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透水排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0264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雨水透水排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雨水透水排水管道,涉及透水雨水管道,具体涉及一种用来排放雨水并有利于雨水渗透到土壤中的管道。包括截面是方形的管腔沟槽和设置于管腔沟槽内中心位置的排水管,在管腔沟槽上方有上部沟槽,上部沟槽内填充有素土;管腔沟槽表面有过滤与反过滤外层,管腔沟槽内填充有透水填料,管腔沟槽外面为自然土;所述排水管内层是透水管,透水管外表面是过滤与反过滤内层;上述透水管为承插接口透水砂管,插接口处有橡胶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雨水排水管道均不透水、渗水,不能在排水的同时,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排放量的问题。
【专利说明】
雨水透水排水管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雨水管道,具体涉及一种用来排放雨水并有利于雨水渗透到土壤中的管道。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雨水排水管道,无论是何种材质的排水管道均不透水、渗水,不能在排水的同时,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排放量,实现我国海绵城市生态发展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透水排水管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雨水排水管道均不透水、渗水,不能在排水的同时,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排放量的问题。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雨水透水排水管道,雨水透水排水管道,包括截面是方形的管腔沟槽和设置于管腔沟槽内中心位置的排水管,在管腔沟槽上方有上部沟槽,上部沟槽内填充有素土;管腔沟槽表面有过滤与反过滤外层,管腔沟槽内填充有透水填料,管腔沟槽外面为自然土;所述排水管内层是透水管,透水管外表面是过滤与反过滤内层;上述透水管为承插接口透水砂管,插接口处有橡胶圈。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加传统雨水管道透水、渗水的功能,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排放量,实现自然积存,保持水土生态平衡。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横向截面图;
[0007]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截面图。
[0008]图中符号说明:透水管I,过滤与反过滤内层2,透水填料3,过滤与反过滤外层4,素土5,管腔沟槽6,上部沟槽7,橡胶圈8,自然土9。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0010]如图1-2所示,雨水透水排水管道,包括截面是方形的管腔沟槽6和设置于管腔沟槽6内中心位置的排水管,在管腔沟槽6上方有上部沟槽7,上部沟槽7内填充有素土5;管腔沟槽6表面有过滤与反过滤外层4,管腔沟槽6内填充有透水填料3,管腔沟槽6外面为自然土9;所述排水管内层是透水管I,透水管I外表面是过滤与反过滤内层2;上述透水管为承插接口透水砂管,插接口处有橡胶圈8;过滤与反过滤内层为透水性土工布,以防止管内泥土外渗;透水填料:为级配砂石,并采用水撼砂法洇实;过滤与反过滤外层为透水性土工布,以防止管外泥土内渗;素土为按照上部设施密实度要求回填的素土;管腔沟槽为不放坡开挖的直立沟槽,尽量减少自然土开挖量和扰动量及透水填料回填量;上部沟槽为按照开挖系数放坡的沟槽,以保证施工安全;橡胶圈:为承插接口填缝胶圈;自然土:为自然原土,且没被扰动。
[0011]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1、砂管透水性原理;2、土工布过滤与反滤性原理;3、水撼砂密实性原理;4、级配砂石透水性原理;5、级配砂石失水后稳定性原理;6、自然土渗水与失水稳定性原理;7、道路荷载传递与逐步消减原理。
[0012]本实用新型从结构和功能上讲:由内至外,依次为透水管、过滤与反过滤内层、透水填料、过滤与反过滤外层、自然土等,具有向外渗透水的功能,同时,过滤与反过滤内层具有防止水中泥土排入透水填料中的功能,过滤与反过滤外层具有防止管道外自然土向管道内渗透的功能,透水填料既是保证排水管向外透水的介质,又是保证管道密实而不沉陷的材料,有利于实现产品渗、透、排的功能。
[0013]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雨水透水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雨水透水排水管道,包括截面是方形的管腔沟槽和设置于管腔沟槽内中心位置的排水管,在管腔沟槽上方有上部沟槽,上部沟槽内填充有素土;管腔沟槽表面有过滤与反过滤外层,管腔沟槽内填充有透水填料,管腔沟槽外面为自然土;所述排水管内层是透水管,透水管外表面是过滤与反过滤内层;上述透水管为承插接口透水砂管,插接口处有橡胶圈。
【文档编号】E03F3/04GK205421492SQ201620193734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
【发明人】周克珍, 李平菊, 胡东亚, 韩经绰, 王洪杰, 刘志强, 袁晓栋, 樊向千, 杨海辉, 叶战宾
【申请人】周克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