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导墙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482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导墙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导墙布置结构。所述水电站厂房尾水渠位于河道(6)一侧,尾水渠的出水口与河道相通;尾水渠两侧分别设有左导墙(2)和右导墙(3),左导墙与右导墙之间的底部设有底板(1),底板的出水口处设有拦砂坎(4);河道内设有导墙(5),导墙与拦砂坎之间设有方位角θ,导墙一端与左导墙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丘陵地区长引水岸边式厂房尾水渠建筑物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会雍高下游水位,进而不影响机组出力,且达到了防止石渣进入尾水渠的目的。可有效减少进入尾水渠内的石渣,从而减少尾水渠内清渣的次数,直接降低电站的运行成本,间接的增加电站的发电效益。
【专利说明】
一种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导墙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导墙布置结构,属于丘陵地区长引水岸边式发电厂房尾水渠设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丘陵地区河流一般采用梯级开发方式利用水力资源,为了充分利用水头,发电厂房尾水主要考虑与下游水库库水位衔接,为不影响发电效益,尾水渠拦沙坎高度要低于半台机发电尾水位,拦截河床石渣的效果有限。
[0003]对于丘陵地区长引水岸边式厂房,厂坝间河段河道内孤立块石较多,边坡多为堆积体,施工弃渣及施工扰动导致大量松散的石渣滚入河道内。在电站投产的前几年坝厂间河道内的石渣很难达到稳定,汛期大坝泄洪时,洪水携带大量的大块石、块石等松散石渣进入尾水河道,由于尾水河道宽缓,部分大块石、块石不能被洪水冲走,造成石渣淤积在尾水渠及其出口段下游河道内,而淤积在尾水渠内的石渣由于尾水渠底板反坡较大,其内的石渣在发电水流的作用下在尾水渠内翻滚,碰撞尾水渠及尾水闸墩,对结构造成破坏,严重时不得不关闭机组对尾水渠进行修复,影响机组发电造成电量损失。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导墙布置结构。以减少进入尾水渠内的石渣,从而减少对尾水渠及闸墩结构的破坏,降低电站清渣停机的频率,达到提高电站经济效益的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导墙布置结构,所述水电站厂房尾水渠位于河道一侧,尾水渠的出水口与河道相通;尾水渠两侧分别设有左导墙和右导墙,左导墙与右导墙之间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的出水口处设有拦砂坎;河道内设有导墙,导墙与拦砂坎之间设有方位角Θ,导墙一端与左导墙连接。
[0007]前述结构中,所述导墙高度不低于5年或10年一遇洪水时的尾水位高程。
[0008]前述结构中,所述导墙长度小于或等于尾水渠宽度的1/2。
[0009]前述结构中,所述导墙的方位角Θ小于45°。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丘陵地区长引水岸边式厂房尾水渠建筑物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会雍高下游水位,进而不影响机组出力,且达到了防止石渣进入尾水渠的目的。可有效减少进入尾水渠内的石渣,从而减少尾水渠内清渣的次数,直接降低电站的运行成本,间接的增加电站的发电效益。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的标记为:I一底板,2—左导墙,3—右导墙,4一拦砂坎,5—导墙,6—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4]—种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导墙布置结构,如图1所示,水电站厂房尾水渠位于河道6一侧,尾水渠的出水口与河道6相通;尾水渠两侧分别设有左导墙2和右导墙3,左导墙2与右导墙3之间的底部设有底板I,底板I的出水口处设有拦砂坎4;河道6内设有导墙5,导墙5与拦砂坎4之间设有方位角Θ,导墙5—端与左导墙2连接。导墙5高度不低于5年或10年一遇洪水时的尾水位高程。导墙5长度小于或等于尾水渠宽度的1/2。导墙5的方位角Θ小于45°。
实施例
[0015]本例以大花水水电站和毛家河水电站为例。在设置导墙时,导墙高度以推移质不能进入、部分悬移质可以进入尾水渠及侵占行洪断面少的原则布置,建议采用5年一遇或10年一遇洪水尾水位高程作为导墙设置高度。导墙长度以尾水渠上游侧挡墙为起点,终点按照修建导墙后不影响尾水出流、石渣不从下游缺口翻滚进尾水渠为原则,建议导墙长度小于或等于尾水渠宽度的1/2为宜。导墙平面方位角Θ按照导墙修建后即可较为顺畅的导流尾水进入河道6,以即减小雍水位对机组发电的影响,又不能过多的侵占河道泄洪断面的原则进行布置。
[0016]通过以上布置原则在尾水渠外沿布置导墙可达到在不影响电站机组出力的前提下,减少进入尾水渠的石渣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导墙布置结构,所述水电站厂房尾水渠位于河道(6)—侧,尾水渠的出水口与河道(6)相通;其特征在于:尾水渠两侧分别设有左导墙(2)和右导墙(3),左导墙(2)与右导墙(3)之间的底部设有底板(I),底板(I)的出水口处设有拦砂坎(4);河道(6)内设有导墙(5),导墙(5)与拦砂坎(4)之间设有方位角Θ,导墙(5)—端与左导墙(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墙(5)高度不低于5年或10年一遇洪水时的尾水位高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墙(5)长度小于或等于尾水渠宽度的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墙(5)的方位角Θ小于45°。
【文档编号】E02B9/02GK205688412SQ201620528411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公开号201620528411.2, CN 201620528411, CN 205688412 U, CN 205688412U, CN-U-205688412, CN201620528411, CN201620528411.2, CN205688412 U, CN205688412U
【发明人】江礼为, 后开祥, 王坤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