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渗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0753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雨水渗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渗透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长期以来,无论是住宅开发还是道路、广场、地下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都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硬化,彻底改变了地表原有的生态,加大了雨水径流,导致雨水资源流失,城市生态系统紊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加剧了城市内涝、雾霾及热岛效应,一旦长时间下雨,下水道如果不能及时、顺利地排掉雨水,就会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
[0003]为了缓解城市水环境问题,建设海绵城市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海绵城市是指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相结合,在排水洪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0004]CN104532938 A(公布日2015年04月22日)公开了一种雨水蓄留系统,以社区为单元,包括建筑物屋顶上构建的露天绿化系统,建筑物周围设置的多个生态滤池与1-2个景观蓄水池,社区停车场、广场及社区道路旁设置的生态草沟系统。这一雨水蓄留系统的特点:通过在建筑物屋顶构建绿化系统,地面设置雨水收集罐、生态滤池、生态草沟系统等,使雨水的排泄方式以下渗、回补地下水为主。
[0005]虽然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雨水蓄留系统能够满足一定的需要,但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生态滤池、生态草沟系统的施工不方便,导致施工效率低下,成本高,可复制性差,不利于工业上大规模生产。
[0006]因此,对于雨水渗透系统存在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需求,这不仅是城市管理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和出发点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在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之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配件可以大规模生产,成本低,在施工时应用也方便,施工效率高,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雨水渗透系统,包括:渗透井、汇水井、蓄水池和渗透模块,所述蓄水池设置有储蓄模块,所述汇水井的下部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中,所述渗透井之间通过渗透管连接,所述渗透井的末端通过渗透管与所述汇水井的入口处连通,所述渗透模块也通过渗透管与所述汇水井的入口处连通,所述渗透井和所述渗透管均设置有下渗孔,所述汇水井的下部设置有汇水井出水口。
[0009]优选的,所述渗透井之间的渗透管从入水口端到出水口端,逐渐升高呈现倾斜姿势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渗透井、渗透管、蓄水池、渗透模块的四周从内向外依次由碎石层、土工布渗透层、粗砂垫层组成,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粗砂垫层的外侧上方还设置有回填土层。[0011 ] 优选的,所述粗砂垫层为50mm厚。
[0012]优选的,所述储蓄模块与所述渗透模块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渗透井、渗透管、蓄水池、渗透模块等的综合作用,不仅实现了地下水的回补,而且实现了地表雨水的滞留,让雨水流速减缓,有利于雨水进行渗透,更减少了雨水地表流量和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因此实现了雨水的蓄、滞方面的效果,有利于雨水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植被层;2、回填土层;3、渗透井;4、下渗孔;5、渗透管;6、碎石层;7、土工布渗透层;8、粗砂垫层;9、汇水井;10、汇水井出水口 ;11、蓄水池;12、储蓄模块;13、渗透模块;14、雨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1]如图1-图4所示的雨水渗透系统,包括三个渗透井3、汇水井9、蓄水池11和渗透模块13,蓄水池11设置有储蓄模块12,汇水井9的下部设置在蓄水池11中,三个渗透井3之间通过渗透管5连通,渗透井3的末端通过渗透管5与汇水井9的入口处连通,渗透模块13也通过渗透管5与汇水井9的入口处连通,渗透井3和渗透管5均设置有下渗孔4,汇水井9的下部设置有汇水井出水口 10 (汇水井出水口 10埋没在储蓄模块12中),渗透井3的进水口的高度高于渗透井3的出水口的高度,即渗透井3的进水口位于渗透井3的出水口的上方,使得渗透井3之间的渗透管5从入水口端到出水口端,逐渐升高呈现倾斜姿势放置;渗透管5、渗透井3、蓄水池11、渗透模块13的四周从内向外依次由碎石层6 (碎石可以采用铺柏油公路用的石子,也可以采用鹅卵石)、土工布渗透层7、50mm厚的粗砂垫层8组成,粗砂垫层8的外侧上方可以设置回填土层2,回填土层2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植被层1以做绿化,也可以设置有一些收集雨水的雨水池14,雨水池14中的雨水通过下渗进入渗透模块13,储蓄模块12与渗透模块13可以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多孔的方块状模块,方便运输和安装。
[0022]本实施例提供的雨水渗透系统不但通过设置渗透管、渗透井和渗透模块起到下透雨水的渗透作用,而且渗透井和渗透管的外围包着碎石、土工布和粗砂,通过碎石、土工布和粗砂过滤雨水,起到雨水过滤和雨水滞留的功能;下渗和滞留后多余的雨水再进行导流到蓄水池进行储存,然后再多余的雨水溢流排放到雨水管网,这样通过渗透井、渗透管、蓄水池、渗透模块等的综合作用,不仅实现了地下水的下渗回补,而且实现了地表雨水的滞留,让雨水流速减缓,有利于雨水进行下渗,更减少了雨水地表流量和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雨水渗透系统实现了雨水的蓄、滞等方面的效果,有利于雨水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002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主权项】
1.一种雨水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渗透井、汇水井、蓄水池和渗透模块,所述蓄水池设置有储蓄模块,所述汇水井的下部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中,所述渗透井之间通过渗透管连接,所述渗透井的末端通过渗透管与所述汇水井的入口处连通,所述渗透模块也通过渗透管与所述汇水井的入口处连通,所述渗透井和所述渗透管均设置有下渗孔,所述汇水井的下部设置有汇水井出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井之间的渗透管从入水口端到出水口端,逐渐升高呈现倾斜姿势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井、渗透管、蓄水池、渗透模块的四周从内向外依次由碎石层、土工布渗透层、粗砂垫层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垫层的外侧上方还设置有回填土层。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垫层为50mm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蓄模块与所述渗透模块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渗透系统,包括渗透井、汇水井、蓄水池和渗透模块,所述蓄水池设置有储蓄模块,所述汇水井的下部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中,所述渗透井之间通过渗透管连接,所述渗透井的末端通过渗透管与所述汇水井的入口处连通,所述渗透模块通过渗透管与所述汇水井的入口处连通,所述渗透井和渗透管均设置有下渗孔,所述汇水井的下部设置有汇水井出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渗透管、渗透井、蓄水池、渗透模块等的作用,不仅实现了地下水的下渗回补,而且也实现了地表雨水的滞留,让雨水流速减缓,有利于雨水渗透,更减少了雨水地表流量和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实现了雨水的蓄、滞效果,有利于雨水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IPC分类】E03F1/00, E03F5/04, E03B3/02, E03F5/10
【公开号】CN205000400
【申请号】CN201520743364
【发明人】王金泉, 于孝坤, 徐高峰, 程鹏
【申请人】上海彪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