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沉内环式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03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沉内环式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交桥,特别是适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立交桥。
1999年12月22日授权公告的专利(专利号92112156),公开了一种三分流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但其缺陷是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半沉内环式立交桥包括不在同一水平高度的纵向车道、横向车道、上环车道和下环车道。
由于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节约了土地,特别是适用于不设置人行横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建设,如高速公路和一些城市道路建设。同时由于该立交桥的结构紧凑,将其中一条环行车道修建在地平面上,所以工程造价低,也能为国家和建设单位节约工程投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沉内环式立交桥的俯视图;图2半沉内环式立交桥的使用状态效果图。
实施例一在立交桥的四个路口每个方向的道路口,都将道路分为直行车道和转弯车道。如
图1所示,在纵向的前行方向(如图中由下至上),左侧为下穿式隧道的纵向车道3,满足汽车的纵向直行;右侧为下环车道1,该下环车道1设置在地平面上,当汽车需要右转弯行驶时,汽车通过纵向进口6右行90度弯道驶入下环车道1的横向右出口5,而需要左转弯时,汽车通过纵向进口6左行90度弯道驶入下环车道1的横向左出口7。同时在横向的前行方向(如图中由左至右),左侧为架空高架桥的横向车道4,满足汽车的横向直行;右侧为上环车2,该上环车道2设置下环车道1和横向车道4之间,当汽车需要右转弯行驶时,汽车通过横向进口8右行90度弯道驶入上环车道2的纵向右出口9,而需要左转弯时,汽车通过横向进口8左行90度弯道驶入上环车道2的纵向左出口10。

图1和图2可知,汽车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交桥上行驶时,无论直行和左右方向的转弯都不会造成错车和变道,所以有利于汽车车速的提高,增加行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该立交桥采用的是将汽车左右转弯的车道设置为内环式,所以相对现有的大量的碟形等立交桥,其占地面积明显减少。
纵向车道3、横向车道4、上环车道2和下环车道1各相邻的车道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5米,所以立交桥路面上的高度为10米左右。如果将纵向车道3设置在地平面上,而横向车道4、上环车道2和下环车道1向上提升,则立交桥的高度为15米左右。
实施例二为满足城市交通的特点,同时设置人行横道和非机动车道,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下环车道1向上抬升约2.5米,并在下环车道1的下部修建互通的人行横道和非机动车道。为此,将上环车道2和横向车道4同时升高2.5米。立交桥路面上的高度为13米左右。
权利要求1.半沉内环式立交桥,包括不在同一水平高度的纵向车道(3)和横向车道(4),其特征在于不同水平高度的上环车道(2)和下环车道(1)与纵向车道(3)和横向车道(4)不在同一水平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沉内环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纵向车道(3)为下穿式隧道,下环车道(1)为地平面道路,上环车道(2)为第二层,横向车道(4)为第三层的架空高架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沉内环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车道(3)、横向车道(4)、上环车道(2)和下环车道(1)各相邻的车道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5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沉内环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纵向车道(3)为下穿式隧道,人行横道或非机动车道为地平面道路,下环车道(1)为第二层,上环车道(2)为第三层,横向车道(4)为第四层的架空高架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沉内环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车道(3)距地平面为5米,横向车道(4)、上环车道(2)和下环车道各相邻的车道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5米,下环车道距地平面为2.5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交桥,特别是适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立交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半沉内环式立交桥包括不在同一水平高度的纵向车道、横向车道、上环车道和下环车道。由于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节约了土地,特别是适用于不设置人行横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建设,如高速公路和一些城市道路建设。同时由于该立交桥的结构紧凑,将其中一条环行车道修建在地平面上,所以工程造价低,也能为国家和建设单位节约工程投资。
文档编号E01C1/04GK2535437SQ0222223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5日
发明者李华绪 申请人:李华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