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228065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具体应用在新框架顶进就位后与既有框架桥对接部分的防水处理施工过程中。该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凿除既有框架砼(保留钢筋)→砂浆找平既有框架凿除的平面部分→铺设止水带→立模板、浇筑砼→框架顶进就位→安装止水带→浇筑L型槽砼→清理伸缩缝内杂物→塞入止水材料→可卸式止水带施工→EVA砂浆施工→铺设顶板外包防水卷材。本发明解决了该区域地下水位高、防水施工难的问题,保证了止水带与旧框架既有混凝土面结合密实,采用抗渗等级高的混凝土,振捣充分,提高了止水带与混凝土结合面的密实性,保证了防水效果。
【专利说明】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具体应用在新框架顶进就位后与既有框架桥对接部分的防水施工过程中。
【背景技术】
[0002]对于高水位下穿框架桥与既有框架间防水施工方法,传统的做法是将既有框架间混凝土凿除,安装止水带,浇筑混凝土,很难保证新旧框架间防水质量,一般的防水施工采用普通混凝土,既有框架的纵向钢筋未被保留,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很容易产生收缩,防水质量无法满足要求,很多施工单位在防水施工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凿出的混凝土面不平整,止水带与框架结合不密实,容易将止水带穿破,而浇筑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的,其抗渗性差再加上振捣不充分,从而造成结合部位不能很好的防水。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框架顶进就位后与既有框架桥对接部分有效防水的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
[0004]一种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首先在新框架未顶进前开始保留既有框架纵向钢筋的基础上凿出贯穿顶板、边墙和底板的“L”型槽,其次在“L”型槽平行与框架轴线的平面上按30cm间距设置好膨胀螺栓,然后用砂浆将该平面抹平,垂直与框架轴线的平面由于立面预埋有止水带,为防止其损坏,垂直与框架轴线的平面仍保持毛面;待抹平的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涂抹双组份聚硫密封膏,随即铺设止水带,铺好一段止水带后用钢板将其压住,使用膨胀螺栓将钢板压紧,止水带铺设完成后将既有框架纵向钢筋调直,开始自下而上依次立模板、浇筑砼,由于侧墙段比较长,当浇筑侧墙上的“L”型槽内的砼时采取从下向上逐段立模,逐段浇筑砼的办法,将新框架边孔、中孔分别与既有框架对准,顶进就位后立即开始清理新框架前端的“L”型槽的平面,用清水将表面的污泥冲洗干净,在“L”型槽平行于框架轴线的平面上按30cm间距设置好膨胀螺丝,然后用砂浆将该平面抹平,垂直于框架轴线的平面仍保持毛面,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在表面涂抹双组份聚硫密封膏,然后用钢板将中埋式止水带将剩余一半的止水带压住,并用螺栓将钢板压紧,清理伸缩缝内杂物、塞入止水材料、将新框架和既有框架通过螺栓连接在半口形的连接板上,铺设顶板外包防水卷材。
[0005]本发明是在现有技术上的基础上对既有框架凿“L”型槽时保留凿除部分的纵向钢筋,并对凿出的混凝土面需要铺设止水带的面进行抹平,与旧框架既有混凝土通过涂抹聚硫密封膏、设置膨胀螺栓、钢板压条结合密实,另外浇筑混凝土时选用抗渗等级为P12的混凝土,振捣要充分。
[0006]为了使防水效果更好,新框架顶进就位后立即开始清理新框架前端“L”型槽的平面,并用清水将表面的污泥冲洗干净。
[0007]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该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位,保证了地下水位降至地板以下I米、保证了降水效果,解决了框架桥防水施工前地下水位难处理的难题。
[0008]2、该方法采用水带、双组份聚硫密封膏、钢板压条、预埋膨胀螺栓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止水带与旧框架既有混凝土面结合密实,采用抗渗等级高的混凝土,振捣充分,提高了止水带与混凝土结合密实,保证了防水效果。
[0009]3、该方法原理简单、容易施工、安全系数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A_A、B_B、C-C截面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视图;
图4为图1的C-C向视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部位顶板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部位底板和侧墙的俯视图
图中:1、L型槽,2、纵向钢筋,3、膨胀螺栓,4、双组份聚硫密封膏,5、止水带,6、钢板。【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在新框架未顶进前开始凿除既有框架端头的砼,高度35cm、宽度25cm,沿既有框架的顶板、侧墙和底板依次造出“L”型槽1,“L”型槽I的大小为平行与框架轴线的平面宽度25cm,垂直与框架轴线的平面宽度35cm,在凿除既有框架砼时保留其纵向钢筋2,在凿出“L”型槽后,在“L”型槽平行与框架轴线的平面上按30cm间距设置好膨胀螺栓3,然后用砂浆将该平面抹平,垂直与框架轴线的平面仍保持毛面。待抹平的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涂抹双组份聚硫密封膏4,解决了止水带与混凝土面结合,随即铺设止水带,止水带要平、直、顺,铺好一段止水带后用钢板6将止水带5压住,使用膨胀螺栓3将钢板6压紧,逐段铺设止水带5,以便保证止水带平、直、顺,解决了混凝土面与止水带5安装密实牢固。止水带5铺设完成后将既有框架纵向钢筋2调直,开始在框架的地板上立模板、浇筑“ L”型槽内的砼,然后浇筑侧墙上的“ L”型槽内的砼,浇筑侧墙上的“ L”型槽内的砼时采取从下向上逐段立模,逐段浇筑砼的方式分段进行,当浇筑完侧墙后,然后再在顶板上立模板、浇筑砼,防止砼振捣不密实,解决了混凝土收缩问题;边孔、中孔新框架顶进就位后立即开始清理新框架前端“L”型槽的平面,用清水将表面的污泥冲洗干净,在“L”型槽平行与框架轴线的平面上按30cm间距设置好膨胀螺栓,然后用砂浆将该平面抹平,垂直与框架轴线的平面仍保持毛面,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在表面涂抹双组份聚硫密封膏,然后用钢板将止水带将剩余一半的止水带压住,并用膨胀螺栓将钢板压紧。清理伸缩缝内杂物、塞入止水材料、用螺栓将上部的分别连接,使其成为可卸式,用砂浆找平顶板外表面,铺设顶板外包防水卷材,单个新框架与既有框架连接部位的施工过程即完成。
[0012]整个防水作业必须在地下水位在新旧框架底板底以下I米,确保新旧框架内无水。
[0013]本发明是针对新框架顶进就位后与既有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例如新框架与既有框架防水施工,新建框构下穿漯阜线、京九上行线、阜阳上行联络线共计三条既有铁路线。框构采用5.4m+12m+12m+5.4m四孔分离式顶进框架,新框架与既有框架直接顺接,边孔框构截面设计宽度为5.4m ;框构建筑高度8.7m,框构设计净高7.4m,实际提供净高左线4.7m (右线4.9m);顶板厚度0.6m,底板厚度0.7m,边墙厚度0.6m。框构长度左线31m (右线32.5m)。中孔截面设计宽度为12m ;框构建筑高度8.7m,框构设计净高7.0m,实际提供净高左线5.9m (右线5.9m);顶板厚度0.8m,底板厚度0.9m,边墙厚度0.8m。框构长度左线45m (右线46.5m)。
[0014]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凿除既有框架砼(保留钢筋)—砂浆找平既有框架凿除的平面部分一铺设止水带一立模板、浇筑砼一框架顶进就位一安装止水带一浇筑L型槽砼一清理伸缩缝内杂物一塞入止水材料一可卸式止水带施工一EVA砂浆施工一铺设顶板外包防水卷材。
[0015]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首先在新框架未顶进前开始保留既有框架纵向钢筋(2)的基础上凿出贯穿顶板、边墙和底板的“L”型槽,其次在“L”型槽平行与框架轴线的平面上按30cm间距设置好膨胀螺栓(3),然后用砂浆将该平面抹平,垂直与框架轴线的平面仍保持毛面;待抹平的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涂抹双组份聚硫密封膏(4);随即铺设止水带(5),铺好一段止水带后用钢板(6)将其压住,使用膨胀螺栓将钢板压紧,止水带铺设完成后将既有框架纵向钢筋调直,开始自下而上依次立模板、浇筑砼,当浇筑侧墙上的“L”型槽内的砼时采取从下向上分段立模,逐段浇筑砼,待逐段浇筑完后再在顶板上自下而上依次立模板、浇筑砼;将新框架边孔、中孔分别与既有框架对准,顶进就位后立即开始清理新框架前端的“L”型槽的平面,用清水将表面的污泥冲洗干净,在“L”型槽平行于框架轴线的平面上按30cm间距设置好膨胀螺丝,然后用砂浆将该平面抹平,垂直于框架轴线的平面仍保持毛面,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在表面涂抹双组份聚硫密封膏,然后用钢板将中埋式止水带将剩余一半的止水带压住,并用螺栓将钢板压紧,清理伸缩缝内杂物、塞入止水材料、将新框架和既有框架通过螺栓连接在半口形的连接板上,用砂浆找平顶板外表面,铺设顶板外包防水卷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桥对接部分防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仝采用抗渗等级为P12的混凝土。
【文档编号】E01D19/08GK103628406SQ201210297858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杨基好, 房瑞泉, 武尊杨, 陈广彩, 何磊 申请人: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