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铺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76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土铺地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铺地砖,尤其涉及混凝土铺地砖。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车轮一般宽度25cm左右,而且码头堆场、广场地面材料主要为现浇混凝土、沥青。近十几年来开始逐步使用混凝土铺地砖,该混凝土铺地砖有长方、正方、正六方形状等等,此等地砖周边形成最多6个平面。铺地后地砖之间几无啮合能力,缺乏整体联锁效果。当受车轮压力比较集中于单块地砖时,容易造成地砖一边下降、而对边上翘或者相互挤碰而损坏,而且抗扭力极差,从而造成地表面高低不平,车辆行驶不便,也极易刮伤车轮,使维修工作量增大,堆场经济效益受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铺地砖,其在铺地后能产生较佳的整体啮合联锁效应,从而获得较佳的抗倾斜翘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混凝土铺地砖,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该第一侧面包括至少一个呈凹凸状的配合侧面单元,该第三侧面可与至少一个该配合侧面单元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该混凝土铺地砖中心对称,该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该混凝土铺地砖中心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且形状同为S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与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且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与该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侧面单元呈台阶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侧面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平面,其中位于两侧的两平面平行设置且形状相同,而中间平面相对该两侧平面倾斜设置;而且位于同一侧面上的相邻配合侧面单元首尾相连且相连的平面为共面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上至少设有两条狭长凸棱,该凸棱启始于所述下表面并向上延伸,终止于所述上表面的下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表面的边缘为倒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表面的面积为(10-12.5)×(20-25)cm2。
作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设置,其间的距离为8-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的进一步改进,该混凝土铺地砖含有砂子和水泥,其中砂子的比例为75%至80%;水泥的比例为20%至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铺地砖包括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该第一侧面包括至少一个呈凹凸状的配合侧面单元,该第三侧面可与至少一个该配合侧面单元啮合。借此,通过相邻混凝土铺地砖的侧面间的啮合,从而在铺地后产生较佳的整体啮合联锁效应,获得较佳的抗倾斜翘起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混凝土铺地砖的俯视图。
图3、图4和图5为图1中混凝土铺地砖的铺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阅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10大致呈S形,其包括水平的上、下表面11、12、相对且对应平行的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以及相对且对应平行的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该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为垂直上、下表面11、12设置。
其中第一侧面13包括两个首尾相连的配合侧面单元17,当然根据需要可设置多个配合侧面单元17。其中每个配合侧面单元17整体上呈锯齿形,包括第一侧平面171、第二侧平面172以及第三侧平面173。其中该第二侧平面172位于中间,第一、第三侧平面171、173分别与该第二侧平面172相对两侧相连。作为优选方式,该第一、第三侧平面171、173平行设置,该第二侧平面172相对该第一、第三侧平面171、173倾斜设置。当然该配合侧面单元17整体上也可为其他形状,如波浪形等。在该两配合侧面单元17中,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的第三侧平面173与另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的第一侧平面171为共面设置。
如图1所示,该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上分别垂直设有狭长凸棱18。具体地讲,该凸棱18设于每个配合侧面单元17的第一、第二侧面171、172上,启始于下表面12,终止于该上表面11下面1cm左右。
该第二侧面14与第一侧面13的形状相同,但相对该混凝土铺地砖10的中心对称,因此第二侧面14与该第一侧面13为对应平行设置。
该第三侧面15与该第四侧面16形状相同,皆为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但相对该混凝土铺地砖10的中心对称,因此第三侧面15与该第四侧面16为对应平行设置。
因此,该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共由16个侧平面组成,由于以上对混凝土铺地砖10的设计,在铺地后,相邻混凝土铺地砖10之间的啮合部分较多,从而增加铺地后的混凝土铺地砖10整体的啮合联锁效应,获得较佳的抗倾斜翘起效果;而且铺设方式较多,可拼成不同图案,增加美感(以下详细说明)。
此外,该上表面11边缘皆为倒角设置,倒角可为直角、圆弧或其他类似形状。
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10的一种铺设方法,具体地讲,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一块竖放的混凝土铺地砖10A的第一侧面13与左边相邻的一块竖放的混凝土铺地砖10B的第二侧面14相啮合,该第一侧面13上的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分别与该第二侧面14的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对应啮合。
该混凝土铺地砖10A、10B的两个第三侧面15与横放的混凝土铺地砖10C的第二侧面14啮合,该两个第三侧面15上有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该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分别与该第二侧面14上的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对应啮合。
该混凝土铺地砖10A、10B的两个第四侧面16与横放的混凝土铺地砖10D的第一侧面13啮合;该两个第四侧面16上具有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正好与该第一侧面13上的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对应啮合。
该混凝土铺地砖10A的第二侧面14与两横放的混凝土铺地砖10E、10F的两第四侧面16啮合,其啮合方式与混凝土铺地砖10A、10B、10C之间的啮合方式相同。
该混凝土铺地砖10B的第一侧面13与两横放的混凝土铺地砖10G、10H的两第三侧面15啮合,其啮合方式与混凝土铺地砖10A、10B、10D之间的啮合方式相同。
此外,混凝土铺地砖10I、10J分别与混凝土铺地砖10D、10C之间的啮合方式与混凝土铺地砖10A、10B之间的啮合方式相同。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10的另一种铺设方法,具体地讲,一并参阅图1和图2,混凝土铺地砖10K的第一侧面13的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分别与混凝土铺地砖10L的第三侧面15(亦即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和混凝土铺地砖10M的第二侧面14的下面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同时混凝土铺地砖10L的第二侧面14的右边的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M的第三侧面15相啮合。
混凝土铺地砖10K的第四侧面16(亦即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与混凝土铺地砖10R的第二侧面14的左边的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同时该混凝土铺地砖10R的第三侧面15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M的第二侧面14的上面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
混凝土铺地砖10K的第二侧面14的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与混凝土铺地砖10N的第三侧面15和混凝土铺地砖10P的第一侧面13的上面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同时该混凝土铺地砖10N的第一侧面13的左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R的第二侧面14的右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该混凝土铺地砖10P的第四侧面16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N的第二侧面14的左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
混凝土铺地砖10K的第三侧面15与混凝土铺地砖10Q的第二侧面14的右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同时混凝土铺地砖10Q的第二侧面14的左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L的第一侧面13的右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该混凝土铺地砖10Q的第三侧面15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P的第一侧面13的下面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10的再一种铺设方法,具体地讲,一并参阅图1和图2,混凝土铺地砖10S的第一侧面13的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分别与混凝土铺地砖10T的第二侧面14的左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和混凝土铺地砖10U的第二侧面14的右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同时该混凝土铺地砖10T的第四侧面16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U的第三侧面15相啮合。
混凝土铺地砖10S的第四侧面16与混凝土铺地砖10V的第三侧面15相啮合,同时该混凝土铺地砖10V的第一侧面13的右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U的第二侧面14的左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
混凝土铺地砖10S的第二侧面14的两个配合侧面单元17分别与混凝土铺地砖10W的第一侧面13的右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和混凝土铺地砖10X的第一侧面13的左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同时该混凝土铺地砖10X的第四侧面16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W的第三侧面15相啮合;该混凝土铺地砖10W的第一侧面13的左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V的第二侧面14的右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
混凝土铺地砖10S的第三侧面15与混凝土铺地砖10Y的第四侧面16相啮合,同时该混凝土铺地砖10Y的第一侧面13的左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T的第二侧面14的右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该混凝土铺地砖10Y的第二侧面14的左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与该混凝土铺地砖10X的第一侧面13的右边一个配合侧面单元17相啮合。
以上混凝土铺地砖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K、10L、10M、10N、10P、10Q、10R、10S、10T、10U、10V、10W、10X、10Y与混凝土铺地砖10的形状结构相同,仅为了便于描述以示区分。
其中图3和图4中的铺设方式,一般该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与该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垂直;图5中的铺设方式,无须该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与该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垂直,只须对应平行即可。
此外,该混凝土铺地砖10的面积(亦即上表面11或下表面12的面积)较小为(10-12.5)mm×(20-25)mm,其中优选为225.9mm×111.1mm。由于比一般车轮宽度25cm小,从而使得车轮至少压在两块或更多的混凝土铺地砖10上,分散了单块混凝土铺地砖10受力,增大了混凝土铺地砖10整体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了混凝土铺地砖10的防滑,抗压效果。
再如图1所示,混凝土铺地砖10的16个侧平面中,相邻两侧平面之间为圆弧过度。此外,由于部分该侧平面上设置凸棱18(如图2所示),从而可控制混凝土铺地砖10之间的间距,方便施工;而且由于混凝土铺地砖10之间的间距形成的间隙,以便于填砂,使得相邻两块混凝土铺地砖10之间形成软接触,以达到钢性材料、柔性结构的效果,从而避免了混凝土铺地砖10之间的相互挤碰,极大地减少了混凝土铺地砖10的损坏机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10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混凝土铺地砖10的厚度改为8至12cm(亦即上、下表面11、12之间的距离),其中优选为10cm。原因在于,该混凝土铺地砖10也可用于大量的集装箱堆放及吊卸作业的地表面,该地表面一般承受较大的垂直压力,甚至一定的冲击力,该压力和冲击力容易造成较薄混凝土块体折裂、断、碎而损坏;而且混凝土铺地砖10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是与其厚度成正方向关系的。因此,增加混凝土铺地砖10的厚度至10cm,不仅可避免以上缺失,同时控制材料成本,而且也提高混凝土铺地砖10在铺设后的透水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10的另一改进在于混凝土铺地砖10由细骨料(中粗砂子)和水泥混合、搅拌、震压形成。其中砂子的比例为75%至80%;水泥的比例为20%至25%。这种材料配比可减低混凝土铺地砖10生产过程中的离散性(混凝土铺地砖10间的强度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距),确保了每一块混凝土铺地砖10的高强且相对一致。
原因在于,目前混凝土地砖一般均由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和一定的粘合剂水泥混合、搅拌、震压形成。在生产过程中,最主要还是原料行进到模腔的过程,每一次在料仓集合都是粗骨料滚落到料仓底部周边较多、中部较少,造成同一批来料的每一块砖的原料组合很不均匀,粗骨料比较集中、比较多的强度较高,反之也然。此将增大其离散度(其计算方式为(最高强度值-最低强度值)/标准强度值%)。以我国目前标准规定的Cc50(即50MPa级)等级为例,离散度为16%(即(50MPa-42MPa)/50MPa×100%)。但是,一般生产结果最高为70MPa,最低为35MPa,其离散度高达70%(即(70MPa-35MPa)/50MPa×100%)。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10的材料配方设计,亦即剔除粗骨料(石子)的添加,单选细骨料(中粗砂子)加水泥的配合,将离散度控制在30%左右,从而确保混凝土铺地砖10的质量。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铺地砖10不仅在铺地后产生较佳的整体啮合联锁效应,获得较佳的抗倾斜翘起效果,而且还可获得整体较佳的抗压、抗折和抗扭效果等。此外,其铺设方式多,再加上配合侧面单元17之构造,从而大大增加铺设路面的美感。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形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形状来替换。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铺地砖,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包括至少一个呈凹凸状的配合侧面单元,该第三侧面可与至少一个该配合侧面单元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铺地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该混凝土铺地砖中心对称,该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该混凝土铺地砖中心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铺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且形状同为S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与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且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与该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垂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铺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侧面单元呈台阶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铺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侧面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平面,其中位于两侧的两平面平行设置且形状相同,而中间平面相对该两侧平面倾斜设置;而且位于同一侧面上的相邻配合侧面单元首尾相连且相连的平面为共面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铺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上至少设有两条狭长凸棱,该凸棱启始于所述下表面并向上延伸,终止于所述上表面的下面。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铺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的边缘为倒角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铺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的面积为(10-12.5)×(20-25)cm2。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铺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设置,其间的距离为8-10cm。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铺地砖,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砂子和水泥,其中砂子的比例为75%至80%;水泥的比例为20%至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铺地砖,其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该第一侧面包括至少一个呈凹凸状的配合侧面单元,该第三侧面可与至少一个该配合侧面单元啮合。借此,通过相邻混凝土铺地砖的侧面间的啮合,从而在铺地后产生较佳的整体啮合联锁效应,获得较佳的抗倾斜翘起效果。
文档编号E01C5/06GK2863865SQ20062005520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8日
发明者蒋宝群, 文健初 申请人:深圳珠江均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