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三角挂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9846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拉三角挂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施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合拢施工的斜拉三角
挂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桥梁合拢施工大都采用三角挂篮和斜拉挂篮,现有的三角挂篮和斜拉挂篮 存在费用较高、工期长、抗风能力差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费用低、工期短、抗风能力强的斜拉三角挂 條
rrrt. o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拉三角挂篮,包括行走系统、锚固系统、悬臂梁 系统、吊挂系统和模板系统,所述的行走系统包括设置在浇注梁顶腹板的上面,锚固在顶腹 板上,包括底部垫枕、行走滑道和锚固垫枕,所述的行走滑道夹在底部垫枕和锚固垫枕之 间;所述的悬臂梁系统包括主导梁、上斜梁、上前横梁、下前横梁,所述的主导梁位于行走滑 道的上部,其下部设有后钩板和前支座与行走滑道匹配连接,主导梁的后部设有后锚固拉 杆与梁体连接;在主导梁中部和前端分别设有横向的上斜梁和上前横梁,下前横梁通过吊 挂系统吊挂连接在上斜梁和上前横梁下部;所述的吊挂系统包括设置在上斜梁和下前横梁 之间的斜拉吊杆、和设置在上前横梁和下前横梁之间的垂直吊杆;所述的模板系统包括底 模架、底横梁、底模板、内外模架、内外模板、内外导梁。 所述的行走滑道为两个,沿挂篮行进方向平行布置在底部垫枕上,其上部的主导 梁也相应的为两个,在两个主导梁的上部均设有立柱,该立柱两侧通过斜拉杆连接在主导 梁的两端,形成三角架,在两个立柱的上端连接有立柱横梁。 所述的锚固系统包括所述的锚固垫枕和锚固螺栓。 所述的模板系统的内外模架内设有内外导梁,该内外导梁的前部设有吊杆连接在 所述的前横梁上,该内外导梁的后部通过锚固杆固定在梁体上。 在所述的底模板的后部设有下后横梁,下后横梁和下前横梁之间通过下纵梁固定
连接后形成底模架,所述的底模板设置在下纵梁的上部。 在所述的底模板前端和外模架的侧部边沿设有防护栏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斜拉三角挂篮与传统的三角挂篮或斜拉挂篮比较具有以下新特点 1、斜拉三角挂篮通过改变悬挂系统的结构受力工况,使原斜拉三角挂篮的悬臂端
受力和变形变为可调。 2、斜拉三角挂篮通过增加吊挂系统改变了原斜拉挂篮因结构受力原因使施工节 段长度受到限制的缺点。 3、具有不需改造就可直接用于合拢段施工,安全可靠,节约工期,节省材料等优点。 4、与其他型式的挂篮相比每组挂篮节约费用约20%,经济效益明显。
图1为该斜拉三角挂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I截面和II截面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图2,图中1.外导梁、2.底部垫枕、3.行走滑道、4.锚固垫枕、5.后钩板、 6.后锚固垫枕b、7.后锚固垫枕c、8.后锚固拉杆、9.上斜梁、10.斜拉杆、11.立柱、12.主 导梁、13.前支座、14.上前横梁、15.斜拉吊杆、16.垂直吊杆、17.防护栏杆、18.底前横梁、 19.底后横梁、20、底后横梁锚固拉杆、21.梁体、2-2.外模板、2-3.外导梁后拉杆、2_4.防 护栏杆、2-6.立柱横梁、2-8.外导梁前拉杆、2-9.内模板、2-10.内导梁后拉杆、2_11.内导 梁、2-12.内导梁前拉杆、2-14底模板、2-15.底纵梁。 实施例附图中为该斜拉三角挂篮,包括行走系统、锚固系统、悬臂梁系统、吊挂系 统和模板系统,所述的行走系统包括设置在浇注梁顶腹板的上面,锚固在顶腹板上,包括底 部垫枕、行走滑道和锚固垫枕,所述的行走滑道夹在底部垫枕和锚固垫枕之间;所述的悬臂 梁系统包括主导梁、上斜梁、上前横梁、下前横梁,所述的主导梁位于行走滑道的上部,其下 部设有后钩板和前支座与行走滑道匹配连接,主导梁的后部设有后锚固拉杆与梁体连接; 在主导梁中部和前端分别设有横向的上斜梁和上前横梁,下前横梁通过吊挂系统吊挂连接 在上斜梁和上前横梁下部;所述的吊挂系统包括设置在上斜梁和下前横梁之间的斜拉吊 杆、和设置在上前横梁和下前横梁之间的垂直吊杆;所述的模板系统包括底模架、底横梁、 底模板、内外模架、内外模板、内外导梁。 所述的行走滑道为两个,沿挂篮行进方向平行布置在底部垫枕上,其上部的主导 梁也相应的为两个,在两个主导梁的上部均设有立柱,该立柱两侧通过斜拉杆连接在主导 梁的两端,形成三角架,在两个立柱的上端连接有立柱横梁。 所述的锚固系统包括所述的锚固垫枕和锚固螺栓。 所述的模板系统的内外模架内设有内外导梁,该内外导梁的前部设有吊杆连接在 所述的前横梁上,该内外导梁的后部通过锚固杆固定在梁体上。 在所述的底模板的后部设有下后横梁,下后横梁和下前横梁之间通过下纵梁固定
连接后形成底模架,所述的底模板设置在下纵梁的上部。 在所述的底模板前端和外模架的侧部边沿设有防护栏杆。 其工作过程 1、将挂篮各构件运至墩下,按设计图组装主主导桁架、工作平台等,做好吊装准备 工作。 2、测量放样,铺放钢枕,钢枕顶面标高要一致,安装轨道并将之锚固在竖向预应力 筋上。 3、吊装挂篮的主桁架,到位后支撑稳固,将后部锚固在梁体的竖向预应力筋上,同 时联接其它杆件。[0029] 4、安装横梁系及悬吊系统,将其校准、固定,完成挂篮的安装并用斜拉杆校正模板 标高。 5.用砂袋按1. 2倍重量预压挂篮。 6.拆除砂袋、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张拉和孔道压浆。 7.前移挂篮。 8.拆外模和内模 当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拆除外模和内模,首先解除内模和外模的支 撑及拉杆等。松开内模和外模的纵梁的前后吊杆。外模利用千斤顶及预埋在箱梁翼板上的 拆模型钢来松动,千斤顶后部支撑在外模型钢上,前端顶在外模的桁架上。内模利用旋开丝 杆同时辅以撬杆收起内侧模。 9.安装走行轨道 安装走行轨道前,先将梁顶面清理干净,清除梁段竖向预应力筋上的水泥浆等杂
物,然后铺放钢枕、轨道,注意钢枕顶面标高要一致,可拉线找平。将轨道用锚杆连接器及轧
丝锚具等锚固在梁段竖向预应力筋上,在锚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锚杆和竖向预应力筋旋
入连接器的长度要相同,并且等于连接器长度的一半。最后安装倒链,前端挂在轨道上,后
端挂在中支腿前部的拉环内。
10.拆斜拉杆和底模,前移挂篮 梁段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和管道压浆完成后,开始拆底模。先松斜拉杆,后拆除底模 后锚杆并使底模后部通过倒链和精扎螺纹钢吊在侧模纵梁上,用倒链牵引前支座使挂篮连 同底模、侧模一起前移,直至到位。
11.后锚、校正底模及侧模 前移到位后,安装斜拉杆和后锚杆,通过连接器与竖向预应力筋连接在一起,用千 斤顶及垫梁等拉紧后锚杆,并通过紧固轧丝锚具将挂篮后部锚在梁段的竖向预应力筋上。 然后安装底模后锚杆,在紧固底模后锚杆的同时用仪器校正底模纵向位置,完成之后收紧 斜拉杆杆,调整底模标高,到位后锚固。校正侧模的方法与底模相同,只是在校正侧模位置 时,侧模前端要是先上一拉杆,待侧模的方向、标高校好后用型钢将侧模前端的桁架与主桁 架焊连在一起,以确保侧模在后续施工中不会偏动,最后安装侧模下部的千斤顶来加固支 撑侧模。 12.前移和校正内模 在梁段的底板、腹板的钢筋、波纹管、预埋件等绑扎、安装完成之后,前移内模纵 梁,这时内模由临时支撑支在已形成梁段上,纵梁前移到位后,安装前、后吊杆并慢慢收紧, 直至内模悬离已成形梁段底板,然后前移内模到位,上好内模、侧模间拉杆,完成挂篮的前 移。 经过上述步骤即完成一个循环的施工作业。
权利要求一种斜拉三角挂篮,包括行走系统、锚固系统、悬臂梁系统、吊挂系统和模板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行走系统包括设置在浇注梁顶腹板的上面,锚固在顶腹板上,包括底部垫枕、行走滑道和锚固垫枕,所述的行走滑道夹在底部垫枕和锚固垫枕之间;所述的悬臂梁系统包括主导梁、上斜梁、上前横梁、下前横梁,所述的主导梁位于行走滑道的上部,其下部设有后钩板和前支座与行走滑道匹配连接,主导梁的后部设有后锚固拉杆与梁体连接;在主导梁中部和前端分别设有横向的上斜梁和上前横梁,下前横梁通过吊挂系统吊挂连接在上斜梁和上前横梁下部;所述的吊挂系统包括设置在上斜梁和下前横梁之间的斜拉吊杆、和设置在上前横梁和下前横梁之间的垂直吊杆;所述的模板系统包括底模架、底横梁、底模板、内外模架、内外模板、内外导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三角挂篮,其特征是所述的行走滑道为两个,沿挂篮行 进方向平行布置在底部垫枕上,其上部的主导梁也相应的为两个,在两个主导梁的上部均 设有立柱,该立柱两侧通过斜拉杆连接在主导梁的两端,形成三角架,在两个立柱的上端连 接有立柱横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三角挂篮,其特征是所述的锚固系统包括所述的锚固 垫枕和锚固螺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三角挂篮,其特征是所述的模板系统的内外模架内设 有内外导梁,该内外导梁的前部设有吊杆连接在所述的前横梁上,该内外导梁的后部通过 锚固杆固定在梁体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三角挂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底模板的后部设有下后 横梁,下后横梁和下前横梁之间通过下纵梁固定连接后形成底模架,所述的底模板设置在 下纵梁的上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三角挂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底模板前端和外模架的 侧部边沿设有防护栏杆。
专利摘要一种斜拉三角挂篮,包括行走系统、锚固系统、悬臂梁系统、吊挂系统和模板系统,所述的行走系统包括设置在浇注梁顶腹板的上面,锚固在顶腹板上,包括底部垫枕、行走滑道和锚固垫枕,所述的行走滑道夹在底部垫枕和锚固垫枕之间;所述的悬臂梁系统包括主导梁、上斜梁、上前横梁、下前横梁,所述的主导梁位于行走滑道的上部,其下部设有后钩板和前支座与行走滑道匹配连接,主导梁的后部设有后锚固拉杆与梁体连接;在主导梁中部和前端分别设有横向的上斜梁和上前横梁,下前横梁通过吊挂系统吊挂连接在上斜梁和上前横梁下部;所述的吊挂系统包括斜拉吊杆、垂直吊杆;该挂篮费用低、工期短、抗风能力强。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1473889SQ20092015968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2日
发明者倪振利, 刘紫玉, 吴太华, 宁士亮, 张勇, 徐冬青, 徐高山, 杨勇, 杨学峰, 梁渊, 王鑫平, 秦培文, 韩三幸, 马杰, 齐战国 申请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