粧的粧孔清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钻孔灌注粧属于隐蔽工程,粧孔钻至设计标高后,孔内一部分泥渣沉淀,一部分呈悬浮状态,另一部分附着在孔壁上。同时随间歇时间的增加,后两部分泥渣还会继续沉淀,从而使孔底积成一层沉渣。沉渣厚度对单粧的竖向承载力尤其对柱粧的承载力影响非常大,沉渣厚度超限也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在灌注粧身混凝土前,必须将其清除,这项工作称为清孔。根据有关规定,沉渣的容许厚度为:摩擦粧< 10cm,柱粧< 5cm。清孔的方法应根据钻孔方法、设计对清孔的要求、机具设备和孔壁土质情况而定。
[0003]常用的方法如下:
[0004]1、抽渣法
[0005]用抽渣筒掏孔底沉渣应边抽边加水。保持一定的水头高度。抽渣后,用一根水管插到孔底注水,使水流从孔口溢出。在溢水过程中,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渐降低,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后停止。此法适用于冲抓、冲击成孔的各类土质的摩擦粧。抽渣后孔内泥浆相对密度应< 1.3。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要求,需进行二次清孔,清孔完成后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
[0006]2、冲渣法
[0007]冲渣法清孔时由风管将高压空气输进排泥管,使泥浆形成密度较小的泥浆空气混合物,在水柱压力下将泥浆和孔底沉渣排出,同时向孔内注水,保持孔内水位不变,直至喷出的泥浆指标符合规定时为止,此法适用于不易坍塌的柱粧和摩擦粧清孔。
[0008]若灌注混凝土前发现清孔后孔底沉淀层仍较厚时,可在导管外安设直径为30mm射水管,冲射3?5min,使沉淀层翻起,然后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射水压力比孔底泥浆压力大50kpa即可。
[0009]3、换浆法
[0010]正循环旋转钻孔在终孔后,停止进尺,保持泥浆正常循环,以中速压入符合规定标准的泥浆,把孔内密度大的泥浆换出,使含砂率逐步减少,最后换成纯净的稠泥浆,这种泥浆短时间不会沉淀,使孔底沉淀层在允许的范围内。其具体步骤是:当钻孔距设计标高Irn时,改用纯净的稠泥浆(相对密度多1.4)钻至设计标高,然后钻头提离孔底20cm左右空转,继续供给稠泥浆,保持泥浆正常循环,待孔内泥浆换完为止。
[0011]以上三类清孔法中:1、抽渣法一般需要需进行二次清孔,2、冲渣法采用风力清孔容易对井壁造成破坏,同时工序也比较复杂。3、换浆法通常不能清楚钻孔底部的沉渣,清孔时间也比较长。而且以上三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当粧径较大时粧底常会形成死角,部分沉渣不能清除。【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孔底吸渣器,以解决现有的清渣的不足。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孔底吸渣器,与沙浆栗连接,用于清除钻孔灌注粧孔底沉渣,包括排浆管、移动装置、吸沙器和吸沙管,移动装置架设于钻孔灌注粧孔的孔口上部,排浆管悬挂在移动装置上,排浆管上端与沙浆栗连接,下端与吸沙器连接,吸沙器位于钻孔灌注粧孔的底部,吸沙管与吸沙器相连通。
[00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孔底吸渣器,与沙浆栗连接,采用反循环抽渣法清除钻孔灌注粧孔底沉渣。沙浆栗从孔底直接抽出沉渣,再从孔口补入新鲜合格的泥浆,保持孔内泥浆物理参数不发生大的波动。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在移动装置上的排浆管可以带动孔底的吸沙器在钻孔灌注粧孔的底部移动。所以通过移动装置可以前后移动吸沙器,再通过调整移动装置的水平角度,使得吸沙器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由此可以确保孔底无死角,沉渣清除更加彻底。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主要由轨道和在轨道上滑动的小车组成,小车设有卡管器,排浆管通过卡管器与小车固定连接。由此该移动装置更加便于调节。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轨道由两根槽钢面对面通过钢板焊接而成,小车安装在槽钢的槽内。由此,该移动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制造也更加简便。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沙器主要由一个筒状容器制成,筒状容器顶部中央开有用于与排浆管连接的排浆管接口,筒状容器的侧壁和底部开有多个用于与吸沙管连接的吸沙管接口。由此该吸沙器的工作面更大,吸沙也更加均匀。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在筒状容器的侧壁上的吸沙管由弯头和钢管组成,弯头与筒状容器的侧壁相连接,钢管与弯头相连接,钢管的内径小于排浆管的内径。由此可以根据钻孔灌注粧孔的孔径确定钢管的长度以及弯头的臂长。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弯头与筒状容器的侧壁通过螺纹相连接。由此弯头安装和拆换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孔底吸渣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孔底吸渣器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孔底吸渣器的吸沙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所示吸沙器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所示孔底吸渣器的吸沙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图1至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孔底吸渣器。如图所示,该装置与沙浆栗连接,用于清除钻孔灌注粧孔底沉渣。该装置包括排浆管1、移动装置2、吸沙器3和吸沙管4。
[0027]其中,钻孔灌注粧孔6的孔口上部设有钢护筒5。移动装置2架设于钢护筒5上。移动装置2主要由轨道21和在轨道21上滑动的小车22组成。轨道21由两根槽钢211面对面通过钢板212焊接而成,小车22安装在槽钢211的槽内。小车22设有卡管器221,排浆管I通过卡管器221与小车22固定连接。
[0028]排浆管I上端与沙浆栗连接,下端与吸沙器3连接。通过移动装置2可以将排浆管I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也可以方便地移动排浆管I到需要的位置,由此在重力作用下实现孔底吸沙器3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0029]吸沙器3位于钻孔灌注粧孔6的底部。吸沙器3主要由一个筒状容器31制成。筒状容器31顶部中央开有用于与排浆管I连接的排浆管接口 32。筒状容器31的侧壁和底部开有多个用于与吸沙管4连接的吸沙管接口 33。
[0030]吸沙管4与吸沙器3相连通。连接在筒状容器31的侧壁上的吸沙管4由弯头41和钢管42组成。弯头42与筒状容器31的侧壁通过螺纹相连接。钢管42与弯头41相连接,钢管42的内径小于排浆管I的内径
[003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孔底吸渣器,与沙浆栗连接,采用反循环抽渣法清除钻孔灌注粧孔底沉渣。沙浆栗从孔底直接抽出沉渣,再从孔口补入新鲜合格的泥浆,保持孔内泥浆物理参数不发生大的波动。连接在移动装置2上的排浆管I可以带动孔底的吸沙器3在钻孔灌注粧孔的底部移动。通过移动装置2可以前后移动吸沙器3,再通过调整移动装置2的水平角度,使得吸沙器3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由此可以确保孔底无死角,沉渣清除更加彻底。
[00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孔底吸渣器,与沙浆栗连接,用于清除钻孔灌注粧孔底沉渣,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浆管、移动装置、吸沙器和吸沙管,所述移动装置架设于所述钻孔灌注粧孔口上部,所述排浆管悬挂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排浆管上端与所述沙浆栗连接,下端与所述吸沙器连接,所述吸沙器位于所述钻孔灌注粧孔的底部,所述吸沙管与所述吸沙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底吸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主要由轨道和在所述轨道上滑动的小车组成,所述小车设有卡管器,所述排浆管通过所述卡管器与所述小车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孔底吸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由两根槽钢面对面通过钢板焊接而成,所述小车安装在所述槽钢的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任一项所述的孔底吸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沙器主要由一个筒状容器制成,所述筒状容器顶部中央开有用于与排浆管连接的排浆管接口,所述筒状容器的侧壁和底部开有多个用于与吸沙管连接的吸沙管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孔底吸渣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筒状容器的侧壁上的吸沙管由弯头和钢管组成,所述弯头与所述筒状容器的侧壁相连接,所述钢管与所述弯头相连接,所述钢管的内径小于所述排浆管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孔底吸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与所述筒状容器的侧壁通过螺纹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孔底吸渣器,与沙浆泵连接,用于清除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包括排浆管、移动装置、吸沙器和吸沙管,移动装置架设于钻孔灌注桩孔口上部,排浆管悬挂在移动装置上,排浆管上端与沙浆泵连接,下端与吸沙器连接,吸沙器位于钻孔灌注桩孔的底部,吸沙管与吸沙器相连通。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孔底吸渣器,与沙浆泵连接,采用反循环抽渣法清除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在移动装置上的排浆管可以带动孔底的吸沙器在钻孔灌注桩孔的底部移动。所以通过移动装置可以前后移动吸沙器,再通过调整移动装置的水平角度,使得吸沙器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由此可以确保孔底无死角,沉渣清除更加彻底。
【IPC分类】E02F5/20, E02D13/08
【公开号】CN204898675
【申请号】CN201520445157
【发明人】蒋鹏, 彭富良, 钱晓敏, 陈道远, 蒋磊林
【申请人】深圳市盛业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