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沥青路面的透水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711阅读:10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于沥青路面的透水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浙青路面结构组成中的一种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尤其是一种能够透水的路缘石。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城市快速道路)的车辆速度和轴重的不断提高,浙青路面由于内排水问题引起的水损害现状日益暴露。80年代以来上海传统的公路(城市快速道路)路面结构采用三渣或水泥稳定碎石的半刚性基层和浙青混凝土面层,在公路二侧砌筑预制混凝土路缘石。上海也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城市,雨后地面排水沿公路路面横坡经路缘石、土路肩排入公路边沟。但渗入浙青层内部的雨水,由于受到砌筑的路缘石的阻挡无水流途径可以排出, 只能贮存在浙青层空隙内待雨后天睛自然蒸发,因此不少路面边缘在雨后常可见到一段路面呈现贮水未干的迹象;当雨量较大,路表面不能迅速排除时,不仅浙青层内贮水积聚在路面边缘,甚至车道轮迹中都积有贮水,快速行驶的重车荷载作用下,在浙青层的空隙内产生巨大的动水压力,行车时发生抽吸作用,使三渣基层的表层出现翻浆现象,在浙青面层形成白色块状痕迹,并逐渐向下发展。同时浙青面层也随之出现间断的坑塘,久而久之连成一条纵向连续的坑槽,这就是上海外环线及一些高速公路和主干道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但在行车速度不大、车辆轴重不大的城镇道路中,该项矛盾尚不突出,其原因是动水压力不大, 还不至于产生三渣翻浆。因此对于高速重车的路线解决浙青路面内排水的问题日益显现其必要性,否则将成为浙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要解决浙青面层内排水的矛盾,除了采取修建绝对不透水价格昂贵面层的措施外,就是要设法采取排除流向路边浙青层内贮水的措施。通常的设想是采用透水的路缘石或平石,但要长期能保持浙青层内排水的功能,必须解决如下技术关键①透水路缘石或平石面层透水渠道不能随使用时间的推移,而被尘土垃圾堵塞。②砌筑用砂浆不应成为透水路缘石的隔断而影响纵向排水。③透水路缘石或平石应保持坚固稳定不致被压路机或行驶车辆挤动。④砌筑工艺应力求简易可操作,其成本不宜与常规材料相差过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应用于浙青路面的透水路缘石,满足以上各种技术关键,达到长期能保持浙青层内排水的功能。根据上述原则,本实用新型设计研制的应用于浙青路面的透水路缘石,为二层复合结构,其包括不透水的上层以及透水的下层。优选的,所述不透水的上层的材料为不透水的水泥混凝土材料;所述透水的下层的材料为透水的水泥混凝土材料,透水率不小于20%。优选的,所述上层顶部设置有企口,且所述企口内砌筑有水泥砂浆。优选的,所述企口设置于相邻两块路缘石的接缝处。[0012]优选的,所述下层的底部设置有间断的纵向的凹口,所述路缘石下方设置有水泥混凝土基础和碎石垫层,所述水泥混凝土基础上设置有与所述凹口嵌合的突起部位。突起部位与凹口的结合可以达到固定路缘石的横向稳定的作用,并且通过间断的平底径流排除来自浙青层内部的贮水。优选的,所述路缘石位于土路肩与浙青路面的行车道之间,所述土路肩下方间隔设置有与路缘石下层联通的横向盲沟。横向盲沟将贮留的浙青层间的积水排入公路边沟。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路缘石由二层不同材料组成,上层为不透水层,可防止路面尘土垃圾侵入堵塞透水渠道;下层为透水层,可排泄贮留在浙青层内部的雨水。所述新结构的功能既可以排除浙青表面层的雨水,也可以排除积聚在浙青层内部的雨水,从而消除了由于浙青层内部贮水造成浙青路面的水损害现象,并能有效阻挡来自路面上尘土垃圾等杂物将透水路缘石的空隙堵塞;同时仍保留原有路缘石发挥标注路面边线和横向稳定路面材料的作用。

图1为透水路缘石的横断面图;图2为透水路缘石的侧视图;图3为透水路缘石的平面图;图4为透水路缘石的接缝示意图;图5为透水路缘石的立体图;图6为透水路缘石的基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技术关键①,本专利提出的路缘石采用了二种不同性能的材料组成,图1 所示的上层10采用不透水的水泥混凝土材料,下层20采用透水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因此来自路面上的尘土垃圾不会堵塞下层20的透水空隙,且可以通过上层10排泄面层雨水。而渗入浙青层内的贮水则由下层20的透水混凝土排泄,从而达到了技术关键①的要求,对于透水混凝土的技术指标要求透水率不小于20% ;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C20。为了解决技术关键②,如图4,在上层10的顶部设置企口 40,但仅在此上层10不透水的企口 40间隙内采用水泥砂浆砌筑,为不透水材料,以利路面表面雨水排除。下层20 不用水泥砂浆砌筑,以利浙青层内的贮水排除。所述企口 40可以设置在相邻两块路缘石的接缝处。为了解决技术关键③,如图1、图2所示路缘石在下层20的底部设置了间断的纵向的三角形凹口 30,如图6所示凹口 30与水泥混凝土基础70连成整体,使路缘石稳固地嵌在混凝土里,不致被压路机或行驶车辆挤动,达到了技术关键③的要求。其砌筑工艺为所述路缘石的下层20的底部预制形成所述凹口 30,浇注路缘石水泥混凝土基础施工时,水泥混凝土未凝固前,将路缘石压紧于水泥混凝土表面,利用水泥混凝土的尚未结硬前的流动性, 在凹口 30内形成突起部位。由于间断的水泥混凝土基础70突起部位既具有稳固路缘石的作用,也会阻挡横向排泄贮水,因此如图2所示,下层20间断的平底部位就发挥了排泄浙青层内贮水的作用,并在近路肩侧形成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如图6所示,再通过土路肩50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横向透水盲沟90 —道,将贮水排入公路明沟。由于上述砌筑间断工艺并不复杂,简易可行,其成本仅初期制模较常规模板为高, 透水混凝土成本材料虽然略有增加,由于路缘石在道路工程中所占比重甚小,而换来路面功能的提高、浙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延长和养护维修工作量的减少,将获得利远大于弊的效
^ ο路缘石的整体应用结构设计示例见图6 所述图6中,路缘石11位于土路肩50与浙青路面的车行道60之间,土路肩50下方间隔设置的横向盲沟90与路缘石11的下层20联通,用于将贮水排入公路明沟;水泥混凝土基础70的突起部位与下层20底部的凹口 30嵌合,碎石垫层80位于水泥混凝土基础 70的下方。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浙青路面的透水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为二层复合结构,其包括不透水的上层以及透水的下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水的上层的材料为不透水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的下层的材料为透水的水泥混凝土材料,透水率不小于2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顶部设置有企口,且所述企口内砌筑有水泥砂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企口设置于相邻两块路缘石的接缝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的底部设置有间断的纵向的凹口,所述路缘石下方设置有水泥混凝土基础和碎石垫层,所述水泥混凝土基础上设置有与所述凹口嵌合的突起部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位于土路肩与浙青路面的行车道之间,所述土路肩下方间隔设置有与路缘石下层联通的横向盲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沥青路面中的新型透水路缘石结构,所述路缘石为二层复合结构,其包括不透水的上层以及透水的下层,不透水的上层可防止路面尘土垃圾侵入堵塞透水渠道,透水的下层可排泄贮留在沥青层内部的雨水。所述新结构的功能既可以排除沥青表面层的雨水,也可以排除积聚在沥青层内部的雨水,从而消除了由于沥青层内部贮水造成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现象,并能有效阻挡来自路面上尘土垃圾等杂物将透水路缘石的空隙堵塞。同时仍保留原有路缘石发挥标注路面边线和横向稳定路面材料的作用。
文档编号E01C11/22GK202055136SQ2011201325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吴初航, 姚惠兴, 孙伟峰, 张海林, 王晓明, 盛玲莉, 章力, 谢天祥, 陆建军, 马广德, 高雪峰, 魏贵华 申请人:上海青浦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马广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